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35|回复: 27

[原创文字] [原创]梦回红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2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温红楼梦,就不会不想亲临大观园,幸运的是在北京宣武区有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仿书中之描绘建造的大观园。更幸运的是,2009年的金秋我有机会踏进了这座清代贵族园林。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这都是电视剧里故事发生的场所嘛!所有那些可爱的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以及他们举行宴会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如建在水中的藕香榭、以雪景著称的芦雪庭、建在高处贾母率众人中秋赏月的凸碧山庄、建在低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黛玉的品质本人一直以来就喜欢,虽然她性格中有不少弱点,但其品质却甚是高洁,生活雅趣,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人又极为单纯。而陈晓旭又将这个角色演绎到了极致,她的容貌或许并不能称为“群芳之最”,但那一种韵味,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都让人感慨,她在大观园里是一种脱俗的生存,一种诗意的存在。这位“绛珠仙子”为爱情流尽了所有的眼泪,她再也没有眼泪可以支付了,于是她在贾家败落之前魂归仙界。黛玉一生诗作成百上千首,是个多产的诗人,她的写诗不同于宝钗,宝钗的诗作同样才华横溢,但她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只有在大家聚会作诗时才会吟几首,并没有把写诗带入她的生活,而黛玉则是把写诗当作抒发自己内心情怀、忧郁、感伤的一种方式,她常常独自在潇湘馆写诗抒情,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才华、她的悲欢全寄托在这些诗稿里。

        与潇湘馆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进门独见成堆巨石,将房屋完全遮蔽了去,石上不见任何花木,只见奇草异葩,院中所有游廊窗棱油漆彩绘均为“冰炸纹”图案,充分显示了宝钗这个曾服用“冷香丸”试图浇灭自己人性中本有的青春热情的“冷美人”封建正统、八面玲珑的形象。这也是一个薄命的女孩,她很聪明,所以在那样一个时代,她选择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封建道德规范来保护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克制和种种的努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那个时代却没有给她相应的回馈,同样无情地扼杀了她,这位有能力、有才华、精于世故的明媚鲜艳的“牡丹花”最终也只能在“恨无缘”的叹惜中“金簪雪里埋”了。

        妙玉也是红楼梦里一个具有高洁品质的形象,她的清高孤傲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她邀黛玉、宝玉、宝钗等人喝茶,嘲笑黛玉是俗人,品不出她泡茶用的水是旧年采集的红梅枝头的雪水,黛玉已经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了,敢嘲笑黛玉俗的人可能除了妙玉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她的屋子前面是几棵红梅,在雪中格外耀眼,“白雪红梅”已成为大观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想它更是代表妙玉的品质吧!

        秋爽斋、暖香坞、稻香村……都是各具神韵,让人不禁感慨这些红楼中的女儿们啊,她们美丽、聪慧、善良而才华横溢,却被时代毫不留情地扼杀了。看过红楼到过大观园的我,久久难忘这样一些光彩照人的形象:被拐子拐卖做了“呆霸王”之妾的善良、 聪明、自强的香菱,读过《红楼梦》的人都难忘她学诗的情形,最后却被夏金桂——薛蟠之妻折磨至死,从此也结束了她让人感伤的一生——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一个聪明伶俐、敢爱敢恨、不畏权势的女孩,却被忌恨她的下人出卖,她的张扬不羁的个性也为王夫人这个封建家长所不容,在她生重病时被赶出贾府,最终悲惨地死去。这个个性刚烈的女孩,在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因不堪忍受贾府这样的污辱,当搜到她时,她主动将箱子掀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气,贾府任何一个奴才都没有的勇气,奏出了一曲华彩乐章——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遭人怨

       寿夭皆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还有平儿,在贾琏之淫和凤姐之威夹缝中求生存,仍能拿捏得当、应付周全,她在代凤姐行权时能够秉着一颗公正的心,为免冤枉好人而全面调查、小心求证,其能力真是不在凤姐之下,而人品远过之;在对待尤二姐的问题上,她与凤姐同样是两个受损害的女人,但态度截然不同,平儿十分同情尤二姐的不幸,常常背着凤姐照顾她,拿出自己的月钱给她做饭吃,真真一个善良、和平、有才干的俏平儿;紫鹃,一个字,“慧”,她是黛玉的知己,她最明白黛玉的心事,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就是她为试探宝玉而导演的一出好戏,整个贾府乱做一团,唯有她十分镇定;贾府中也唯有她敢于批评黛玉,而黛玉却也心悦诚服。还有鸳鸯,多么灵巧、体贴又多么刚烈、不屈,有骨气的女子啊……

