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94|回复: 16

[教学相关] 【古典小说经典专题作业】限制叙事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2 0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课讨论到限制叙事这个话题时,我立刻想到一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限制叙事具体什么意思,但今天听了大家的讨论觉得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想用叙事立场来分析一下这部我很喜欢的影片,希望请大家多多指正。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西西里岛,十二岁的少年维利图在墨索尼里向英法宣战的这一天得到了一辆新的单车,也正是在这一天见到了西西里最美丽的女人—玛莲娜。玛莲娜的美丽使维利图目瞪口呆,这一天后他便骑着单车疯狂地捕捉玛莲娜的美丽。他长大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迫不及待想穿上长裤,想坐上理发店里成人的椅子,和同伴们比较生殖器官的长短以证明自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男人。

    但在混乱的战争年代美丽的东西是那么岌岌可危。镇上的男人垂涎美丽的玛莲娜,镇上的女人也嫉妒她的美丽,流言蜚语围绕在她周围。丈夫的死讯更让玛莲娜跌入人生的谷底,她成了寡妇,镇上的男人却暗自高兴,希望有机会占有玛莲娜。玛莲娜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渐渐食物也成了问题,而军官,医生,律师等对她美丽的垂涎使她不得不放弃对丈夫灵位的守候。玛莲娜父亲的逝世是一个转折点,她一刀刀剪去长发,放弃了一个人纯洁地活下去的奢望。当她一头红发,穿着低胸上衣出现在广场时,所有男人都沸腾了。维利图无可奈何地看着这一切,他保护他爱的女人的愿望彻底破碎了。

        战争的胜利点燃了小镇女人的怒火,她们从妓院里拖出玛莲娜,撕扯她的衣服,对她进行殴打,用剪刀剪掉她的头发,逼迫她离开小镇。玛莲娜离去了,带着抹不去的伤痛,维利图将那一张陪他成长的唱片扔进了大海,也为他那一段忘不掉的纯真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维利图已经长大,他穿上了长裤,这时玛莲娜的丈夫回来了,维利图以他的方式告诉玛莲娜的丈夫他应该知道的一切。一年后,玛莲娜和他的丈夫回到小镇,小镇的人依然如故,玛莲娜却老了,她依然低垂着眼帘优雅地挽着丈夫的手臂走过小镇,小镇的人在惊讶后接纳了她。维利图以平和的态度面对玛莲娜的一切,他骑着单车看着玛莲娜走过喧闹的市场,袋中的橙子散落一地,维利图小心帮她拾起,“祝你好运,玛莲娜女士”,这是他对她说的唯一句话,而她以一个几乎不露痕迹的微笑回报了他。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另一个名字叫《玛莲娜》,那这部影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玛莲娜,但影片从头至尾玛莲娜都出于一个被动的观察的对象,她也几乎没什么台词,而观察者少年维利图反而成了重要角色,我认为导演采取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原因。

       当导演选取维利图的眼睛来看待整个事件,无疑,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也会不自觉地从维利图的眼睛去看待整个事件。对处在青春期的维利图来说,玛莲娜如女神一般纯洁美丽,玛莲娜成为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   ,为捕捉玛莲娜的美丽,维利图骑着单车在西西里的大街小巷里飞驰,并对玛莲娜进行偷窥。从他的眼睛中我们看到玛莲娜怀抱着丈夫的照片起舞,看到玛莲娜照顾年老的父亲,也看到她的孤独与绝望。如果导演以其他的视角,如从一个小镇女人的视角来拍摄影片,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玛莲娜肯定是一个不知廉耻的勾引男人的淫荡女人。但选取了维利图这个视角后,观众便随着他一点一点揭开玛莲娜的神秘面纱,也随着少年关注玛莲娜的一举一动,也和少年一样,为玛莲娜喜悦和疯狂,最后也和维利图一样为玛莲娜的沉沦感到彻底的心痛,这恰恰迎合了导演要表现的主题:再美丽的东西也会被战争摧毁。

此外,从维利图的视角叙事,使整个影片不那么沉重,维利图为保护爱人的一些孩子气的做法(打碎商店玻璃,往多嘴妇人的袋子里撒尿等)让人觉得好笑却有有点感动。影片中有很多维利图对玛莲娜的性幻想,由于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这些画面就会让人觉得,这  些性幻想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是很自然的,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色情色彩。     另一方面,以维利图为叙事重心,也有利于故事的开展,通过维利图我们可以深入到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捕捉每一群人言谈与行为,也可以看到玛莲娜的生活。通过他的看和听,故事就很容易地串了起来。

这部影片很好,要看这部影片的可以找我,我的qq号是664254588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9-12-4 16:49: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22 1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发现开放式布置作业后,我首先要面对的压力是要去看很多电影。上个学期给中文学院的学生讲明清小说,也有三位同学讨论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这部电影我还没看呢,等我先找来看看。其他同学有看过的,可以先来讨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9-11-22 10:19:19的发言:
呵呵,发现开放式布置作业后,我首先要面对的压力是要去看很多电影。上个学期给中文学院的学生讲明清小说,也有三位同学讨论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这部电影我还没看呢,等我先找来看看。其他同学有看过的,可以先来讨论一下。

