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96|回复: 20

[语 言 学] 转:为什么不能说“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3 23: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不能说“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宋国明

 

        前两天出了个汉语语感测验,博友诸君凡有愿意一试者,基本上都能答对三题或以上,足见大家的语感还是很相似的。争议最多,甚至有几位递纸条相询,让我解释的,居然是我认为最简单的第四题,现重复如下,以便讨论。

 

     4. a. 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

         b. 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

         c.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d. 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

 

        题目让选四句之中最坏者,我自己当然觉得标准答案(c)是毫无疑问的,但从诸博友的答案看来,选什么的都有,也就是说,许多人不知道我在问什么。本题所测的重点是汉语里的一个有关划分信息界限的语法概念,这是印欧语系语言里不存在的,因此,我纳入语感测验,好让老外无所适从,莫名奇妙。没想到咱自己人也着了我的道儿,真不好意思。

        这一题测试对副词“可”用法的理解。副词可的用法很多,基本有如下几个:

 

 (1) 副词可的常见用法:

       a. 你可得当心。你可别把我的事忘了。

       b. 这西瓜可甜了。这孩子可让人操心了。

       c. 你可回来了。我可把你给找到了。

       d. 这下可糟了。这下你可高兴了吧。

       e. 这可(不)是件好事儿。他可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f. 我可不敢去。我可不会唱英文歌。

       g. 这可怎么办? 这么晚了我可上哪儿去找人?

       h. 这个人可真不知道害臊。这可就难办了。

 

        测验题中“可冷了、可漂亮了、可温柔了、可严了”等形容词组本身都没有问题,是可在(1b)中的典型用例。一般语法书上说此处可是强调程度深的副词用法,跟“非常、真”等程度副词类似,但您仔细想想,这种解释其实并不完全,请考虑

 

 (2)  a. 这孩子非常聪明。这西瓜非常甜。

       b. 这孩子可聪明了。这西瓜可甜了。

       c. 这孩子真聪明。这西瓜真甜。

 

用不同的程度副词(非常、真、可)修饰形容词(聪明、甜)虽然语意相通,但是句法性质迥然不同,例如,我们能说“非常聪明的孩子、非常甜的西瓜”,但不能说“可聪明了的孩子、可甜了的西瓜”。这个语感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至于真和可二词,也有不同。二者之间存有极大的语用差异,“可”明确地表达了说话者“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界限划分,而“真”无此功能。下例足以说明“信息界限”这个重要的概念。

 

 (3)  a. 你家的新房子真漂亮。

       b. 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

       c. 外头真冷。

       d. 外头可冷了。

 

        夸人家房子漂亮只能说你家的新房子真漂亮,不能说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为什么?因为副词可明确传达了“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界限。“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暗示了屋主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新房子长什么样子,而你却知道,来告诉他,因此语意怪异,说不通。只有在屋主(听话者)还没有机会亲自见到他新买的房子之前,帮他经手买卖、比屋主先见到房子的人(说话者)与他对话的特别情况下才能说“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同理,甲乙两人一起到了屋外,发现挨冻了,甲只能说外头真冷,不能说外头可冷了,因为站在身旁一起发抖的同伴乙有同样的信息,完全知道室外头温度如何,因此,此处用表达“我知而你不知”的“可冷了”不适当。但是,如果是一个刚从外头进屋的人,要警告一直待在屋里不知室外温度的人,他就能说:外头可冷了,你待会儿出去的时候得多穿件衣裳。

        关于可的信息界限划分功能,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用不着学就知道,而外国人学了也不一定明白,所以我拿来测您语感。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原测验第四题:

 

(4)    a. 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

       b. 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

       c.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d. 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

 

