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4|回复: 5

[原创文字] [原创]我的,也是你们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17: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像在马路边拾掇的乞丐,对着别人的幸福充满了向往,并沉浸在这种憧憬之中,想着自己舒适惬意的生活,开始注重个人的修饰。有时候不能有但能想,无疑这也是一种极佳的心理补偿,在艺术的高度上高扬了政客们日常生活审美化诗意化的政治需求,就像陶潜先生那样,生活窘迫小儿嗷嗷待哺依然淡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竹林七贤那样人生被压抑恣情诗酒放逐山林。然而生活向来让本已弱势的人难堪,在品味他人的汽车排放给自己的尾气的时候;在观瞻他人的鄙夷的眼神的时候;更在乞怜他人希求善意只为果腹不被理会或被理会但被呵斥的时候。乞丐们不免悲情涌动,一脸神伤的坐在车来人往坐在这个充满虚伪无人道的欺骗的演艺世界,他们想不起这个世界的黑色幽默,他们只会想着下一位有幸过往的主垂怜,能够看一看他们的悲惨,满足了能轻捻囊中投来一些犒赏——从来认为乞丐做的并非人间最最低劣的乞讨行当,而是高雅的艺术家们的表演生活,他们把自己的痛苦把自己的悲惨把自己的穷途末路赤裸的展现出来,谁表现的好,谁将得到观众兴致来时给予的赏赐。儿时,乡间常有杂戏表演,让大家慷慨解囊的往往是残忍的一幕,要么吃玻璃卡住喉咙;要么是腰脊椎截断;要么是小孩胳膊被扭断——这二者神似,无论真假,从中国人的人性残忍可窥见一二。而一部分国人虚高的幸福指数也会建立在他们不幸上,对这些无需谴责鄙夷,倘若摒除这些自慰哲学,他们仅有的幸福手段也将荡然无存。

常想我们也一样像极了乞丐,不同的是我们是稍高层次的乞丐,在果腹之余还能追求爱情,但是貌似这一点现在也不太乐观,爱情这个原本朦胧撩人的概念也被质化成房子车子钻戒。在这个奋斗与努力的意义被严重质疑的年代,我们能有的幸福能有的希望所剩无几。至少在当下的阶段中,追逐现世功利仍将是主要的社会潮流,至于价值理想与现世功利之间新的平衡的建立,将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内心的坚持信念的坚持未免是对自己的残忍,对自己人生的奢侈消耗,它也许可能使我们保持和建立自身的价值理念,然而价值这个东西在现阶段是人听人笑的东西,是被现实社会所嘲讽玩弄的东西。诸多悲剧已经告诉我们,纯粹的做人估计这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悲剧,除非能确切肯定自己是梵高、尼采般的人物。生活本身让我们缺乏人的姿态,来自体制的剥削下亿万国民丧失人的主体性,被迫像动物那样在为生存而生存,在动物的世界以动物的姿态博弈,这是对自己体面的尊重——而当一个社会中流砥柱的精英阶层尽已流失对社会改良不抱希望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择手段让自己不至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这件事很悲哀,悲哀就像可能等不到六十年后,我们都不复存在了一样。

    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学校不远的一块荒地开发,致使附近的一条国道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土,有车经过时即尘土飞扬,作业人员常日穿梭在这条汽车尾气与扬尘交融的马路上。那次我走在这条国道的人行道上,几个工人趁间歇坐在绿化带的围石上休息。一辆红色汽车飞速经过扬起的黄土就像一道瀑布直扑的工人身上,猝不及防。工人们低下头去,摇起手来拂一拂弥漫在空中的浮尘,继而淡定的离开,整个过程安静一如水。工人已经习惯性的不太去追究,追究无意义;小车主也不大在意自己的行车素质,与素质无关。在这个和谐的天朝国度,这些卑微的底层与非洲居民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有机会一睹豪华汽车尊容,看他们怎样飞车漂移,并飨享赐予的大排量尾气以及享受免费的黄尘浴。

毕业前夕,马山说八十年代官员下海,很多人的命运发生巨大的改变;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很多下岗工人一瞬间面临一无所有。上世纪末的创业潮给很多人带来了机遇,互联网在这一刻来势汹涌。本世纪前十年是压抑人性的十年,下一个十年会是怎样,谁都给不了肯定的答复,有一点能肯定的是改革将进入政治层面,犹如捻花轻戏。

