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纸鸢飞在2011-1-12 23:20:00的发言:
一直不能跟帖,只能在这问了~ 老师,我想问的是:1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用不用考虑论文的整体结构设计?比如文章的每一部分应该占全文篇幅的多少。还是以把问题说清楚为原则。但如果这样的话,在论文中容易出现头重脚轻或者某一部分篇幅过长等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解决?
2、怎么处理论文语言的美感和严谨性?现在我们写论文时,为了追求论文的严谨性,大多都采用程式化的语言。很多论文的语句读起来感觉千篇一律。但是有的时候追求文字美感,比如使用一些修辞,又的确会影响语言的严谨度。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你这两个问题,答起来还都不易。
1、所谓论文的整体结构,无非就是开头、展开和收尾,这和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是一致的。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以把问题说清楚为原则,就“容易出现头重脚轻或者某一部分篇幅过长等问题”,你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能否举个例子?至少就我这么多年的论文写作经验来看,还碰到过这种情况;
2、追求论文的严谨,并不一定要采用程式化的语言,严谨主要体现在思维的过程、论证的过程和措辞的分寸。你说“很多论文的语句读起来感觉千篇一律”,这话没错,但这主要还是跟书写者的文字能力有关,因为“读起来感觉千篇一律”又岂止是论文,很多抒情散文也是如此,你的文字能力强,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和庸手不一样。现在大家对论文语言毕竟还不太熟悉,所以程式化多少难免,等你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提高后,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不一样。再说论文可不可以有美感,可不可以有修辞?可以,但以不损害严谨为前提,论文不光是分析和论断,有时也需要相当篇幅的描述,这时还是可以使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的。能不能给出个例子,能,比如:
《红楼梦》,似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关于它的主题,就有政治小说说,爱情主题说,自我忏悔说,色空观念说,反映封建统治没落说,多重悲剧主题说,等等。
一部《红楼梦》,之所以会有如此丰富的接受效果,也许首先要归结于作品高超的写实手法:这部不朽的艺术杰作全景式展示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族的园林、建筑、饮馔、烹茶、吟诗、作画、灯谜、酒令、省亲、婚丧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由此辐射到官府、寺庙、学堂、里巷、乡村等广阔的社会图景。在这由不同的生活场景构成的绚丽多彩的画卷里,可以看到上百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情、不同面貌的人物的活跃演出,他们的言语啼笑,希冀挣扎,欢歌与悲泣,冷嘲与醉骂,以及幽微隐秘的内心骚动,肆无忌惮的作威作福,高贵与纯洁,肮脏与堕落,经作者的精雕细刻、点染勾勒,无不生气贯注如在目前。这部作品没有《三国演义》那种浓郁的伦理激情和强烈的主观介入,作者在追述繁华旧梦时自然会饱含感情,但这种情感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作者的主观介入十分节制和隐蔽,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展开更多地遵循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作者在以抒情的笔调寄托理想的同时,用高超的写实之笔精心构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红楼世界,于后者中我们看到的几乎就是生活的原生态,而复杂的生活本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供人从各种角度言说。这样,高超的写实,再加上大量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就使《红楼梦》的文本,为人们从历史、社会、文化、哲理等诸种角度进行阐释留下了广阔空间。
这种语言,就比较讲求美感,但它主要是用于描述。你还可以看看罗宗强先生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那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你可以看看它的语言。还有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也是个典型的例子。你能思考到这个问题,很好,所以不妨读一下《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好借),用心揣摩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