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38|回复: 13

[历 史] [转帖]一生有光——105岁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2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周先生的访谈,转贴时有所删减。)

       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105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人老了,牙不大好。”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待在桌前坐定,他摘下眼镜,合上书,将台灯推开些,戴上助听器,手不抖,气不喘。“我们要讲老实话,你们记录的时候,有些话少记录一点好了。”

      
      “我计算过,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5倍。”他举着一只手,手指揸开,很认真。105岁的周有光,完全跟得上时代脚步。他知道“谷歌”的纠纷,还差点去看了《阿凡达》;我们用惯电脑,“提笔忘字”,他也会忘;当年他推行简体字,现在却经常忘记简体字怎么写,记得英文怎么说,却记不得中文怎么说。他完全有资格跟记者讲古:“我看着私塾变成了洋学堂,从留辫子到剪发;看着家里面从原来点洋灯变成点电灯,用上了电脑;还有手机,万里之外的人跑到耳朵旁边了。不是过上神仙生活了吗?”
      1956年,周有光刚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自己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改革开放后,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不大的面积被分成4间,已经是特别优待。“后来单位在方庄买了比较好的房子,叫我搬走。我说年纪大了,不活动了,小一点无所谓,半张破桌子、半间小屋子,我不要好的了。我老了,再好也没有意思。再说我是过过好生活的人,不在乎这个。”
      “文革”时,下放到宁夏,“大家以为不会回来了,很多人心情很坏,我觉得很好,不是下放这种地方我怎么会来?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种地方。过了两年4个月,林彪死了又回来了。所以我不发愁,发愁没有用处。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慌。”他又半掩着嘴笑了,很自得。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发行量很大,但“50年代有稿费的,‘文革’就没有了,我好多书都没有稿费。我们的稿费真少,现在的跟50年代的差得不太多,物价涨了几十倍了,靠稿费吃饭你要饿死了!”
      他不喜欢官场那一套。“国民党里好多重要人物都是我的同学、好朋友,要做官早做了,我不加入;跟共产党很多重要人物也是好朋友。我跟周恩来在重庆就认识,1945年国共合作谈妥之后政协成立,他开座谈会总有我;陈毅在上海当市长时,开座谈会总请我,我给他提经济方面的建议。他在很多场合说,‘周有光的建议都很好,但我不在他也实现不了!’但我也没加入共产党。后来胡愈之说,没有一个组织关系不方便,我就参加了民盟,其实什么都不管。《群言》是民盟的刊物,我给他们写文章,20个编委现在就剩我一个。政协开会,我跟毛主席也碰到过,拍了几次照,但从来不挂。许多人把重要人物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只挂家里人。”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人物周刊:您曾将文字的历史分为三期:原始(形意)文字时期,古典(意音)时期和字母(表音)时期,汉字在宏观分期中处于古典时期。这3个历史时期是不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轨迹?您曾说要让汉字字母化“等五百年吧”,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字母化是不是一种历史趋势?
周有光:人类文字发展分几个阶段,不同学者看法不一样,我比较了几十种看法之后,把它分3个阶段,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原始文字是不成熟的,它不能全部记下我们想说的,尤其是虚指,有些部分要靠你自己记。汉字是古典文字,重要的古典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古埃及的象形字和美洲的玛雅文。玛雅文一度失传了,差不多600年没有人认识,后来一个俄罗斯人把它认出来了。我在1956年搞到了俄罗斯的资料,第一个把它介绍过来。可是几年之前举行大规模的玛雅文化展览,只有玛雅文没有玛雅文解释,他们不知道玛雅文已经看得懂了!
       古典文字作为符号是很难认的,之后有了字母文字,这是高度思维的结果,也是发展趋势。在咱们国家,有人争论我们的拼音能否成为文字。拼音化有两个含义:广义的拼音化,比如用拼音发短信、给汉字注音,方便了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他们觉得汉字很难。80年代到欧美去讲学,有个教授问我,你们汉字有没有1000个?他以为1000个就不得了了,我说我们通用汉字有7000个。他吓坏了!狭义的拼音化,就是把拼音变成正式的文字,这个很困难。拼音从理论上讲当然可以成为文字,但要真正成为文字,不仅要我能写,还要你能看懂,100年后的人能看懂。人家问我最短要多久,我说你等500年吧!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15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2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周刊:您曾举文艺复兴的例子旁证对“华夏文化”应该“温故而知新”,对古代文化的精华加以提高和发展,再创造新的文化。您对当前的“国学热”怎么看?
周有光:民国那时候就有好多人说不要用“国学”这两个字。什么叫“国学”?只是中国有“国学”吗?我就用“华夏文化”来代替“国学”。我主张研究华夏古代的东西,温故而知新。近来复古风很厉害,其中一种是真正的复古,以为古代好现在不好,这是错误的。孔夫子说“述而不作”,先把古代的东西学好,不要乱七八糟自己搞,这个态度开头是很对的,但再进一步就不行了。我们今天要“述而又作”,社会是进化的,我们要学古代的,也要创造今天的。孔夫子是谨慎,说不要创造,其实他创造了很多东西。这就是正确的复古态度,不仅继承,还要发展和更新。
人物周刊:除了向内观照华夏文化之外,您一直很关注全球化的问题。
周有光:我是学经济出身,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后领导让我做文字改革,我就改行了。研究语言文字学时我发现,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传统,缺点是只研究中国不研究外国,只研究古代不研究现代。新时代语言文字的许多问题其实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了,古老的语言文字跟现代化不能配合。所以我写成了《汉字改革概论》,把群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文字改革跟现代科学挂钩。当时发行量很大,日本很快就翻译过去了。
