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大家光临左岸会馆“七人赏诗会”专区:
http://www.eduww.com/thinker/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83&page=1
天越来越黑了
妈妈越来越老了
这是同事宋的孩子和颜说的两句话。当时,宋正在给她洗澡。宋把这两句话转述给大家,我们都记住了。同事符在给自己四岁的孩子小岳洗脚时,念叨起这两句话,据符说,小岳“突然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竟掉眼泪了”。
总之,这就是一首小孩子写的、感动了另一个小孩子的诗。
在黄昏来临的时候,被妈妈呵斥着洗澡,又在澡盆里玩水、调皮捣蛋,这大概是许多孩子的童年记忆。这两句话提供了一种沉默的观察,随着妈妈的脸色在天光消逝的过程中暗淡下来,仿佛妈妈的疲惫、衰老也刻写在脸上。这是一种多么细心的关注,里面包含着一个孩子的心疼。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心疼要等自己长大了乃至为人父母了,才会体察到。
像“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样,这两句话也完美地融合了具象和抽象。一方面它描摹实景,黄昏的颜色,劳作一天后的母亲,或许满脸油汗,头发粘在前额,还得心烦意乱地应付着不安分的孩子;另一方面它指向天道和命运。天不可避免会黑掉,人不可避免会老去,孩子会成为另一些孩子的父母,在万物背后,有一种伟大的意志,譬如春天到来的时候,无论多么干燥艰难,树枝也会吐出绿色。天若有情天亦老,天道是无情的。在这无情和残酷中,一点爱,一份怜惜,一种心意相通,一些微醺微醉的时刻,便是暗夜里的星光,是我们荒芜的生命旅途中所可以收获的最为珍贵的礼物。而诗,便是这温柔的灵魂的摄像机,它把这些瞬间保存在语言中,使后人可以一再温习,使人们知道自己的来处,知道自己是渺小但绝不卑琐的动物。面向虚无、荒诞、黑暗和残暴,做绝望的搏斗,同时拥有温和、优雅、安静的风度,这是否就是我们可以描画的人类较为美好的形象?
通常,我们不会认为这两句话是诗,可是,它就是诗。诗并不是多么高深的东西,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旋律,盘旋升腾而形诸语言,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之高下,固然首先在乎使用语言的手艺,但在最深层,与灵魂的高洁度有关。我想重复顾城1980年说的那句陈旧的话作结:
“写诗首先在于做人。”这句话,似乎比所有硬木椅的车厢还要古老了,然而,我还是相信的。如果诗人心中没有太阳,又怎么能给花朵以颜色呢?
[ 本帖最后由 古小即 于 2012-4-2 14: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