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5|回复: 7

[学生原创]好文章:这样的思考让我心生敬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8 15: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骆驼祥子》读后

                                                            陈夏妮

       不知为何,再读《骆驼祥子》总会使我联想到这样一群人——农民工。高三时常在早早的公车上看见的他们——穿着冒牌Nike混搭廉价西服的农民工,着急地奔赴招工地点。我不禁在想,在远方向他们招手的又是什么呢?他们心中的信仰又是否让他们觉得靠近希望过?是一直有希望的罢,哪怕是一点的小雨珠都可以滋润他们干涸的希冀。我深深的记得,在看凤凰台的时候听到一位农民工这样说过,“这城市是那样大,那样繁华,里边儿的高楼大厦,高得我抬起头望向它,仰头的角度都已经让我头上的帽子掉下,也还是望不到尽头。”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世界就是这样,我所信赖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卑微”的农民工盖起高楼大厦,但这其中任何的一砖一瓦都不属于他们,他们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完成建筑师成功的梦想,开发商致富的梦想,白领阶层住房的小资梦想,但这里面没有农民工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只能是拿微薄的工资回到老家去盖间平房,这在绝大多数时候甚至是一种奢望。越来越到的社会目光在关注他们,但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有时现实连这种“人文关怀”都不肯给予他们。在纸醉金迷的城市里,他们的剩余价值被最大限度的剥削,同时也被掩埋在所谓的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之下。而矿工之类的工作更为凄凉。黑龙江鹤岗的矿难事件仍在持续,请允许我在此为那些已遇难的矿工们默哀。或许农民工和矿工们共同的愿望只是活下去。前些日子关注到李泽楷等囤地挣钱,而潘石屹一心盖房搞建筑却无地可占,只能眼睁睁看着土地在开发商一转再转,房价一涨再涨的消息。农民工们默默看着这些流转,再默默的回到农村,抱着一如祥子般的无奈,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质疑,把这些传递给下一代留守儿童们,这些在未来很可能成农民工的人们。诚然,农民工们生活的时代已然不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但个中的悲哀与辛酸并不会减少多少。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为何我们不试着去改变?不要让更多的祥子出现,不要让更多的祥子行走在沙漠里,不要让更多的祥子再寻不见绿洲。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说,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下面,甚至隐藏着一种凝固的,看不见的绝望。因此,我们更应该用祥子当年那种诚实坚韧的态度去认真生活,万物始有价值。在现有的时代,我们有理由去相信爱默生的那句,“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祥子没法抵达的远方,就让我们这个时代去成全那份希望吧。最远的地方,必有最美的风景,那里也有祥子,有骆驼,有绿洲。

(说明:前面还有一篇完整的《骆驼祥子》的读后感,这段是作者补充在后面的感想。)

发表于 2009-12-29 23: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说,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下面,甚至隐藏着一种凝固的,看不见的绝望。

这句很震动我,当年也按要求读了《瓦尔登湖》(uibe马哲、政论的老三篇),没有注意到,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8 16: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思考很可贵,几千年“吃人的社会”又改变了多少呢。不过,文中涉及潘石屹的话可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8 19: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小即,潘石屹?呵呵。

但同学的思考是可贵的,而且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即和远风老师提到的问题,其实我也注意到了,犹豫了一下要不要修改。后来还是决定原封不动地放上来。作者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思想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正是因为这样,她有这样的思考才更加难能可贵;而且,她从对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开始(这部分她也做得很不错),延伸到当下的现实生活,这是真正在阅读和思考,在介入现实问题,这恰是我自己比较欠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9 10:26: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孩子能有这样的思考和情怀,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0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为在2009-12-28 15:15:21的发言:

   我深深的记得,在看凤凰台的时候听到一位农民工这样说过,“这城市是那样大,那样繁华,里边儿的高楼大厦,高得我抬起头望向它,仰头的角度都已经让我头上的帽子掉下,也还是望不到尽头。”

          忍不住想说一句,这样的话应该不是一位农民工能说出来的吧。

    还有,这段思考让我想起了一位在天津打工的姐姐,她初中没毕业就去外地打工了,在城市里打拼了八九年以后依旧住在又小又破又冷的租来的房子里,可是当我们跟她谈到读书的时候,她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其实读书上学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这辈子活得更明白一点儿而已。”记得当时听完之后特别有感触,觉得人生其实就这几十年,不管客观生活条件怎样,只要你在过你想过的生活就可以了。也许会很艰难,但是苦乐自在其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2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为在2009-12-28 15:15:21的发言:
QUOTE:
“这城市是那样大,那样繁华,里边儿的高楼大厦,高得我抬起头望向它,仰头的角度都已经让我头上的帽子掉下,也还是望不到尽头。”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世界就是这样,我所信赖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卑微”的农民工盖起高楼大厦,但这其中任何的一砖一瓦都不属于他们,他们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完成建筑师成功的梦想,开发商致富的梦想,白领阶层住房的小资梦想,但这里面没有农民工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只能是拿微薄的工资回到老家去盖间平房,这在绝大多数时候甚至是一种奢望。越来越到的社会目光在关注他们,但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有时现实连这种“人文关怀”都不肯给予他们。
QUOTE: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说,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下面,甚至隐藏着一种凝固的,看不见的绝望。 

      看到作者的读后感,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一部电影《泥鳅也是鱼》,女主角是倪萍,在里面她饰演的就是一位离婚的农民工(女)泥鳅。“泥鳅也是鱼”的寓意,就是“民工也是人”。这是在柏林的一次中国电影周上播映的中国电影,而这部电影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描写的过于现实,他们无法面对这样残忍的现实,所以不去看。 可是,这样的现实能够因为我们的不忍去看,不想去看,不愿去看就可以无视吗?每当想到这些问题,我总觉得自己无法如此心安理得的过着舒适的生活……也许自己的想法还过于简单而偏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0:59 , Processed in 0.0520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