        我做研究有这种视野——必须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能从中国来看世界。比如提出一个问题,汉字在世界历史上占什么地位?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从50年代开始研究,一直到80多岁把它写成书,叫做《世界文字发展史》,补充了现代的知识,跟外国联系,把汉字的学问扩大到世界。
      前两天我看到这本《许倬云访谈录》,有一段话很对,大意是说过去我们讲爱国,现在全球化年代不能这么讲了。法国人爱法国,德国人爱德国,于是打了两次世界大战。要爱人类,从爱人类的角度来爱国。这种想法在英美很早就有了,我最近写了两篇文章稍稍提到一点,出版社说写得太心急了,不知道读者能不能接受得了。说真的,迟早我们要接受,这是一个趋势。
        文化不分国家。但我们这里,《人民日报》好多文章还是老一套,现在大学政治课都是老师讲给天花板听。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能从国家看世界,老一套的宣传迟早要改掉的。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人物周刊:您曾提及历史发展的轨道主要是:在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听任自然到改造自然;在政治方面,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在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从迷信盲从到独立思考。您这个轨道的设想是怎么产生的?
周有光:社会的发展可以从好多角度看,主要是3个: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经济方面有3个高峰: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中国农业化发展特别好,值得骄傲;工业化我们落后了,现在靠引进外包经济慢慢好起来,但这是初级阶段;信息化我们也进入了,比较快,特别是手机。但也在低阶段,最近不是正跟谷歌吵架吗,就是信息化的问题。
       政治是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就是从专制到民主。民主制度3000多年前古希腊就有了,可美国发展得比别的地方快。欧洲传统势力大,有很强大的特权阶级。我常说贪污很简单的,有特权有保密权,当然可以贪污,一民主特权没用处了,所以许多人要反对民主。
       文化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再到科学思维。人家问我,你105岁,还能写文章,有什么长寿之道?我说没有,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了,这就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是推理性的,譬如我们看到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推出地球绕着太阳转;科学思维要靠实证,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人物周刊:您觉得当下中国处于什么阶段?
周有光:民主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在美国多了两样东西:第一是电视辩论。美国选举总统要在电视上面辩论。这两天新闻说,英国这个最早开创民主的国家一直没有电视辩论,也宣布今年首相大选要开始电视辩论了;第二是国际观察。他在国际上有3个重要的观察团,谁选举他就派人来看,看了也不讲话,回去之后才讲话,把你这个选举的真假看得很清楚。我们的选举,我这个老头子不能出去,什么人代替我选、选什么人,我都不知道。
      我们改革开放已经改了很多了,全部都改是不可能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民主,这是自然趋势。当然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但利多一点。很多人问为什么欧洲帝国主义垮台了而美帝国主义没有。有人说美国条件好,有两个洋保护它,那南美洲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很糟糕?关键是美国有民主。
      欧洲国家垮在殖民地上,美国用技术创新代替殖民,用许多新方法赚你的钱,你还要感激它。最近《阿凡达》这么火,他们要给我买票,买不到。北京人家里几十样电器,90%都是美国的。最近我们跟美国吵,不行,吵不过它。全世界的网络有一个主根服务器,在美国;12个根服务器,9个在美国。它控制全世界的网络,怎么跟它打仗呢?美国花了3天时间切断萨达姆的通讯系统,不到一个礼拜美国坦克就开到了巴格达城里。所以不能用老办法对付它。怎么对付它?要研究!它最怕我们的科技进步!
      我们的自然科学越来越发达,用的是科学思维,但我们的社会科学还很不发达,自己限制自己,有很多处于玄学思维阶段。有一次《群言》杂志开座谈会,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讲,他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女儿跟着回来读中学。老师让她说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什么感想,她说资本主义不好,害得这个孩子很苦,社会主义要注意不要这样做。老师批她一个零分。他朋友就去找老师。老师说,你怎么这么教孩子,要告诉孩子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有坏事的!家长说,这不是叫她讲假话吗?老师回答,这不叫假话,叫思想引导!
      这显然是玄学思想,不是科学思想。我们至少在社会科学方面还停留在玄学时代,很多思想没有引进来。比如没有引进教育学,教育搞得很糟糕。许多社会规律在我们这里都不起作用。
整个来讲我们还在第二阶段。我们是在前进,速度是比较快的,这一点是很好的。“满招损,谦受益”,假如这样,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好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20:32: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2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生有光——105岁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转帖]一生有光——105岁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7jv42QIQ.jpg
dQ7HYLLW.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9 14:03:08编辑过]

