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遍,不错:)只是感觉遣词用语跟你的新诗比还是要逊色一些,你的新诗(我只在《清源》上读过几首)元气十足,澎湃流转,洋洋而下,相形之下,你的旧体诗习作在这方面就弱了一些,有时能感觉到语汇储备不足,所以有些字眼儿,看着比较“跳”,如“矮矮”“逆行”等,至少它们的表现效率不足。另外,长调本来就不好填,所以比较稳妥的手法是顺流而下,再从容转折,如——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是东坡的“永遇乐”。再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易安居士的“永遇乐”。你观察一下这两首词的章法,再对照一下你自己的,呵呵,能看出差别么?你填的这一首,到第二句“蟾宫静暖”处就开始转,急了些,有失纡徐之致,后面又有几处跳跃,也影响到意脉的连贯。另外,“至今憔悴”“形销骨立”等语,即使是古人所写,如柳七词,也总嫌气格贫弱,今人再出此,不免稍失于夸诞,影响到对词的整个的观感,所以最好还是能免则免,写寥落之情,之境,有很多种手法,云来君不妨再多读读姜白石、张玉田,也许会有更多的体会。总之,填长调不易,起手填成这样,已属难得,但在下还是建议不妨先从小令和中调入手,待用词感觉更到位后,再试长调也不迟。管见,仅供云来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