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瑟瑟”表碧绿宝石、碧绿色有两种可能的来源:
1、《诗经》中有“瑟彼玉瓒,黄流在中”,郑玄注:“瑟,絜鲜貌。”孔颖达疏:“以瑟为玉之状,故云絜鲜貌。”有时候词语的词义会受到它搭配的词语的影响,衍生出原本不可能具有的意义,“瑟”可能因为和玉类的词语搭配(唐代还有“瑟彼瑶爵”的诗句),逐渐沾染上“玉石”的意义,后引申碧绿色。
2、瑟瑟是音译词,记录音译词的汉字只是记音,和它的本义无关。《周书-异域传-波斯》:“波斯国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这里的瑟瑟就是指碧绿色宝石。很多外来词在翻译的时候一开始会采用音译,比如“师子”、“马瑙”。瑟瑟可能当初就是一个音译词,后来引申出碧绿色的意义。
如果要选择,我倾向于第二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