[转帖]一生有光——105岁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转帖]一生有光——105岁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4: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先生成果概述

  周有光前半生正式专业为经济学,但自述上大学时就开始对语言学、文字改革产生兴趣,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美国国会图书馆既藏有周有光的经济学著作,也藏有他的语言学著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语文现代化方面,其成果主要有:

汉语拼音方案方面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

语文的现代化方面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

文字发展规律方面

  周有光研究发现,文字的特点决定于文化(包括宗教)的传播,不决定于语言的特点;他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

中文信息处理方面

  周有光致力于研究无编码的“从拼音到汉字”的自动变换法,认为汉语的内在规律可以作为中文电脑智能化的依据。他提出“两个双语言”建议,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急需实行两个双语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国内双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国际双语言。

 

      

 

         周先生很有童心,认为80岁以后年龄就要从头开始计算了,所以81岁就是他的1岁。92岁时,接到一个小学生的明信片,“祝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见了这张贺年卡,他高兴得三天没睡着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底刚看完《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看后有何感想?这个问题可以借用口述整理者李怀宇在书后的一段话来回答:

 

“听了周先生的百岁口述,我并未脱胎换骨,依然要独自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但至少能为难以理解的世界做一别出心裁的注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请大家欣赏一段文字,写的是1928年那个秋天周有光与张允和相恋的情形:

 


   《温柔的防浪石堤》

 
    那是秋天,不是春天;那是黄昏,不是清晨;到是个1928年的星期天。有两个人,不!有两颗心从吴淞中国公学大铁门走出来。一个不算高大的男的和一个纤小的女的。他们没有手搀手,而是距离约有一尺,并排走在江边海口。他和她互相矜持的微笑着。他和她彼此没有说话,走过小路,穿过小红桥,经过农舍前的草堆。脚步声有节奏弹奏着和谐的乐曲。

  吴淞江边的草地,早已没有露水。太阳还没有到海里躲藏。海鸥有情有义的在水面上飞翔。海浪不时轻柔的拍击着由江口深入海中的防浪石堤。这是地被年深日久的江水河海浪冲击的成了一条长长的乱石堆,但是还勉强的深入海中。没有一块平坦石头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人。  

