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光临左岸会馆“七人赏诗会”专区:
http://www.eduww.com/thinker/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83&page=1
这个周末
尘埃落下来,空气变得清亮
这个周末,我不走动
让尘埃落下来,落在桌上,床上
落在地板上,落在房子的任何地方
这个周末,可以省去一些计划
包括不去打扫
让空气和一杯水一起沉淀
上清的是天空
下浊的是尘世
使我保持了一种纯粹呼吸的愿望
尘埃落在桌上跟落在身上一样多
尘埃是一场低调的雪
持续覆盖着我的一生
我常常以为可以将它擦去,拍落
我常常以为自己很清白,没有瑕疵
到处吹嘘我是一个高尚的人
这个周末,我不走动
故意活得跟桌子一样
故意让自己看到身上明显的灰尘
时间的厚度
出处 http://www.poemlife.com/blog-45335-98548.html
笨水是在“诗生活”论坛上看到的作者。《这个周末》是一首还不够好的诗。我提起它,因为它应和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生活感受,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灰尘作斗争。灰尘是我们永恒的敌人,在这场战争中,它们绝对不会是失败者。我一直在酝酿写一首关于灰尘的诗,看到笨水的诗,发现他部分地表达了我的感受,但还不完全。
欣赏这首诗叙述的放松态度,以及将日常感受深度化、诗意化的能力。在它所展开的诗歌图景中,我们的日常空间变成了一件含意深远的美术作品。问题在于:文气还不畅通,比如“使我保持了一种纯粹呼吸的愿望”一句和上句的连接显得拖沓多余,“到处吹嘘我是一个高尚的人”这句不仅没来由,而且和上文文气不贯,和下文脱节。“我常常以为自己很清白,没有瑕疵”这句也没来由,和灰尘何干。“让空气和一杯水一起沉淀”中,“一杯”可以删掉,不仅节奏更和谐,想象空间也更大。从内涵上说,当然还可以更丰富、独异一些。“灰尘:时间的厚度”这样的收束也嫌平淡了些。
北京的灰尘比很多地方的灰尘都更凶猛一些。每天,我们得花不少时间打扫自己;每周,得花不少时间打扫房间。在打扫的时候,我对灰尘简直咬牙切齿,但是毫无办法。它们像一种野蛮的意志,拥有无穷的精力。它们飞舞,降落,栖息,它们嬉皮笑脸地拉扯我们。对于灰尘,我有一种绝望的恐惧,它们无孔不入,只要长久不动的地方,一定会盖上灰尘,哪怕是衣柜里。由此,我喜欢对灰尘有抗拒力的东西,比如瓷器、镜子、玻璃、皮革,而恐惧那些灰尘的温巢,比如床底下(后悔没有买带床底柜的床)、布面沙发、书籍、长久无人的房间桌面。一次到朋友家,他单身,桌子周围围着几把椅子,椅面都藏在桌子底下。我拉出一只想坐,用手一摸,一层厚厚的灰尘。噢,我可怜的朋友,家里已经有多久没来过客人了。想起来,灰尘已经毁掉了外公外婆的家,也将毁掉父母的家,换言之,就是覆盖童年的一切痕迹。我是如此痛恨灰尘,我必须每天和它作战。如果我们一动不动,它们就会覆盖我们,彻底销毁我们,在我们身上堆出一个小土包的形状。——笨水的这首诗掀开了灰尘可怕的冰山之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