因此,在这个价值信仰将长期难以建立的年代,追逐现世功利仍将是现世的主要社会潮流,下个十年前景未明哺糟啜醨摒弃纯粹,有所追求,闭上眼睛描绘绚若夏花般的在马尔代夫海景房下映着晚霞细煮咖啡的滋润生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3 17:07: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间高手如林,希乞高手指点未能尽善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关于乞丐的描述让我想起王彬彬《死在路上》中的一篇《乞丐的清高》,即使是乞丐,也可以活得清高:

乞丐的清高(节选)

王彬彬

“清高”这个词,过去在词典里,虽也说不上地位如何显赫,但毕竟还是有些体面的。而如今,翻开词典,你只能看见她衣衫褴褛地在那里向隅而泣了。“清高”,如今像一个因不合时宜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容颜消褪,于是令人皱眉,惹人发笑,遭人厌嫌。

什么是清高呢?清高是一种精神风范,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清高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自尊、自爱、自重,并且自信的人生态度;清高是一种处世方式,一种把精神比物质看得更重,把心灵比口腹看得更重,把洁净比豪奢看得更重的处世方式。

清高,说到底,是一种人格追求,是有着明确的和强烈的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清高,是人格自我塑造,道德自我完善的方式,也是人把自己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一种方式。只有人才可能是清高的。人们可以谈论一个人的清高,却不可能谈论一条狗、一头猪、一只鼠的清高。因而,清高是一种真正属人的东西。

如今,当“金钱”、“生意”、“发财”、“点子”等等,这一类词汇在词典里如日中天时,“清高”这一类词汇则黯然失色。清高成了一种最要不得的品性。人们一再呼吁要从人身上像剜去毒瘤一样剜去清高。所谓文化的转型,所谓价值观念的转变,一大要事,似乎便是要清除清高。

人们对清高乱弹射击。射出的子弹,有的的确命中了目标,有的,则把不属于清高的东西当作清高来瞄准了。

爱慕虚荣,不是清高;怕丢面子,不是清高;迂腐酸臭,不是清高;忸怩作态,不是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清高;昏聩糊涂,更不是清高……

有人借你的钱不还而你羞于去讨,这不是清高;在大街上遗落了一枚硬币而你耻于弯腰捡起,这不是清高;明明连肚子都吃不饱却不肯穿有补丁的衣服,这也不是清高;肚里男盗女娼,嘴上却仁义道德,这更不是清高……

清高也并不意味着必然清贫,虽然清高往往导致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清高者也可以聚敛财富,只要其手段是正当的。

清高还并不与职业有什么必然联系。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可以是清高的,也都可以并不清高。《庄子·胠箧》中,有“盗亦有道”之说:

……

我上大学时,一个同学告诉我:当他在四川某地当知青时,一次与同伴在县城的小饭馆吃饭。突然有一个人,把一张面值两元的人民币从背后放到他面前。他一回头,才发现这个人是一个站在他身后等着吃他们可能剩下的饭菜的乞丐。他的一张纸币从裤袋里掉落到地上,而这个乞丐看见了,拣起了,不声不响地归还了……

两元钱,在那个年代可不算一个很小的数目。对于那个年代的一个四川乞丐来说,这样的一张纸币,应该说分量是很重的。然而,他奉还了。奉还了之后仍站在那里,等着吃别人可能剩下的饭菜。这个乞丐,凭直觉深切地把握了清高的内核。他远比当今许多鼓噪着要清除清高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清高。他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一条原则:人即使处在行乞的地步,也仍可活得清高;人即使处在行乞的地步,也仍须活得清高。

许多年来,我常想到这个清高的乞丐,想到这个乞丐的清高。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那样高大,那样有光彩。我宁愿向这个清高的乞丐立正,敬礼,也不愿与当今那些嚷嚷着要消灭清高的人为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2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最初的地方在2010-7-23 17:05:43的发言:

诸多悲剧已经告诉我们,纯粹的做人估计这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悲剧,除非能确切肯定自己是梵高、尼采般的人物。

确定肯定自己是那样的人物的结局一样是悲剧。

楼主的思考很有道理,其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只不过任何时代都有人在反省这一切,也都有人漠视这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0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细腻,情怀真挚。不过语言上貌似需等白水来点评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15: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很流畅,ID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49 , Processed in 0.0821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