     周围是那么宁静,天空是那么蔚蓝。只有突突的心跳,淡淡的脸红在支配宇宙。  

     走啊走,走上了石堤。他勇往向前。他跟在后面。谁也不敢搀谁的手。长长的石堤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才找到一块比较平坦而稍稍倾斜的石头。他放下一块洁白的大手帕,风吹得手帕飘舞起来,两个人用手按住手帕的四角,坐了下来。因为石头倾斜,不得已挨着坐稳当些。她坐在他的左边。  

     这里是天涯海角,只有两个人。是有风,风吹动长发和短发纠缠在一起;是有云,云飘忽在青天上偷偷的窥视着他们。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于两个恋人相见一刹那。什么“我愿在这一文中洗尽了罪恶!”(大意)这个不怀好意的人,他不好意思地把小书放进了口袋,他轻轻用右手抓着她的左手。她不理会他,可是她的手直出汗。在这深秋的海边,坐在清凉的大石头上,怎么会出汗?他笑了,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的小手帕,塞在两个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半晌,静悄悄地,其实并不静悄悄的,两个人的心跳,只有两个人听得见。他俩人听不见海浪怕打石堤有节奏的声音,也听不见吴淞江水滔滔东去的声音。他放开她的左手。用小手帕擦着她的有汗的手。然后他擦擦自己的鼻子,把小手帕放回口袋里。换一个手吧,他小心握她的左手,希望她和他面对面,可是她却把脸更扭向左边,应识别过头去不理他。他只好和她说悄悄话,可是没有声音,只觉得似春风触动她的头发,触动她的耳朵,和她灼热的左边面颊。可是再也达不到他希望的部位。  

     她虽然没有允许为他“洗净了罪恶”,可是当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以后,将是欢欢乐乐在一起,风风雨雨更要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他和她总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是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的握在他的手里。  

     以后,不是一个人寂寞的走路,而是两个人共同去探索行程。不管是欢乐,还是悲愁,两人一同负担;不管是海浪险波,不管是风吹雨打,都要一同接受人间的苦难,更远享受人间的和谐的幸福生活!  

    这一刻,是人生的开始,是人类的开始,是世界的开始,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刻。  

    这一刻,是两个人携手跨入了人生旅途。不管风风雨雨、波波浪浪;不管路远滩险、关山万重,也难不了两个人的意志。仰望着蓝天,蔚蓝的天空,有多少人生事业的问题要探索;面对着大海,无边的大海,有多少海程要走啊。  

    这一刻,天和海都似乎看不见了,只有石头既轻软又温柔。不是没有风,但是没有风;不是没有云,但是没有云。风云不在这两颗心上。一切都化为乌有,只有两颗心在颤动着。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允和女士,文章作于1988年,时张允和女士八十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1-30 21:37:08的发言:

另外请大家欣赏一段文字,写的是1928年那个秋天周有光与张允和相恋的情形:

 


   《温柔的防浪石堤》

 
    那是秋天,不是春天;那是黄昏,不是清晨;到是个1928年的星期天。有两个人,不!有两颗心从吴淞中国公学大铁门走出来。一个不算高大的男的和一个纤小的女的。他们没有手搀手,而是距离约有一尺,并排走在江边海口。他和她互相矜持的微笑着。他和她彼此没有说话,走过小路,穿过小红桥,经过农舍前的草堆。脚步声有节奏弹奏着和谐的乐曲。

  吴淞江边的草地,早已没有露水。太阳还没有到海里躲藏。海鸥有情有义的在水面上飞翔。海浪不时轻柔的拍击着由江口深入海中的防浪石堤。这是地被年深日久的江水河海浪冲击的成了一条长长的乱石堆,但是还勉强的深入海中。没有一块平坦石头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人。  

     周围是那么宁静,天空是那么蔚蓝。只有突突的心跳,淡淡的脸红在支配宇宙。  

     走啊走,走上了石堤。他勇往向前。他跟在后面。谁也不敢搀谁的手。长长的石堤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才找到一块比较平坦而稍稍倾斜的石头。他放下一块洁白的大手帕,风吹得手帕飘舞起来,两个人用手按住手帕的四角,坐了下来。因为石头倾斜,不得已挨着坐稳当些。她坐在他的左边。  

