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79|回复: 19

[原创文字] 婴宁其名。。。一点点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6 0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婴宁“撄而后宁”的说法,总觉得有点不能完全认同。

又想了下下,感觉婴宁本身是个有特殊身份的人,她似乎徘徊于人间与异界之间,她的笑也像是一种标志与符号:她笑,是脱胎于异界的本真,是未谙世事的自然天性,是一种人世间“婴儿”一般纯粹的体现;她不再笑是渐入人间,沾染了人世间的种种,本真与天性都受到影响甚至说是“玷污”。

 

或者有部分还是能够认同的:“撄”是困扰与其母安葬之事,而后“宁”。

然而更觉得“婴”更代表着一种本真,婴儿的天性,是未被任何世间的人情世故所影响的完全原始的状态。其实这点上联想到了以前曾经说过的李逵身上所体现出的“佛性”,出于相似的一种状态。但是不一样的人物所置于的环境——婴宁本属异界,渐入人间;而李逵更像是本属人间,无意却有向原始状态归化的倾向。

 

故事结尾的“草”而非婴宁所爱之“花”感觉也有点像是有悖于婴宁本身天性的感觉——“嗅之,则笑不可止”。这笑应经并非自发的本真状态了,至少应该有别于之前,而于“合欢、忘忧”似乎又有别,处于一种游离的或说是中间状态,好像也映射了婴宁处于人间与异界之间的状态。。。。。。

 

只是个人的一点点想法。。。。

发表于 2011-6-16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颜尘在2011-6-16 0:08:06的发言:

对于婴宁“撄而后宁”的说法,总觉得有点不能完全认同。

又想了下下,感觉婴宁本身是个有特殊身份的人,她似乎徘徊于人间与异界之间,她的笑也像是一种标志与符号:她笑,是脱胎于异界的本真,是未谙世事的自然天性,是一种人世间“婴儿”一般纯粹的体现;她不再笑是渐入人间,沾染了人世间的种种,本真与天性都受到影响甚至说是“玷污”。

--------非常好,同意。

 

 

或者有部分还是能够认同的:“撄”是困扰与其母安葬之事,而后“宁”。

-------其实我们不能将故事中的所有细节与婴宁这个名字一一相对应,但可以联系起来看。我认为,如果认可“撄而后宁”的话,撄应该虚指所有外界的扰动,王生的追慕等,而这些扰动都没有影响她内心的宁,故而一直以笑面对一切。只到后来被熏染。实际上后来不是宁了,反而是撄。我的理解,可能上课时没说清楚。

 

 

然而更觉得“婴”更代表着一种本真,婴儿的天性,是未被任何世间的人情世故所影响的完全原始的状态。其实这点上联想到了以前曾经说过的李逵身上所体现出的“佛性”,出于相似的一种状态。但是不一样的人物所置于的环境——婴宁本属异界,渐入人间;而李逵更像是本属人间,无意却有向原始状态归化的倾向。

-------非常好的联想。已经有学者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故事结尾的“草”而非婴宁所爱之“花”感觉也有点像是有悖于婴宁本身天性的感觉——“嗅之,则笑不可止”。这笑应经并非自发的本真状态了,至少应该有别于之前,而于“合欢、忘忧”似乎又有别,处于一种游离的或说是中间状态,好像也映射了婴宁处于人间与异界之间的状态。。。。。。

-------这一点略有异议“嗅之,则笑不可止”。我认为是本真状态。婴宁的笑也多缘由有自,不是完全无由的平白而笑。笑矣哉草也是如此。与君商榷。

 

 

只是个人的一点点想法。。。。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1-6-16 17:07:1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6 08: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似乎发错版面了,应该转到文学版面去,请语言版主帮忙。我好像没有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6 0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尘的想法可圈可点!该帖是应该放到文学版面,因为楼主对“婴”“宁”二字的形音义和其它语言层面的问题并无论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6 17:08: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6 16: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婴宁的命名及其形象的寓意,与“撄而后宁”的关系,记得杜贵晨先生曾写过篇很长的文章,专门谈这个,好像是发到了《文学评论》上,远风兄不妨找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是喜欢这名字的声音。“嘤咛”,多轻俏娇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7 11:11: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不为老师~除此之外,字形我也喜欢~~

自己的名字常常被人误写成“宁”,所以一直不大待见这个宁字。但是“婴宁”二字放在一起,我就看着可喜欢啦,也不知道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7: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6-16 16:20:25的发言:
关于婴宁的命名及其形象的寓意,与“撄而后宁”的关系,记得杜贵晨先生曾写过篇很长的文章,专门谈这个,好像是发到了《文学评论》上,远风兄不妨找来看看。

---------谢谢白水,杜先生的文章我拜读过的,课堂上也提到了。文章中很多观点我很赞同。但对于“不复笑”是“撄而后宁”的见解略有不同看法。我以为“动而常寂”、“撄而后宁”说的是内心不被外物所动的一种境界,而不见得一定是表层形式上的宁与寂。后来的不笑显然是一种故意的抑制,从境界上来看,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最初的笑的状态应该是一种大自在。虽然笑的形式是动的,但其实心是静的,自然的。
   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欢迎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小联想,《战争与和平》中托翁让婚后的娜塔莎由一个活泼天真有个性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普通女子,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我给人取过一个名字“方楚宁”(祖籍湖南,生于南京),三个字摆在一起好看吧,不过还是比不上“乐黛云”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8:13 , Processed in 0.0584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