我有,周二带给你吧。

一楼的同学分析得不错。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似乎还可以更深入,还没有完全谈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1: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为在2009-11-22 11:04:59的发言:

我有,周二带给你吧。

一楼的同学分析得不错。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似乎还可以更深入,还没有完全谈透。

好,谢谢。一楼的同学是德语专业的荣誉生,这些荣誉生都很优秀,我希望通过分析中国的古典小说,能让这些同学获得一种可以用来分析自己所学语言的经典文学名著的能力。虽然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语言专业,但既然学习一种语言,总应该去读几部该语言的文学经典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1: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9-11-22 11:09:47的发言:

好,谢谢。一楼的同学是德语专业的荣誉生,这些荣誉生都很优秀,我希望通过分析中国的古典小说,能让这些同学获得一种可以用来分析自己所学语言的经典文学名著的能力。虽然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语言专业,但既然学习一种语言,总应该去读几部该语言的文学经典之作。

我表达不够清楚。我是说,一楼的同学在分析导演为什么选择青春期少年的这个视角时,谈到了一些,但还没有完全谈透,不是针对你的课程设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是我很喜欢的意大利电影。说到少年的叙事视角,我发现我喜欢的意大利电影,包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都采用了孩童的视角。还有我喜欢的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也是孩子视角。我一直在想,这里边有没有一种必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2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导演为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他还导演过《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称为托纳多雷三部曲,三部电影的相同之处都是涉及到一个男人的成长,而其中女人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导演的影片中女人都不作为拍摄重点,她们都没什么台词,即使在以玛莲娜为主题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导演都是把维利图作为叙事重点,我在想导演是不是有点大男子主义呢?还是仅仅是为了影片需要?玛莲娜所在的小镇也可以看成一个缩小版的男权社会,她作为一个女人在其中是非常被动甚至无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20: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导演为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他还导演过《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称为托纳多雷三部曲,三部电影的相同之处都是涉及到一个男人的成长,而其中女人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导演的影片中女人都不作为拍摄重点,她们都没什么台词,即使在以玛莲娜为主题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导演都是把维利图作为叙事重点,我在想导演是不是有点大男子主义呢?还是仅仅是为了影片需要?玛莲娜所在的小镇也可以看成一个缩小版的男权社会,她作为一个女人在其中是非常被动甚至无助的。

女性主义也是评论这部影片的一个有力视角。BTW,个人以为三部曲中属这一部拍的不好,除了女主角,我对影片的其余部分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个人兴趣吧。不过这不是说影片不值得分析,其实一部影片是否值得分析,与这一部影片艺术价值的高低并无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21: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剩翼在2009-11-23 20:05:22的发言:
QUOTE:
其实一部影片是否值得分析,与这一部影片艺术价值的高低并无联系。

剩翼兄已经修炼得火眼金睛,如庖丁解牛,眼中无牛,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7 2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西西里美丽传说》

个人略有一点想法,不对的地方还望多加指正。

我觉得该片的导演选择这样一个视角来进行叙事,其侧重可能在于,此片所想表达的是一个男孩如何成长为男人的心路历程,从而透过其心理和镜头来透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对人性的压抑,男孩应是电影的叙事重心。而玛莲娜的角色上虽聚集了影片的大多数镜头,但其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受凝视的地位,应是作为一个叙事结构中的介质,用以串连起其对男孩的心理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从个体层面上反映出了战乱对美好事物、对大众群体的摧残与破坏。

于是,这种叙事方法便会带来两种好处,一是作为小男孩的一方,导演可以通过对其的心理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而将整个影片的叙事结构交待得清楚明晰,更是从个人的心理变化上反映出了故事所要表达的人性之弱点。现实中的欲望、残酷与忌妒无数,唯有这么一个青涩却心怀对美好的憧憬的小男孩在人性阴暗面的交织中体现出了一丝爱与善良。二是作为玛莲娜的一方,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被折磨、被摧残、被无情的社会和阴暗的人性所伤害的痛苦与绝望,但是我们唯一看不到的,是她内心的独白与呼喊。她没有对白,亦没有主观欲望的呈现,正是这种叙事角度使得观众能够更直白的目睹这种孤独与苦难,却无法从她内心深处去了解其最直观的想法,这种被动消极的地位恰恰就更加贴切地体现了影片所想表达的主题----被压抑的人性,受尽苦难而无法大声宣泄的无奈。

不知以上想法是否正确,不过个人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看到楼主写及,就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每次看到这部电影,都会想到杜拉斯的一小段话,尤其贴切于小男孩在成人后再次遇见了重新回到故地的玛莲娜的心境: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是你是年轻人,与你那时的面孔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9-12-4 16:54: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5:02 , Processed in 0.0632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