     这里是天涯海角,只有两个人。是有风,风吹动长发和短发纠缠在一起;是有云,云飘忽在青天上偷偷的窥视着他们。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于两个恋人相见一刹那。什么“我愿在这一文中洗尽了罪恶!”(大意)这个不怀好意的人,他不好意思地把小书放进了口袋,他轻轻用右手抓着她的左手。她不理会他,可是她的手直出汗。在这深秋的海边,坐在清凉的大石头上,怎么会出汗?他笑了,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的小手帕,塞在两个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半晌,静悄悄地,其实并不静悄悄的,两个人的心跳,只有两个人听得见。他俩人听不见海浪怕打石堤有节奏的声音,也听不见吴淞江水滔滔东去的声音。他放开她的左手。用小手帕擦着她的有汗的手。然后他擦擦自己的鼻子,把小手帕放回口袋里。换一个手吧,他小心握她的左手,希望她和他面对面,可是她却把脸更扭向左边,应识别过头去不理他。他只好和她说悄悄话,可是没有声音,只觉得似春风触动她的头发,触动她的耳朵,和她灼热的左边面颊。可是再也达不到他希望的部位。  

     她虽然没有允许为他“洗净了罪恶”,可是当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以后,将是欢欢乐乐在一起,风风雨雨更要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他和她总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是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的握在他的手里。  

     以后,不是一个人寂寞的走路,而是两个人共同去探索行程。不管是欢乐,还是悲愁,两人一同负担;不管是海浪险波,不管是风吹雨打,都要一同接受人间的苦难,更远享受人间的和谐的幸福生活!  

    这一刻,是人生的开始,是人类的开始,是世界的开始,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刻。  

    这一刻,是两个人携手跨入了人生旅途。不管风风雨雨、波波浪浪;不管路远滩险、关山万重,也难不了两个人的意志。仰望着蓝天,蔚蓝的天空,有多少人生事业的问题要探索;面对着大海,无边的大海,有多少海程要走啊。  

    这一刻,天和海都似乎看不见了,只有石头既轻软又温柔。不是没有风,但是没有风;不是没有云,但是没有云。风云不在这两颗心上。一切都化为乌有,只有两颗心在颤动着。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允和女士,文章作于1988年,时张允和女士八十岁。


 

 

 

       谢谢白水老师!连石头都温柔,真叫动人心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31 12:01: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1-30 21:29:54的发言:

去年底刚看完《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看后有何感想?这个问题可以借用口述整理者李怀宇在书后的一段话来回答:

 

“听了周先生的百岁口述,我并未脱胎换骨,依然要独自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但至少能为难以理解的世界做一别出心裁的注脚。”

 

 

      是啊,一个注脚,一个激励人心、充满传奇和浪漫的注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 11: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老人家总是让人很温暖。

想起一篇喜欢的童话:

 

五岁老奶奶去钓鱼

佐野洋子/著   唐亚明/译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小房子周围,有一片不大的菜地。房门旁边,总是立着一根鱼竿,放着一双雨靴。一个窗户下,放着一把椅子。

    小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还有一只花猫,老奶奶上了年纪,都九十八岁了。花猫呢,是一只淘气的公猫。

    花猫每天戴上草帽,穿上雨靴,拿着鱼竿去钓鱼。他每天都劝老奶奶:“咱们一起去吧。”

    “可我都九十八岁了。九十八岁的老太太怎么能去钓鱼呢?”老奶奶一次也没去过。尽管如此,花猫仍然高高兴兴地去钓鱼。

    老奶奶一个人坐在窗户下面的椅子上,剥着从菜地里摘来的豆角,然后再睡一会儿午觉。“因为我都九十八岁了啊。”

    花猫每天都钓来好多鱼。老奶奶说:“你怎么那么会钓鱼呢?是一边游一边钓吗?在哪条河里钓的呢?”

    花猫说:“你也一起去吧,看看就知道了。”

     今天,是老奶奶九十九岁生日。她一大早就开始做蛋糕。花猫可喜欢吃老奶奶做的蛋糕呢。他说:“老奶奶是做蛋糕的能手。”

    “那当然啦,因为我是老奶奶呀。哪有老奶奶做得蛋糕不好吃的呢!”