        ……

        红楼谢幕,唯有大观园仍屹立在那里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紫琥珀  2009年10月6日记于大观园

发表于 2010-4-20 1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功底很好。

不过要说大观园那地方,当初为拍电视剧而造的实景是挺不错,不过地理位置加上一帮没文化的人烂经营,早就成了鸡肋般的去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0 18: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浇灭”这个词用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0 1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4-20 11:21:21的发言:

文字功底很好。

不过要说大观园那地方,当初为拍电视剧而造的实景是挺不错,不过地理位置加上一帮没文化的人烂经营,早就成了鸡肋般的去处。

斋主所言有理,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去的,虽是那时的景色,却没有梦中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0 19: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琥珀在2010-4-19 23:45:55的发言: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黛玉的品质本人一直以来就喜欢,虽然她性格中有不少弱点,但其品质却甚是高洁,生活雅趣,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人又极为单纯。而陈晓旭又将这个角色演绎到了极致,她的容貌或许并不能称为“群芳之最”,但那一种韵味,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都让人感慨,她在大观园里是一种脱俗的生存,一种诗意的存在。这位“绛珠仙子”为爱情流尽了所有的眼泪,她再也没有眼泪可以支付了,于是她在贾家败落之前魂归仙界。黛玉一生诗作成百上千首,是个多产的诗人,她的写诗不同于宝钗,宝钗的诗作同样才华横溢,但她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只有在大家聚会作诗时才会吟几首,并没有把写诗带入她的生活,而黛玉则是把写诗当作抒发自己内心情怀、忧郁、感伤的一种方式,她常常独自在潇湘馆写诗抒情,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才华、她的悲欢全寄托在这些诗稿里。

        与潇湘馆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进门独见成堆巨石,将房屋完全遮蔽了去,石上不见任何花木,只见奇草异葩,院中所有游廊窗棱油漆彩绘均为“冰炸纹”图案,充分显示了宝钗这个曾服用“冷香丸”试图浇灭自己人性中本有的青春热情的“冷美人”封建正统、八面玲珑的形象。这也是一个薄命的女孩,她很聪明,所以在那样一个时代,她选择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封建道德规范来保护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克制和种种的努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那个时代却没有给她相应的回馈,同样无情地扼杀了她,这位有能力、有才华、精于世故的明媚鲜艳的“牡丹花”最终也只能在“恨无缘”的叹惜中“金簪雪里埋”了。

       

楼主的文字清灵~你对景物的描写比景物本身更让我向往~嘿嘿~愿有机会同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0 20: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毛驴在2010-4-20 19:32:22的发言:

楼主的文字清灵~你对景物的描写比景物本身更让我向往~嘿嘿~愿有机会同往!

这个说的好,其实,景致原没有人写的美,最美的事物一定是离不了想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8: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欣赏,也希望有机会同往探讨[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8: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是啊,现在的大观园的确已经成为一个以旅游收入为目标的地方,少了很多当时的韵味和意境吧,不过这种人文景观更多地在于观赏者的心境,我当时就带着一种对《红楼梦》的痴迷去的,觉得终于亲眼见到了故事“发生”的地方,于是生出很多感慨……不过真的还是希望政府能把大观园好好管理一下,让它恢复它的文化气息和神韵,毕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8: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远风在2010-4-20 20:58:37的发言:

这个说的好,其实,景致原没有人写的美,最美的事物一定是离不了想象的。

这个说的好,“最美的事物一定是离不了想像的”,美景加上人的情感才会产生丰富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1 1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呀,实在可惜了,虽然我对于红楼梦知之甚少,但看着楼主的文章,能体会那份用心和文字的轻灵感,不错~~希望楼主能续写,把对红楼其他人物的品格也写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19 , Processed in 0.0613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