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8

普通话VS北京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2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通话:你做的太过份了,事情可别弄到无法收拾。
北京话:哥们儿您这(zhei)忒过了啊,别玩儿大法(轻声)了!

普通话:你不要和我再提那些旧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北京话:你丫又跟我翻小账儿, 陈芝麻烂谷子的你丫累不累啊?

普通话:这里没有人关心我。
北京话:我整个儿一后娘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普通话:你看不顺眼么?那你打听一下我是谁?
北京话:怎么着(zhe),您哪儿不忿儿啊?您也不扫听扫听爷是谁!

普通话:你不要说废话,我会翻脸不认人的。
北京话:您还甭跟我甩这(zhei)片儿汤话,惹急了爷谁也不吝!

普通话:这里上学太贵了,我父母经济能力承受不起。
北京话:这儿念书忒贵了,我们(en men)家老家儿挑费不起!

普通话:你要识时务,跟人家道个歉吧。
北京话:胳膊(bei)拧不过大腿,服个软儿就完事儿了。

普通话:他生了个男孩,非常疼爱。
北京话:丫下了一带把儿的,恨不得见天儿(整天)嘿儿喽着(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普通话:你不要耍小聪明,对朋友要仗义。
北京话:你丫甭抖机灵儿,弄那猫儿腻干吗啊?跟兄弟少耍点儿鸡贼,忒不局气!

普通话:你背叛了我,你不要装糊涂。
北京话:你丫这(zhei)吃里爬外的货,甭他妈跟我这儿打马虎眼。

普通话:不就是失恋么,别折磨自己,我们再找一个!
北京话:我操,你丫没搞过对象啊!瞧你丫那(nei)操行,撒什么癔症啊!三条腿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儿的人满大街都是!  

普通话:谈恋爱没有女孩主动的。
北京话:搞对象哪儿有姑娘上赶着的,让我哈着丫,姥姥!

普通话:别说了,踏实一点,正经一点。
北京话:歇菜吧你,消停儿的,没个正形儿!

普通话:不要绝望,天无绝人之路。
北京话:发昏当不了死儿,老天爷饿不死那(nei)瞎家雀儿(qiao er)

普通话:我运气不好,去妓院让妻子抓住了。
北京话:哥们儿点儿背,逛窑子让我们(en men)家那(nei)口子逮了个正着(zhao)!

普通话:不懂了吧?
北京话:怯勺了吧!

普通话:你们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么?又打架了?
北京话:你们俩不发小儿么?又说翻扯(轻声)啦?

普通话:不要捣乱,我很忙,你要懂事。
北京话:别跟我这儿吊腰子,裹乱,一点儿眼里见儿没有!

普通话:您帮我看看这东西,我不懂行。
北京话:您给瞜瞜(lou)这玩意儿,我怕走了眼。

普通话:不要您动手,警察会处置他。
北京话:这点儿事儿还用劳烦(轻声)您?雷子早猫上丫了,早晚儿给丫办喽!

普通话:我不和你开玩笑,昨天玩麻将,我的钱全输干净了。
北京话:合着我跟您这儿逗闷子呐?昨儿搓麻干我一底儿掉!

普通话:你不要以为不说话事情就可以瞒过去。
北京话:甭不言语,就您那点儿花活,蒙谁呢!

普通话:他那天到最后还是喝多了,全说出来了。
北京话:丫那(nei)天末了儿(liao er)喝大了,高低儿全抖搂出来了!

普通话:你不要绕弯子,说话罗罗嗦嗦的,到底想怎么样?
北京话:你丫甭跟我装丫挺的,起什么腻啊,磨磨唧唧,有事儿说事儿!

普通话:我跟他不是很熟悉,听别人说他这个人比较不好相处。
北京话:我跟那(nei)主儿就是个半熟脸儿,听说丫特事儿!

发表于 2009-11-1 2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从哪儿找来这么多这些语录的,又是电影台词,又是爱情诗句?

这里面的北京话好像也不能完全做北京话的代表,更多的像是某个年龄层或某个文化层的北京人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子非鱼)谢谢,你从哪儿找来这么多这些语录的...