    老奶奶对花猫说:“你去买九十九根蜡烛来。不数数蜡烛,就不能算过生日啊。”花猫连蹦带跳地去买蜡烛。

    厨房里传来了烤蛋糕的香味儿。“噢,蛋糕做好了,好香啊!”老奶奶在桌上铺好白色的桌布,又摆好了刀叉。

    这时,花猫大声哭着回来了。他左手拿着撕破了的纸袋,右手拿着五根蜡烛。原来,花猫路上走得太急了,把蜡烛掉进了河里。他看到老奶奶,放声大哭起来。

    老奶奶也很沮丧。但是,她说:“哎呀,没事啊。五根也比没有强啊。快把蜡烛插在蛋糕上吧。五根也比没有强啊。”

    老奶奶关上灯,点好蜡烛,房间一下子明亮起来。花猫说:“老奶奶你快数数吧!”老奶奶数了一遍又一遍。

    “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祝我五岁生日快乐!”老奶奶给自己庆贺了一番。

     花猫也数了一遍。“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祝五岁的老奶奶生日快乐!老奶奶你真的是五岁吗?”

    “那当然了。蜡烛不正好是五根吗?我今年五岁了呀!”

    “那你和我一样大了!”花猫和老奶奶兴高采烈地吃了生日蛋糕,早早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花猫戴上草帽,穿上雨靴,准备去钓鱼。“老奶奶你也一起去吧!”老奶奶说:“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去钓鱼呢。”

    老奶奶也戴上草帽,穿上雨靴,精神抖擞地和花猫一起上路了。

    微风吹过广阔的田野。老奶奶有好久没有出远门了。田野里满地鲜花。老奶奶一边闻着花香。一边说:“五岁就像只蝴蝶啊!”

    他们走了好远的路,来到河边。花猫一下蹦过了河。他招手说:“老奶奶,快过来呀!”

    “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能跳过去嘛。”

    老奶奶跳了过去!老奶奶跳过了河!五岁的老奶奶在相隔九十四年后,一下跳过了河!她说:“五岁就像只鸟儿啊!”

    到了对岸,老奶奶又走到下游水面更宽的地方。花猫脱了短裤,跳进河里。他喊道:“啊,真舒服,真舒服。老奶奶,你也下来吧。”

    “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能下河啊。”老奶奶脱了雨靴,跳进河里。

    “哎呀,裙子会打湿的。”老奶奶提起了裙子。正好有一条鱼钻进了她的围裙里。“哎呀,我怎么这么会钓鱼呢!五岁就像条鱼啊!”

    老奶奶一站起来围裙的带子就掉进了水里。每根带子上都挂了一条鱼。

    “哎呀,哎呀,哎呀,哎呀!我怎么这么会钓鱼呢!”老奶奶钓鱼着了迷。她说:“五岁就像只猫啊!”

    花猫和老奶奶钓了好多好多的鱼。老奶奶对花猫说:“我怎么没早点想到变回五岁去呢?明年过生日,你也给我买五根蜡烛吧。”

    花猫有点担心地问:“可是五岁的老奶奶也会做蛋糕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 11:03: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 11: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1-2-1 11:01:39的发言:

这样的老人家总是让人很温暖。

想起一篇喜欢的童话:

 

五岁老奶奶去钓鱼

佐野洋子/著   唐亚明/译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小房子周围,有一片不大的菜地。房门旁边,总是立着一根鱼竿,放着一双雨靴。一个窗户下,放着一把椅子。

    小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还有一只花猫,老奶奶上了年纪,都九十八岁了。花猫呢,是一只淘气的公猫。

    花猫每天戴上草帽,穿上雨靴,拿着鱼竿去钓鱼。他每天都劝老奶奶:“咱们一起去吧。”

    “可我都九十八岁了。九十八岁的老太太怎么能去钓鱼呢?”老奶奶一次也没去过。尽管如此,花猫仍然高高兴兴地去钓鱼。

    老奶奶一个人坐在窗户下面的椅子上,剥着从菜地里摘来的豆角,然后再睡一会儿午觉。“因为我都九十八岁了啊。”

    花猫每天都钓来好多鱼。老奶奶说:“你怎么那么会钓鱼呢?是一边游一边钓吗?在哪条河里钓的呢?”

