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食堂外偶遇外语学院俄语系刘教授,告知我下午三点到五点有场讲座,我校文学交流中心主办的,请的是北外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张建华教授来讲学,我当即决定要去;钟爱俄罗斯文学的赵老师和小峰都有事参加不了,只身前往诚信楼202,下面是我的听讲笔记,与各位分享。)
俄罗斯文学的品格
一、俄罗斯文学的品格:深沉厚重
“法国文学适合在咖啡馆、沙龙读,而俄罗斯文学适合到坟墓里读”,这是一个学生作业里的句子,张教授认为他把握住了俄罗斯文学深沉、忧伤、厚重的特质,给他打了100分。
各国文学特色:英国雍容华贵,法国轻柔浪漫,德国深邃智性,美国俏皮幽默,中国博大精深,俄罗斯深沉厚重。
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可以通过两个渠道,一个是接触那个民族40岁以上的人,再一个是读那个民族的文学。
1、普适的人文情怀,丰富的人文精神。
2、求索民族文化,也是对全人类文化价值的追求。“小人物”“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化中独有的,但又溢出了一个民族的范围。
3、悲剧精神与喜剧精神的共存。哀伤苦难与光明兼容,对现实的批判与对未来光明的憧憬同在。
4、审美样式的丰富多彩。百科全书型小说、史诗型小说、社会心理小说、灵魂小说、存在小说都有。
二、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
1、独特的发展道路。发展滞后,进程曲折。当我们唐诗宋词美不胜收时,俄罗斯还没有文字。
2、平民性与精英性兼容。底层叙事、底层关怀;精英叙事,精英关怀。既关注小人物的现状与苦难,又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思考与探索。
3、强大的精神、灵魂、思想向度。俄罗斯哲学的文学化与俄罗斯文学的哲理化。
4、强大的教谕性。俄罗斯文学最引人入胜、充满魅力的本质在于:思想启蒙、社会批判、道德垂诫、哲学思索。俄罗斯诗人都不止是诗人,还是社会思想家。俄罗斯文学从来不被认为是消遣,而是表达对现实的认知、宣传社会主张、传递救民于水火的思虑的一项崇高事业。俄罗斯作家都有启蒙者的意识、改革家的精神、思想家的品格、艺术家的风采,从普希金到索尔仁尼琴,无不如此。更重视说什么讲了什么故事,比较忽视怎么说怎么讲故事:文学内容对形式的羞涩感。从1917到1991共七十四年苏联文学,主旋律就是教谕。
5、浓郁深厚的宗教性。宗教传统、多神教文化传统(文学的自然意识、大地意识、乡土意识)与基督教文化传统,看重“聚合”、集体主义、国家主义。比较了法国作品《泰伊斯》(音)与托尔斯泰的《谢尔奇神父》,完全不同的结局,体现两国文化的不同。解析大地(乡土)意识、苦难意识、道德意识、拯救意识(使命意识)。俄罗斯作家宗教文化思维的一个特点是立足于拯救而不是创造,以上帝洒下的一批种子自居,不仅拯救自己和本民族,还要拯救全世界。列宁说的“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正是这种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观念的体现。
6、俄罗斯文学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文学中心主义。俄罗斯文化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学中心文化史,文学成为一种民族意识类型、哲学思想、社会思想、各种文化形态的集中体现,文学成为其他文化形态之母,柴科夫斯基所有的经典之作全都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相关。这一点是俄罗斯文学的独特之处。
互动提问:如何接近、了解俄罗斯文学?
张教授回答:读作品,先从普希金的作品(诗歌、中短篇小说)和契诃夫开始,契诃夫主要作品是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但成就达到了同时代世界文学的顶峰;然后是屠格涅夫的作品,比如《贵族之家》,优美动人,可以了解俄罗斯贵族文化和庄园文化,屠格涅夫是写爱情的高手,尤其擅长描写少女的爱情,水平之高令法国文学大师自愧弗如;然后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可以读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高尔基的作品:高尔基不止是《海燕》、《母亲》的作者,他的很多中短篇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非常伟大,具有永恒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0:59: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