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文/木叶 “凌波微步”——当初读《洛神赋》时见过这四个字,但现在把它从记忆里调出来时打开的却是《天龙八部》这一内存,似我这般的人怕是不会太少吧。曹植本来写的是洛水之女神,经了金庸的染指段誉来了,女性变成男性,女神变成侠者,翩翩的神迹变成行遁的轻功……金庸的厉害就在于每每将古的物事、深的哲思引入俗常的生活之中,通过篡改抵达传承与延展。但至此我只是停留于感叹有一种神采已然被描摹得无以附加!真正开始打量这四个字是因了废名先生的《罗袜生尘》一文。
曹植原作为“陵波微步,罗袜生尘”(我手边这个版本便是陵,通凌),废名在欣赏之余有了疑问,为什么行于水上还会生尘呢?友人福庆居士给出了一个说法,这八个字的正解应为“凌波生尘,罗袜微步”,废名进一步认为李商隐亦认识到了这一点,有诗为证:“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 似乎还不能满足,于是翻古书、阅网文,发现不少人曾议论这个尘字,因人之多,有些意思亦接近,恕我在此不便一一指出哪句话是哪位高人所言,值得庆幸的是古人的几个字唤醒了我们如此烂漫的想象力。 问题主要集中于:在水上应不应生尘?神女应不应生尘?尘字又究竟作何解?在水上似乎不应生尘,神女亦不宜生尘,唐人李善在注解时便狡猾地说“陵波而袜生尘,言神人异也”,一个“异”字,万事大吉;有人说溅起的水沫似扬起轻尘,闭目思忖,其景怡人;有人释尘为“踪迹”,尘是有此义的,亦大体说得过去;另有人觉得,是否这个尘字可视为水雾、烟霭,进而理解成自然元气、清辉、光华呢?的确,这么看的话,尘字平添了一种气氛,神女的曼妙与风采迎面而来……或许,有更好的见解尚未进入视野。 我个人觉得还是老老实实释为“土尘”最美,最能衬托出神女出尘之美。 深知“诗无达诂”,可还是想知道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当初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会说:那是我不小心写错了,呵呵。或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抑或踱了七步,道:我指的是洛水之神翩若惊鸿、迅如飞凫,静则微步、摇曳生姿,不知不觉已然好长时光过去,自是会生了清尘,对了,就像你们这个时代摇滚歌手张楚在《爱情》中所唱:“我想着我们的爱情,它不朽,它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