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爷的话没有错,从语法规则的角度上来说,确实是正确的。我觉得虎爷开始上道了,嘿嘿,语言版的各位版主们赶紧偷着乐吧,虎爷被语言学吸引了。 我觉得可以这么跟虎爷解释。抛开什么句法结构、什么结构主义语言学,来两个最简单、最易懂、出现频率最高的经典例句吧。大家猜到是什么了吗?哈哈 我 吃 鸡 *鸡 吃 我 名词放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动词在谓语的位置上,两个句子都标准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步了。可是,哪个是对的,我们甚至不用看就明白,我可是吃的主体,鸡为什么不行?还有个更难一些的经典例句:“鸡不吃了”,怎么解释这都是个歧义句,“鸡不吃米了”“我们今天不吃鸡”。这样的句子,我们的日常交际也是不说的,除非有上下文。 这样的话,说明很多语言学上的问题,是不能用结构来解释的。比如说我们常常说的语感,很多话没毛病,我们中国人就是不说,也跟外国人说不清楚为什么不说。学习语言学,可能就是让我们在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说话上,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春静和小白杨能够注意到、愿意去思考几个字之间的小细节,这应该是我们中文学院所有教语言学的老师都乐意看到的吧。 虎爷,学生有些蹬鼻子上脸,言语之间的不恭之处,您老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