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1|回复: 0

[转帖]又一篇 杜十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1 1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文学的现代意义

                 ——我看杜十娘

                                              王春静

   自古风尘女子就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各式女子各领风骚。杜十娘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她“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既雅艳娇香,又有贵族气质,如此美人,堪比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一句“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让人不由感慨这奇女子的不幸命运。杜十娘虽是风尘女子,但其气质卓绝,不落俗套,因此成为烟花柳巷的头牌人物。无暇玉落入花柳中,是顺从命运还是不屈抗争?

杜十娘之女侠精神

杜十娘的豪杰精神是柳遇春提出的。柳原本对杜十娘是怀疑的,烟花女子喜富贵弃平穷,她对李甲是真情吗?后见十娘拿出一百五十两自赎,不觉惊异,赞其是女中豪杰。读至这里,略有困惑,仅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自赎就是女中豪杰了?女中豪杰,女性中的杰出人物。中国古代四大女中豪杰——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均是征战好手,是能与男性一样杀敌于沙场的人物。而杜十娘却是个风尘女子。查找“女中豪杰”这个词可以发现,这个词最早就出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就是说女中豪杰这个词原本的适用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后来被人为的缩小了。被用来专指那些具有男子气概和才能的杰出女性。

虽然女中豪杰原本适用范围更广,但一个烟花女子被称为“豪杰”,不免让人也觉得有些夸张。仔细想想,柳遇春这样说也非没有道理。首先,杜十娘并非是贪恋富贵之人,她阅人无数,看重的李甲对她的真情,是真的想与他共度人生。柳为之前对她的误解感到惭愧;其次,在当时,多数女性还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十娘就已经在为自己筹划,并有了一定

的准备。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相比,两人都是想突破传统的束缚,前者更多的将想法付诸实践,而后者却是在等待。这让柳遇春感到惊讶,也佩服,从而说她是女中豪杰。

在文末提到,后人称十娘为千古女侠。可见她的女侠精神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备受称道的。而她的女侠精神主要就体现在她的“勇”和“义”。

其“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与老鸨斗智之勇。“十娘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和李甲的频繁来往,耽误了老鸨的生意。老鸨不满,教训十娘。“十娘因见老鸨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早已看清老鸨的本质,十娘亦无惧于老鸨的骇言厉色。将这次的“教训”当做一个“赎身”机会。她“耐不住性子”,巧舌善辩,故意激怒老鸨,让老鸨自己说出了赎身的银两(三百两)及赎身期限。这一段对话中虽多处是老鸨的心理描写,没有直接写十娘,但从十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老鸨的小算盘十娘也已猜到八九分,从而能从容对付。十娘的“智”是建立在她“勇”的基础之上。若没勇气恐怕也不能抓住这个逃脱机会,也只能每天抱琴吟唱苦命身,回首叹息等情郎。

二,摆脱宿命之勇。青楼女子大多是被逼无奈,她们中多数也是有从良的想法的。但她们不是止于想法,就是纯粹寄托于某位富家公子不嫌弃而为自己赎身。像十娘那样自己攒私房钱,为赎身做准备的,不是多数。十娘自主追求爱情,并不为传统婚姻形式所束缚,和《金瓶梅》中的孟玉楼有异曲同工之处。孟玉楼在《金瓶梅》中算是个传奇人物,她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受褒扬的人物之一。孟玉楼自己决定嫁给西门庆,在西门庆死后又嫁给了李衙内,并且都嫁的风光。在当时的一个社会环境下,玉楼能自己选择婚姻,更难得的是她知道将钱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自己的一个“筹码”。孟玉楼,杜十娘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于她对传统的婚姻到的观念的突破,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其“义”主要表现在青楼姐妹们之间的“义”,和对柳遇春的“义”。十娘在临走之前与众姐妹们告别。这个告别没有炫耀,没有骄傲,只是姐妹们之间真诚的告别。这是多年间,大家相互扶持的一种感谢。同时众姐妹们也很有义气的帮助十娘来度过难关。十娘感恩图报,柳遇春当初帮助十娘赎身,十娘感恩在心。哪怕化作了鬼,也不忘报恩。她的这份义气感动了柳监生,也感动了很多后人。

 “勇”和“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当时封建传统的一种颠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叛。一个女子,青楼女子,在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并努力将之付诸实践。归根结底,十娘的豪杰精神更多是表现在她的反叛传统,独立自主的精神上。也因这份精神使得十娘形象更具有现代意义。

杜十娘之女权精神

十娘赎身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摆脱宿命的勇气,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掌握自己命运的希望。这与当时明代的社会风气有极大的关系。又因为十娘的女性身份,不由让我想到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始于20世纪初,初衷是男女平等,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十娘的故事大概发生在明万历年间,也就是16,17世纪之间。那时的中国还在封建社会,但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产生发展。人民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十娘身上汇集了当时人们的典型心理,同时作者将这种心理赋予在一个女性的身上,可以想到当时男女平等的精神也在逐步发展。这都与“女权运动”有相似之处。

但是十娘的“女权精神”是不完整的,她的“女权意识”是依附在男性主体之上。她一直希望能跳脱青楼,同时也寄希望于一个可信赖的男性。当遇到李甲,“这个风流人儿,又是个撒漫儿的主儿”,以为人生从此有了依靠。这种不完整性和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人的自我已经在觉醒,努力在追求幸福,但是强大的封建思想仍是主流,婚姻不能自主,男性尚需要在家族的允许范围内选择幸福,更何况是女性。十娘虽知“奈何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仍然要依靠他。在当时社会不会允许一个女性,去自由的追求幸福,更何况是一个青楼女子。大环境的压抑之下,必有反抗者。杜十娘就是反抗者,她的身上已经有了“女权精神”的萌芽,但受到种种束缚。她最后的悲惨结局,也表示这种萌芽的“女权精神”就此被扼杀了。

杜十娘之人格尊严

文末,十娘一边怒斥李甲的无情懦弱,孙富的卑鄙无耻,一边将百宝箱中的宝物投入江水,最后与箱子一起沉入水底。这一幕最为人称道,表现了十娘不屈的尊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十娘不仅是追求自己的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她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尊严。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尊严”是只能被少数人拥有的,他们拥有的“尊严”也是建立在他们物质基础之上。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讲,“尊严”很难做到。

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分析,尊严需求高于社会需求。李甲,一介儒生,孙富,富商大贾,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十娘高,但是他们却没有十娘的“尊严”。他们的“社会地位”说白了是一个或者世袭传统地位,或者是纯粹金钱的累积,其中李甲的社会地位应该更高于是商人的孙富。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不是受到广大人民所认同,不是真正的社会地位了。但是李甲仅仅是希望维持他的社会地位,拘囿于封建传统给他的荫袭之下,做到父慈子孝。对于“尊严”,他没有过多的考虑过,或者说他觉得遵从父命,安于传统,就能有“尊严”。对比之下,十娘的表面社会地位比较低,但是她的内心却没有看低自己,她没有想一直安于传统,安于现实。她努力寻求改变和突破,就算最后发现自己也被骗了,她亦没有屈从,仍然要抗争,维持自己人格的“尊严”。这种不屈的人格尊严精神才是当时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人们所渴求的。

放在当下,这样的人格精神同样需要。虽然现在没有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但是日益繁荣飞经济背后,精神的空虚和脆弱也在逐步显现。人们的社会需求可能在不断得到满足,而对尊严的需求却没有跟上。很多人和李甲或孙富一样,有了表面上的社会地位,财富,却没有得到人格灵魂的独立和尊严。所以十娘的人格精神在当下亦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1 10:53:2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7:10 , Processed in 0.0599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