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http://news.sina.com.cn/c/2009-12-08/163019216349.shtml。本文的分析只到第11段“……已经停止呼吸。”)
新华网湖南湘乡12月8日电 题:直击湖南湘乡校园踩踏惨剧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黄兴华 “那个同学刚开始还大声呼喊着‘救命’,后来就听不见声音了。”14岁的育才中学初三学生小杰(化名)从湖南湘乡育才中学重大踩踏事故中死里逃生,谈起事发时的情景,他仍然心有余悸。 【 这篇报道一开头便直接引用一名生还学生的话:“那个同学刚开始还大声呼喊着‘救命’,后来就听不见声音了。”将读者的思绪直接拉到事故现场,而不是从晚自习下课的那个时点开始叙述,或是像一般新闻导语一样,先把事故的结果告诉读者。看到新闻标题,借助对该事件已有的了解或常识,读者一般会猜测报道的内容。以这样一句暗示性的话(个人认为这暗示着喊救命的同学的死亡)开头,无疑会引导读者去想象或是猜测当时的20分钟里,在那昏暗狭小的楼梯走道中到底发生的什么,或至少是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据湘乡市官员说,7日晚发生的这起校园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受伤。 “我当时根本没办法动弹,更可怕的是,我感到呼吸极为困难,于是,我张大嘴巴,通过左边的一个小空隙透过来的一丝凉风维持呼吸。”小杰在病床上回忆着那惊魂一刻。 【 第2段是一个非叙事性插入话语,告诉读者这次事故的严重后果。记者从事件叙述时,一下跳到事件的结果,在第3段又继续小杰的描述,这中间的停顿——记者对叙事节奏的控制,有着某种效果(我说不出。他为什么不把小杰的两句话合在一起,而要中断呢?我以为停顿会缓和气氛,当然这不是文学创作。)】
7日晚9时10分下晚自习后,小杰从4楼的教室走到3楼楼梯口时,发现好多同学挤成了一团。人流缓缓挤到二楼至一楼的楼梯间,拥挤变得更加厉害。突然,有七、八人摔倒在楼梯间的平台上。 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后面的学生还以为前面有人在故意拦他们,于是拼命往前挤,小杰懵懵懂懂地感到被人从背后猛然一推,便趴倒地面。危急时刻,他用右手撑在地上,头顶着一个靠在墙角同学的脚上,身体下面还有一个学生,上面也有一个学生压着他。 【接下来的4、5两段都是通过小杰的视角,讲述了他下课后从四楼一直下到一二楼间的楼道,并背后面的同学推到的经过。读者又被带到事故现场,并放慢叙事速度,镜头定格在小杰摔倒的那刻怎样自我保护。再一次让读者‘亲临’现场。】
湘乡市育才中学是一所占地120多亩,拥有3500名学生的私立初级中学。7日晚发生事故的教学楼大体呈回字形结构,大楼四个方向都有楼梯通达一层,楼梯为水磨石结构,宽度约1.5米以上。发生这起事故的楼梯口,位于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最近的一处。 事发当晚天降大雨。学校规定,21时10分下晚自习,21时30分就必须熄灯就寝。孩子们为了躲雨和早点回寝室,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通道,一时间人流高度密集。 【接下来的6、7两段,又是一次非叙事性插入话语造成的停顿。这两段,记者交代了育才中学的基本情况,事发时的天气状况(但不是为了渲染气氛,这是事故的诱因之一),楼房的结构,以及那致命的“20分钟”规定。】
据事发时最早赶到现场的老师和踩踏中侥幸生还的学生们说,事故发生时,先是有1名女生滑倒,后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一层叠一层地压了上去。在面积只有3至5平方米的楼梯间,瞬间就堆积了数十人。压在下面的学生,由于严重挤压导致窒息,非死即伤。 目睹楼梯上层层叠叠压着的人,以及刺耳的呼救声,所有赶来营救的老师都惊呆了。半晌,有人回过神来,大声呼喊“快救人!” 老师们在楼梯上排成了一条“人链”,将成堆的孩子从最上层抱出来,一个接一个地搂着传递下去。现场,有人将110、120、119电话打了个遍,20分钟之内,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纷纷呼啸而至。 受伤的孩子很快被送往医院。一位参与现场救援的卫生部门官员说,压在最下层的孩子,很多在救出来时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8至11段改变了叙事者,从小杰变成了赶到现场的老师、其他生还学生以及救援人员。增加叙事者后,视角更加广阔。我们对事故的前因后果也更加了解。第9段的描述,又是一个速度的减缓。记者停下来告诉了我们现场老师当时的反应:“惊呆了”、“回过神来”。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有多么可怖——幽暗的过道,堆压的学生,刺耳的呼喊声。11段,最后一段(这是我人为的,这篇报道并没有结束),这段叙事以最下面被压学生的死亡结尾,某种程度上呼应了第一段那消失的声音。】
【这篇报道的叙述者是记者,而他却借助当事人的嘴巴,基本完整地叙述了事件的经过。这是一个准全知全能叙事,通过多个人视角的叠加,试图再现事故现场。而记有意者将镜头由近到远,先从小杰被压时的感受开始,再拉远镜头,到小杰下楼直至被压,再次拉远镜头,添加背景,逐渐让读者看到事故的全貌。叙述中记者也有意在几个点上放慢速度,让读者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感受到被压着的孩子的痛苦。这个记者的角色就更接近一个导演了。】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10-2-5 20:12: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