嗯,我有收集一些东西的癖好。中小学的时候,是小米加步枪一样,用笔用纸记录我看到的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到高三的时候,已经攒了满满一大抽屉的摘抄集。现在有了电脑,可以随意浏览网上自由、新鲜、丰富多样的信息,看到有用的或有趣的,我就复制粘贴,大大提高了效率,于是现在我的D盘爆满,有大批的视频、音乐、图片、文字资料。呵呵,所以这些语录不是我临时找的啦,只要我的D盘在,我心情好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批量爆发o(∩_∩)o...

至于这个北京方言语录的偏颇性,窃以为语言千变万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写出完美全面、无懈可击的论文,更何况我这也就博大家一乐,不是正规论文(*^__^*) ;而论及方言,不知道官方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反正觉得我个人更爱民间的文学、民间的语言。民间的语言可能读书人认为俗气,但它恰是鲜活的、生活化的、有灵劲的。方言不是读书人创造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民共同认可的,民间的方言才是活的方言、真的方言、有灵韵的方言;读书人或者大家所认为层次高的人的方言是有删改重造隐瞒的、残缺的方言。呵呵,不过读书人会写字著书,掌握了纸笔大权,文章难免总为文化人说话、带文化人的立场,而原生态的民间方言运用者在文化人眼中往往是没文化的,他们又不能写书,于是文化人潜意识里就容易看他们不顺眼、听他们不顺耳。我是兼容并包的人,虽然我不说粗话,但听别人说亦不觉得刺耳,包容与理解是共生的。

意见拙劣,博君一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是说你收集的北京口语语料有问题,而是我觉得其中有些和普通话要表达的意思不完全能对应,所以想可能和说话者所属的群体有关,所以在表达时会增加一些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08: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骑猪去飘移在2009-11-2 21:21:57的发言:

嗯,我有收集一些东西的癖好。中小学的时候,是小米加步枪一样,用笔用纸记录我看到的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到高三的时候,已经攒了满满一大抽屉的摘抄集。现在有了电脑,可以随意浏览网上自由、新鲜、丰富多样的信息,看到有用的或有趣的,我就复制粘贴,大大提高了效率,于是现在我的D盘爆满,有大批的视频、音乐、图片、文字资料。呵呵,所以这些语录不是我临时找的啦,只要我的D盘在,我心情好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批量爆发o(∩_∩)o...

至于这个北京方言语录的偏颇性,窃以为语言千变万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写出完美全面、无懈可击的论文,更何况我这也就博大家一乐,不是正规论文(*^__^*) ;而论及方言,不知道官方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反正觉得我个人更爱民间的文学、民间的语言。民间的语言可能读书人认为俗气,但它恰是鲜活的、生活化的、有灵劲的。方言不是读书人创造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民共同认可的,民间的方言才是活的方言、真的方言、有灵韵的方言;读书人或者大家所认为层次高的人的方言是有删改重造隐瞒的、残缺的方言。呵呵,不过读书人会写字著书,掌握了纸笔大权,文章难免总为文化人说话、带文化人的立场,而原生态的民间方言运用者在文化人眼中往往是没文化的,他们又不能写书,于是文化人潜意识里就容易看他们不顺眼、听他们不顺耳。我是兼容并包的人,虽然我不说粗话,但听别人说亦不觉得刺耳,包容与理解是共生的。


      小骑同学很细心哪,善于积累,这是好习惯,现在条件更好了,希望你如虎添翼,更加有收获!(前两天我还疑惑,你如何让能“批量爆发”那么多帖子呢……)


     方言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要学习你的“包容与理解”,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骑的习惯真好~小米加步枪~[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7 14: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有意思,虽然读书夜已近确定了讨论TA, 但这个可以补充着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7 1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贝惑 于 2015-3-17 14:49 发表 这个帖子很有意思,虽然读书夜已近确定了讨论TA, 但这个可以补充着看看
这次读书夜话题就是汉语里包括“她”在内的人称代词。主帖里面普通话和北京话也只是个大致对应,比如“你”和“哥们”并不对当。至少从性别的角度看,“你”可男可女,并没有分化出“女尔”字专指女听众;而“哥们”跟“汉子”一样应该专指男性,否则怎么会有“女哥们”、“女汉子”之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8 2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3-17 19:08 发表  而“哥们”跟“汉子”一样应该专指男性,否则怎么会有“女哥们”、“女汉子”之说呢。

古人言语里也有类似的词,如“巾帼须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1:29 , Processed in 0.0566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