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紫相夺
朱紫相夺: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朱为正色,紫为他色。如使二色各就其所宜之物,那物之色正,万物处于有序之中。先时孔夫子奔走列国,游说宫室,也是为了这正色之礼。而春秋时色之杂糅已入膏肓,夫子欲以一己之力为药膏,于混沌中辨析诸色,穷其一生,也只是空余“甚矣,吾久不梦周公之叹。”如使夫子略重小技,通理化一二,或可析诸色于一室之内。然而夫子是弘毅的,也是骄傲的。故天下之大,竟无一处可见朱紫想离。
当朱紫各就其位时,天下是有法度和礼仪的。就如前日报道的四川猴子。在雪满山路,猴群饥寒交加时,有爱惜猴子之人前来赠食。众猴子腹中雷声呼啸,口中雨滴倾盆,也仍是猴王在高陂进食,周围还部着岗哨。想那警卫猴如果嘴张开,应有黄河泛滥之险了。而三只警卫猴只是挺立于猴王致飨图中,而不湿其画卷。这便是朱紫各居其位之功了。
然而朱紫正位,也不见得只是独好。倘使朱紫终始相离,何来紫红色呢?一画中只得几正色,色之棱角固然分明,而与实景一比,则近于赝品了。这也是为什么小姑娘戴的假珠宝会有邪气吧。又如美国,白为正色,黑为他色,倘使二色始终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则置奥巴马于何境地呢?
色正则无乱臣贼子,但亦无枭雄奇谋了。反观中国历史,最吸引中国人的,似乎并不是各就其位的盛世赞歌,而是群雄迭起,诸怪纷呈的乱世。这也是偶像剧流行不衰的秘诀吧,跨越贫富,飞跃常规,比起可预测性极强的生活,无聊时还是值得期待一二的。
古人虽终生以正序为业,其实骨子里还是恋着他色的。以古诗词为例,情激愤而呼号,意高亢而大笑者,总为多数。戏曲小说中也是以离奇之事取胜。只有中国的水墨画,惟其黑白二色,互嵌互补而分明,无着黑之白,亦无染白之黑,而却浑融无间。这便也是水墨画特有的了。
读论语这一句,偶得一点小感想,在此和诸君一起分享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1-1-31 10:00: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