    花猫说:“你也一起去吧,看看就知道了。”

     今天,是老奶奶九十九岁生日。她一大早就开始做蛋糕。花猫可喜欢吃老奶奶做的蛋糕呢。他说:“老奶奶是做蛋糕的能手。”

    “那当然啦,因为我是老奶奶呀。哪有老奶奶做得蛋糕不好吃的呢!”

    老奶奶对花猫说:“你去买九十九根蜡烛来。不数数蜡烛,就不能算过生日啊。”花猫连蹦带跳地去买蜡烛。

    厨房里传来了烤蛋糕的香味儿。“噢,蛋糕做好了,好香啊!”老奶奶在桌上铺好白色的桌布,又摆好了刀叉。

    这时,花猫大声哭着回来了。他左手拿着撕破了的纸袋,右手拿着五根蜡烛。原来,花猫路上走得太急了,把蜡烛掉进了河里。他看到老奶奶,放声大哭起来。

    老奶奶也很沮丧。但是,她说:“哎呀,没事啊。五根也比没有强啊。快把蜡烛插在蛋糕上吧。五根也比没有强啊。”

    老奶奶关上灯,点好蜡烛,房间一下子明亮起来。花猫说:“老奶奶你快数数吧!”老奶奶数了一遍又一遍。

    “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祝我五岁生日快乐!”老奶奶给自己庆贺了一番。

     花猫也数了一遍。“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祝五岁的老奶奶生日快乐!老奶奶你真的是五岁吗?”

    “那当然了。蜡烛不正好是五根吗?我今年五岁了呀!”

    “那你和我一样大了!”花猫和老奶奶兴高采烈地吃了生日蛋糕,早早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花猫戴上草帽,穿上雨靴,准备去钓鱼。“老奶奶你也一起去吧!”老奶奶说:“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去钓鱼呢。”

    老奶奶也戴上草帽,穿上雨靴,精神抖擞地和花猫一起上路了。

    微风吹过广阔的田野。老奶奶有好久没有出远门了。田野里满地鲜花。老奶奶一边闻着花香。一边说:“五岁就像只蝴蝶啊!”

    他们走了好远的路,来到河边。花猫一下蹦过了河。他招手说:“老奶奶,快过来呀!”

    “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能跳过去嘛。”

    老奶奶跳了过去!老奶奶跳过了河!五岁的老奶奶在相隔九十四年后,一下跳过了河!她说:“五岁就像只鸟儿啊!”

    到了对岸,老奶奶又走到下游水面更宽的地方。花猫脱了短裤,跳进河里。他喊道:“啊,真舒服,真舒服。老奶奶,你也下来吧。”

    “可我才五岁呀。噢,对了,五岁才能下河啊。”老奶奶脱了雨靴,跳进河里。

    “哎呀,裙子会打湿的。”老奶奶提起了裙子。正好有一条鱼钻进了她的围裙里。“哎呀,我怎么这么会钓鱼呢!五岁就像条鱼啊!”

    老奶奶一站起来围裙的带子就掉进了水里。每根带子上都挂了一条鱼。

    “哎呀,哎呀,哎呀,哎呀!我怎么这么会钓鱼呢!”老奶奶钓鱼着了迷。她说:“五岁就像只猫啊!”

    花猫和老奶奶钓了好多好多的鱼。老奶奶对花猫说:“我怎么没早点想到变回五岁去呢?明年过生日,你也给我买五根蜡烛吧。”

    花猫有点担心地问:“可是五岁的老奶奶也会做蛋糕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 11:03:39编辑过]

 

我也想起一个:

 

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重温少年时的相恋滋味,就相约次日清晨分别赶往河边约会。

第二天一早,老爷爷就到了河边,但直等到日上三竿,老奶奶也没来。

老爷爷气冲冲地回到家,质问老奶奶为何爽约。老奶奶一脸害羞地埋在枕头里说:“我妈不让我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8:31 , Processed in 0.0750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