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760|回复: 371

[语用学]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5 2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修了语用学的同学们,凡是关于咱们这门课的教学问题,都请放到这里来讨论,包括推荐书目、答疑、讨论等等;作业帖将来单开。

希望好好利用论坛来促进学习,请尽量不要在此闲聊灌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5 21:34: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3-20 23:48:35的发言:

比较是获得认知的途径吧,有比较才能明确位置,不过,如果比较的是错误的东西,比如面貌、家庭,确实会如作者所说,“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担心”,而“把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怀疑主义哲学家高尔吉尔(Gorgias)曾经这样说:

天下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即使有东西存在,也不能被我认识。
即使我认识了,也不能告诉别人。

恐怕要加一句,即使我告诉别人,别人也听不懂。我也不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镜子。


     

      感谢小白杨同学的思考!道理我们是知道,可常常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我相信,还是有比较清心淡泊、安然自知的人的;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来改善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通过比较来提升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了一本《身份的焦虑(Status Anxiety)》,这是一本心理学分析的书,在这里,我认为,应该可以算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现代社会d的“面子”问题。

书中的中文版序言说:“新的经济自由使数亿中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在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一个已经困扰西方世界长达数世纪的问题也东渡到了中国:那就是身份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队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不管我们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还是举步维艰、江河日下,都难以摆脱这种烦恼。为何身份的问题会令我们寝食难安呢?原因甚为简单,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当我们平步青云时,他人都笑颜逢迎;而一旦被扫地出门,就只落得人走茶凉了。其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唯恐失去身份地位,如果觉察到别人并不怎么喜欢或尊敬我们时,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我们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把它扎破。因此,唯有外界对我们表示尊敬的种种迹象才能帮助我们获得对自己的良好感觉。

“身份的焦虑是何时产生的呢?生活的基本需求总应该首先满足吧。在饿殍遍地的饥馑年月里,很少有人会因为身份而焦虑。历史证明,社会保障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际,就是身份的焦虑滋生之时。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总爱拿自己的成就与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身份的焦虑便缘此而生了。翻开报纸,发现上面有熟人光彩照人的相片(这足以毁掉你整个早晨的心情);你的好友兴冲冲地告诉你一个消息(他们升了职,他们即将结婚、他们的书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因为他们幼稚地、甚至带点施虐型地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晚会上,有人用力地握着我们的手,问我们在‘干’什么,而他自己筹集资金刚刚开张了一家新公司:每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便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担心了。

现今,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性爱的成功、经济的成功和职业的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要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我们必须期望更多的东西。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然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绝大多数时代里,人们的主导思想与之完全相反:对生活报以很低的期待不禁正常,而且,明智。仅有少数的人立志追求财富与成就。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世上就是为人奴役、逆来顺受。即使是今天,我们攀上社会顶层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我们很难获得能与比尔·盖茨一较高下的成功,就如同一个17世纪的人想获得路易十四那样的权力是痴人说梦一样。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人们觉得这一切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这种想法来自于每个人阅读的杂志。事实上,如果谁没有为了实现这一切而全力以赴,那才是世间最荒唐无稽的事情。

“富翁们是否也会受到身份焦虑的困扰?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们攀比的对象是与他们同等地位的人。我们所有人的做法都并无二致,故而即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人都富裕,到头来还是觉得一无所有、两手空空。并非我们不知好歹,而是因为我们并不以古人为参照来判断自己。与古人或其他领域的人相比而显现出的富裕,并不能长时间地使我们开心。只有同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一起工作的同事、熟识的朋友,或是在公共场合与那些有认同感的新知相比较时,如果我们拥有和他们一样多或更多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毋庸置疑,对身份地位的渴望,同人类的任何欲望一样,都有积极的作用:激发潜能、力臻完美、组织离经叛道的有害行为,并增强社会共同价值产生的凝聚力。如同那些事业成功的失眠症患者历来所强调的那样,唯焦虑者方能成功,这或许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承认焦虑的价值,并不妨碍我们同时对此进行质疑。我们渴望得到财富和地位,但其实一旦如愿以偿,我们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加糟糕。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加入我们不能停止忧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治疗身份的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讨论它。这好比气象卫星发来的热带暴雨的报道。气象卫星并不能阻止暴雨的发生,但它提供给我们的地球图片至少能告诉我们一场暴雨的来源、强度、结束的时间,从而可以减轻我们在灾难面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旦对身份的焦虑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就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了。”

 

书中第一部分对“身份”进行了界定。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焦虑的起因: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第三部分介绍了从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学习到的解决方法。

有时间的话不妨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曹恩予同学提供的这篇文章,幽默很可贵,但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才能获得预期的幽默效果,实在是门学问。

然而在黄西的家乡中国,人们从一开始就感到困惑。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带有字幕的黄西演出视频。一名观众在评论中问道,为什么第一句话“我是爱尔兰人”就能让美国人发笑?另一个人总结道,因为每个美国人都来自爱尔兰。第三个人说,与这无关,因为是爱尔兰人本身让人发笑。

相同的材料,不同环境下反应如此不同,当个笑星,太不容易了。像刘谦那样当个魔术师倒还省心简单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4-12 21:57:21的发言:

这让我想起来商英写作课老师声音超级洪亮的一声声“right?”,虽然不是冲着我,但总感觉呼吸一窒。

  “呼吸一窒”,太逼真了,可以想见!

