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歪了,我知道很多人会…… 我是想问书的问题,一本十六七岁读的、对自己影响非常大的书。 先是从同学那儿借来读,不眠不休地读了三天,读完脚都是软的,那几天正学韩愈,他侄子死于软脚病,惶恐了一阵。然后自己买了本新的,这次读了大约两个月。88万字的小说,虽是盗版,当时非常爱惜,用很高级的软塑料购物袋包得严严实实,小心地在书边上给不认识的字标拼音(莫笑,虽然是高中,还是很多字不认识……这也说明作者的水平高,厄,起码比我高)、划道道、写批注;书签是张崭新的五角钱,觉得好像我也在书里了(呵呵,真是傻);一听到班里有人讨论这书,就赶紧冲上去听听;偶然在教科书上发现主角的名字(其实是两个名词,恰好主角名字的那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激动得举着到处给人看…… 这么疯狂,必然希望有知音,不断地打广告…… 然后很多人来借,先是老妈单位的科主任,这个大爷把书斜放在桌沿上,书籍上的塑料皮都磨穿了,还笑话我看小说还跟上学似的……去军训的时候带在身边,这本书比人还忙,辗转很多双疲惫的手和红红的眼,然后比军训了一年的人都憔悴…… 面目全非我可以理解,虽然非常地痛心疾首,后来再不敢跟人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书了,大家也莫问了,借怕了…… 关键的是这些情况。 一来作者的状态变了,他后来的风格完全不能为我所接受,所以对他有些怀疑,还是那个人吗?他写的是他想说的吗?还是骗骗小孩的?二来,我不敢再看了,怕再看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改变而对它有不同的看法。虽说读得深才能读得精,不过这书不一样,如果有什么偏差,可能会动摇我这么多年的信念,毕竟作者当时也是负笈游学的书生。说得有些夸张,我想这种心情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它久居高阁,渐渐生尘,我甚至都记不清某些情节了,心里当然还有感动,怕已是由冰至水一般融得无形无影了。 也许应该对它有点信心,也许应该对它、对自己仁慈一些。 欲决然,却惘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5 12:11: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