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四川,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细雨,朦胧地笼罩着山,每天的空气因为染了雨的气息也变得潮湿温润。
我曾经觉得我是春天的一场雨,中学的时光,多愁善感
周末的时光可以放在学校的后操场,看细雨打湿的山,听岷江的流水,带着CD。或者是一个人在阳台,读着一本诗集,看远方的缭绕在山腰的雾气。每想到那时候,仿佛还可以听到那些管线和汶川的平静安宁。
后来以为自己是春天的一场风,像鲁迅、龙应台一样的野火春风,脑袋里想的都是少年中国
关心的都是民族认同的问题,中华崛起的事情。对“社会自由、权力公平”充满热情,脑袋上都可以放光了。我一直认为在四川大学度过的时间虽短,但是我的大学之精神却定格在了“华西”这两个字至上,甚至这个烙印可能比留在华西或者其他医学院的同学还深。陈志潜博士的一生,对我的启迪和鼓舞超过了来贸大之后听说过的一切大学的人物。
而现在,也许自己不会再用风雨这样优雅的字眼来形容自己。但是却心怀感激:如果没有对人文的关怀,或者延续理科的道路做了一个埋头操作的工程师,又或者还是学着工商管理,却被浮躁拉不知道喘息。没有这些形而上的基础,我很确定无法保障那些形而下的东西运行顺畅不出问题。还有那些在我还青涩时代的朋友们,如果不是经常可以回忆那些一起度过的日子,不知道是否自己可以走过那么多。朋友,真的是财富,至少我独自一人的时候,读着短信的时候感到自己很幸福。
毕竟22了,实证的思考慢慢的超过了人文主义的关怀。无论是平静安分的生活,还是普世的情怀都离不开实务的保障。不会每天再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庆幸自己曾经好好思考过;也不会去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去不负责地评论别人的生活,毕竟成熟了学会换位思考了。对于一个太过浪漫发散的人来说,学会实证就像黄蓉遇到郭靖,给漫天飞舞的生命一些限制。这个世界的一切需要平衡,包括生活。
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给了自己很多鼓励,也让自己有一些担心:福田有限,有时候得到的多了,自己就会担心会不会不思进取,会不会让福田过得太快?福报毕竟有限。所以还需要惜福结缘。所以我不浪费,所以我仍然好好学习,所以我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
如果说自己喜欢低调的生活,在走过高中之后希望尽量离开各种浮云,那过去的一年又让自己对自己放纵。我想经过了生与死,经历了家人朋友度过的那些关键时刻之后人会知道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和真正宝贵的事情。Anyway,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事情总是需要炒作,人物为什么需要新闻,至少在我的曾经生活的环境或者是我自己的世界里,看到宣传我都会觉得有些谄媚的嫌疑。但是,它既然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我想不清楚的事情不代表没有他的意义。
现在生活的重点似乎就是怎样可以申请上埃菲尔奖学金去HEC的事情或者去Paris Dauphine的事情,每天泡图书馆,学习各种英语法语鸟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很重要的路途。需要对自己强调一下“方式、路途”,因为这不是自己的终极追求,我很惊异为什么我居然是在一周前才想清楚这只是“方式”,而自己差一点就犯了把方式当作是目的的错误。我想自己有什么终极的追求呢?刚才提到陈志潜,那天上货银看到一个叫“默罕默德 尤努斯”的孟加拉人,我想这些都先哲,需要向他们多参考。需要时时对自己说“不忘初心”
先哲的智慧,那天我同学告诉我这个词,顿时感到一整光彩出现在她的头上。
我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学“经济、金融”这么没有“内涵”的学科,现在也看到那么多有“内涵”的经济学家,金融家,所以问题不是你做的是什么,而是怎样做,以怎样的目的做。
22岁,不再只在精神的世界想独善其身或是兼济天下的事,远景和使命都应该在之前已经有过大致的定位,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更加详细的执行方式、策略和更细化的技术支持!
[此贴子已经被欧阳柳于2011-5-5 9:46: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