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39|回复: 41

[原创文字] 试说“文人相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说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魏文帝曹丕应该没有想到,自己在《典论·文论》中的开场白,千百年来一面被人用以描述历代文人的丑态,一面又被人用以解释一切文人之间的纠纷,屡试不爽。

当任何一个命题,同时成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就是无敌的。这样循环论证的逻辑,仍然在不停地被人提起,哪儿有笔仗,哪儿就有相轻。

近日来,院里几位老师的课上都涉及到了“文人相轻”,出于个人兴趣,我简单学术了一下,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搜索成果和思维成果展示如下,聊作娱乐。望老师同学们指点。

    由于每一层楼有一千字的限制...我只好分楼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文人相轻”?

这一点学中文的,以及文学常识比较丰富的人都应该知道。“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个“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就是定义。

如果再直白一点,就是:写文章的人,用自己在写作上的长处,去藐视别的写文章的人在写作上的短处。

仅从字面意思,很容易让人认识到,这是一件多数时候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文字工作是脑力工作,个人的主观成分占了很大比例。何谓长短呢?是不是说,写小说的可以鄙视写诗的,写诗的可以鄙视填词的,写新闻稿的可以鄙视写论文的呢?

当然不是,但很多人就停在了“当然不是”的地步,把“文人相轻”当做文人之间的荒谬举动,从而对文人群体产生了偏见。

所以,要解释清楚“文人相轻”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深究下词语的概念。

[ 本帖最后由 云来 于 2012-3-12 21:0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2、什么是文人?什么是轻?

“文人”一词有两义,一指“先祖之有文德者”,一指“读书能文的人”,此处必然是后者的含义。但是,古代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太少,文人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个少数派。/>

现当代就不一样了,随便一个六年级学生就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定义也要更新。

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叫张修林,他在《谈文人》一文中对“文人”做过新的定义。他认为,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

从这个定义来看,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能够称为“文人”的人就少了很多。至少只会考试,只会写应试文的中学生(占中学生总体的绝大部分)被剔除了,写工作报告的被剔除了,抄字帖的被剔除了(笑)。剩下的多半都是专职或兼职的作家或写手。

 

行为主体搞明白了,但更重要的行为内容——“轻”又来了。

仅仅是用长处“藐视”短处吗?仅仅是“藐视”而已吗?

鲁迅在《再论“文人相轻”》中说:“真的‘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能有多少呢!我们在近凡年所遇见的,有的是‘以其所短,轻人所短’。”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对长短的定义上……

写作的“硬货”,如文法、句法、词法、语法、文体、篇幅、线索、文采、手法等等,粗粗想来,虽然评不出最高标准,但是圈内人应该能公允一些“低水平”的表现,就算能比罢。

再举“软货”,如思想、情感、胸襟、气魄等等,已经有些虚了,估计更没法比。

故所谓“以长轻短”,在硬性的单独指标水平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应该能部分成立,这样的高手鄙视低手,是没错的。

有争议的是地位相当的文人之间的相轻,比如“傅毅之于班固”、鲁迅之于林语堂,要么是比赛的项目不同,要么是同项目上水平真的难分伯仲。结果都是,大家谁也不服谁,就这么吵来吵去咯。

 

[ 本帖最后由 云来 于 2012-3-12 21:1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3、“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轻,其原因(本质)是什么?这个原因是万世一系的吗?

