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儿提出了个很有趣的话题,繁体和简体,汉字美观丰盈与简洁疏爽,这个度的确不好拿捏呀。
繁体字是很能体现智慧的,不管是哪种方式造出的字,都能找到不少例子,它们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或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好像是有生命一样,从笔画到几个构件再到整字,有限的零件却能记载万事万物,真的是奇妙啊。尤其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变换无穷,丰富的信息奥妙无穷。
但是,实际书写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了,人们希望越快越好,笔画越少越好。比如,听《红楼梦》讲座做笔记的时候如果用繁体,“宝”、“黛”、“灵”这些字,即便是灵儿,估计也会觉得太麻烦来不及写而恨不得用拼音字母代替了,哈哈。冰心老人1962年曾发表过文章支持汉字改革,她说:“首先,我是一万个赞成汉字简化的,先不必说为了听报告、写笔记的方便,这个念头可以说是在五十几年以前,我开始学写我的学名"謝婉瑩"三个字的时候,已经萌动了。我这姓名一共四十几笔,写起来又要横平竖直,要用好长的时间,对于一个孩子是个沉重的负担。记得小时候,在考算术时,我算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题,比我在考卷上写上姓名用的时间还短。”肺腑之言啊!把汉字简化得成功,同样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22:53: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