  但说实在的,真羡慕人家拥有洪亮的声音,音响效果振聋发聩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4-12 22:01:36的发言:

上学落下的老病根儿,老师一布置作业我就很紧张~何况还是我自己挑起来的……

  同学们,只要不是口试,就都不必紧张啊。越放松越真实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10-4-13 10:23:32的发言:

最近看了一本《身份的焦虑(Status Anxiety)》,这是一本心理学分析的书,在这里,我认为,应该可以算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现代社会d的“面子”问题。

书中的中文版序言说:“新的经济自由使数亿中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在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一个已经困扰西方世界长达数世纪的问题也东渡到了中国:那就是身份焦虑。

书中第一部分对“身份”进行了界定。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焦虑的起因: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第三部分介绍了从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学习到的解决方法。

有时间的话不妨一看~

 

 

  谢谢小焕!对这本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咱们想到一起去了。请看本帖第28到31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1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4-13 10:38:06的发言:

  谢谢小焕!对这本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咱们想到一起去了。请看本帖第28到31楼。

汗,没细心看帖子立马就被发现了。。。。。。

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跟我们现在谈的这个“面子”问题挺相近的,就贴在这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10-4-13 13:04:45的发言:

汗,没细心看帖子立马就被发现了。。。。。。

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跟我们现在谈的这个“面子”问题挺相近的,就贴在这里了。。。。

   

      你的感觉很对,身份问题的确跟语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3 20:56: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肢体语言显示贫富 出身较好的人更粗鲁

      时髦的高级手袋或阿玛尼西服能彰显一个人“身家”。最新研究表明,肢体语言也能暴露个人家境。美国科学家发现,出身较好的人谈话时往往更粗鲁。

      研究报告刊登在1月号《心理学》杂志上。

      贫富“差距”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迈克·克劳斯和达切尔·科尔特纳录下100名大学生一对一交谈的情景。这些大学生之前互不相识,通过谈话认识对方。

      研究人员观察每段谈话录像的1分钟片断,重点是那些表明谈话者是否投入的肢体语言。

      观察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较高的学生举止相对“不礼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则对谈话表现出更多兴趣。

      每段1分钟录像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平均每2秒摆弄一下身边物品,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几乎从不摆弄东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会整理衣着仪容,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不会;此外,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平均每一两秒点头、发笑或扬眉,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频繁。

      另一组人也观看了这些录像片段的人则能仅凭谈话者的肢体语言猜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

       研究最后认为,肢体语言能像衣服和车一样表明人们的财富状况。

  差别缘由

       克劳斯说,贫富学生的这种区别与孔雀开屏的原理一样,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看似傲慢的肢体语言反映他们的心理活动,如“我很美”、“我不需要你”等等。

      “动物世界中,动物为争夺地位发生争斗,”克劳斯推测,“所以人们为避免这种争斗,告诉别人‘我比你地位高,不要劳心和我争斗’。”

       克劳斯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不敢冒犯别人,因为他们“相对资源较少,而且更依赖他人”。

      科尔特纳说:“研究证实我们以往对富人的看法,但对贫困人群以往的看法有所改观。”

      好莱坞电影和流行文化中的穷人形象总是勤奋努力、愤世嫉俗,但研究表明,生活艰辛不会让人脱离社会,而是能促进人们对社会的依赖。

      富人心理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陌生人。克劳斯说,他们下一步想在熟人间、特别是社会经济地位处于顶层的人群中实验,希望有类似发现。

      “他们(处于社会经济地位顶层的人群)与配偶相处举止如何?与孩子相处举止如何?还是和之前一样吗?我预测他们还是一样,”克劳斯说,“富人资源充足,由于相对不依赖他人,也没有结识他人的压力,所以专心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减弱。”

    著名募款专员肯·怀曼以“游说”富人为生。他说自己打过交道的大部分富人热情友好,但他也能理解为什么其他富人平时会有些冷漠。

    “很多富人生怕别人认为他们只是会走路的钱包,不是拥有完整复杂情感的人类,”怀曼说,“所以并不奇怪,有这种担心的富人往往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小心翼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7:46 , Processed in 0.0694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