姑且做个大胆推测——我们大多数人都看不惯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文人相轻”,而这大多数人中的大多数又因此对文人产生了偏见,以为“武人立国,文人误国”,“空谈误国”等等。

如果这个“自古而然”的现象和“食色性也”相似,是读书人后天养成的孽根,我敢说“文人相轻”一定是好的。然而事与愿违,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入的思考“文人相轻”的本质。

既然是“相轻”,在贬损对方的同时,一定也有赞美自己的痕迹。因此这个举动的动机,说得偏激就是“嫉妒”,说得客观就是“自恋”。

是充满了主观情绪的比较和判断得不到大多数第三方的认同,于是形成了某一方自卖自夸的局面;但另一方也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反驳,便同样得不到认同。最后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掐架。

显得心理学一点——人都有一种基本的自恋:即人人自重,本能地会打压对方,使得或认为乃至证明:“我重,你轻!”,这种心态并非对他人的敌意。

韩寒曾笑说“文人相亲”,其实也无妨,在我们身为轻视者的同时,我们还是崇拜者,嫉妒的内容是双方共同喜欢的,只不过有你长我短之别。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的自恋都是以轻视他人,而不是证明自己实现的

再加上大多数人都有的抱团心理的影响,“文人相轻”还可以发展成派系相轻。

以上说的是纯粹理想的、最文绉绉的原因。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状况,在此我不愿细考。大体可以“御用文人”的政治檄文为佐证。

[ 本帖最后由 云来 于 2012-3-12 21:1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只有文人才存在“相轻”吗?

既然“文人相轻”都能被归纳为一种普遍心态了,相信思想正常的人都会患上这么个毛病。现实生活给我的感受也是一样,每个行业内都有相互攀比、相互贬损的现象,举几个小例子吧,古有少林和武当,今有联通和移动。就连刚刚合体的优酷和土豆,在去年的优酷年会上还有“我上你上你上你上到土豆倒闭”的三俗歌词。

所以我们在引用“文人相轻”的典故时,不仅不该以其为既存的不合理现象的万能解释,也不该将其作为对文人的戏谑调侃。

这是人性的弱点,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本着完善自我的名义来慢慢克服。

 

5、“文人相轻”好不好?

《庄子》曰:“天下大乱,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在这个层面上,文人相轻,就是“道术为天下裂”的必然后果。

本人对“大道”的存在不太相信,或者说不相信意识形态的统一对思想的进步是一件好事。虽然也有殊途同归一说,但殊途也是必要和重要的。

分歧可以招致讨论和更深的思考,如果人人都能在相轻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准则,让相轻行为不是或不只是人性丑恶的表露,更存在因恶向善的趋势,让这个世界有一些争执和讥讽,又有何不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终于发完了...这个排版就见谅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2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云来这可是左手学术右手诗歌呐

分歧可以招致讨论和更深的思考,如果人人都能在相轻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准则,让相轻行为不是或不只是人性丑恶的表露,更存在因恶向善的趋势,让这个世界有一些争执和讥讽,又有何不可呢?”很赞。再想想那些纷扰世相,若能这样,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行香子 的帖子

最近被方舟子恶心到了...所以对文人相轻特别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3: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VS韩寒?这事我关注不多。我年纪还挺小的时候就开始看韩寒,虽然后来不怎么看了,不过他的风格都挺熟悉的。加上后来自己也看一点文学,对写东西有一点体会,确实不认为会是有人代笔。所以就觉得方舟子挺瞎折腾的。好像他说过那么小的年纪不会写出那么老成的文字,其实年纪不是问题,老成也只是模仿的风格而已,可能他不是这行的,所以不太理解吧。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3-13 13: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2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3 13:17 发表 方舟子VS韩寒?这事我关注不多。我年纪还挺小的时候就开始看韩寒,虽然后来不怎么看了,不过他的风格都挺熟悉的。加上后来自己也看一点文学,对写东西有一点体会,确实不认为会是有人代笔。所以就觉得方舟子挺瞎折腾 ...

 

1、方舟子好像是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大学一直是文学社骨干,看看他写的新诗哭倒了多少人。

2、后来都不怎么看了,恐怕不能说对他的风格都挺熟悉吧。先不说少年的韩寒老成不老成,单说后来他的文章跟博客风格经常起起伏伏,不论是立意思想还是语法造句波动都很大。

 

最后我想知道,行香子现在能够“彻夜阅读《管锥编》”或是《论法的精神》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5:43 , Processed in 0.0647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