        (4 a)“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可以说得通,一个人向不住在本地的朋友亲人报告天气情况,非常正常。(4 b)“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也通,甲去了乙家,然后跟没去过乙家的友人丙说话,也很正常。(4 d)“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当然也可以,可以想象一个上过某门课的学生警告一个没上过该课的学生,那门课不好混。惟独(4 c)“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语意怪异,因为说话者甲明确地告诉乙,说乙的女朋友有其温柔之一面,但是乙本人不知道,而甲却知道,现在还跑来当面告诉乙。口出此言,那个甲若不赶快承认自己汉语太差,缺乏语感,那就准备挨揍吧,您说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3: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这篇好玩的东西,转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3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语感还不错,可我真说不出理由来,现在明白了,是信息界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5 16: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谢谢白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5 1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到,平时有时会用“天气可暖和了”表达“天气终于暖和了”类似的意思。不知大家会不会这么说?这样的话,类似的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两重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5 1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冰问 的帖子

表示天气终于暖和恐怕更常说的是“这天儿可变暖了”、“天气可暖和过来了”之类的表达,你觉得呢?“天气可暖和了”,因为说话人与听话人有共同的这段时间当地天气的背景知识,所以这类句子表达意思是很明确的,交际中不会引起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5 1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2-10-25 17:42 发表 忽然想到,平时有时会用“天气可暖和了”表达“天气终于暖和了”类似的意思。不知大家会不会这么说?这样的话,类似的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两重意思了?

应该说“天气可算暖和了”才有“终于”的意思。“可”通常是我们急于告诉别人某个他可能不知道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5 18: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与另三句相比的确出现场合要少得多,但并非绝对谁说谁挨揍,要看说的是谁还有上下文了了,这个句子有时候就是可以表示“我知你不知”:比如“你女朋友可温柔了,你小子好福气呀!”“你女朋友可温柔了,我看比你前面几个女友强多了”,说话的人是女孩子的闺蜜,闺蜜对女孩子的新男友说这话,不可以吗?我看这个说话人就不一定有挨揍的危险,反而会令听话人笑得合不拢嘴或暗暗得意好一阵子呢。不知我设想的这个语境是不是牵强;这样脱离上下文的单句测试其实不一定靠谱,至于为何“要让老外无所适从、莫名其妙”,就更令人莫名其妙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墨西哥电视连续剧108集的《卞卡》,长得出奇,我看了,如今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其中一个对话还记得很清楚(这剧估计咱这论坛里白水、晓峰有可能看过(而不为、斋主、非鱼都可能因为当时太小没看,远风、屋子、小即、铁西就更不用说了),最后一集,男女主人公历尽艰辛终于确立了恋爱关系,当男主人公何塞米盖尔来找卞卡出去约会时,一直跟卞卡生活在一起的那个胖老妈子看着梳洗打扮停当、满脸幸福的卞卡对何塞说:“你女朋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漂亮过……”,何塞道谢,兴奋地拉着卞卡离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2-10-25 18:50 发表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与另三句相比的确出现场合要少得多,但并非绝对谁说谁挨揍,要看说的是谁还有上下文了了,这个句子有时候就是可以表示“我知你不知”:比如“你女朋友可温柔了,你小子好福气呀!”“你女朋友可温柔了,我看比你前面几个女友强多了”,说话的人是女孩子的闺蜜,闺蜜对女孩子的新男友说这话,不可以吗?我看这个说话人就不一定有挨揍的危险,反而会令听话人笑得合不拢嘴或暗暗得意好一阵子呢。不知我设想的这个语境是不是牵强;这样脱离上下文的单句测试其实不一定靠谱,至于为何“要让老外无所适从、莫名其妙”,就更令人莫名其妙了。

 

 

哈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男性,所以在假设各种情境时,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性别代入到这种假设情境里,自然不会想到把自己代入到闺蜜这种角色。我读这篇文章时也同样是如此。都是以男性的身份去假设,自然会觉得“谁说谁挨揍”大有道理:)当然,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对是否会挨揍的假设,而在于指出“可”字的“我知你不知”这个信息界限的特点,以及可以引出的话题,如很多东西,母语使用者的习得过程,和二语习得者差别是非常大的,等等。至于为何“要让老外无所适从、莫名其妙”,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教科书里对“可”字的解释,并没有“我知你不知”这种内容,单据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去做判断,自然会“无所适从、莫名其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2-10-25 17:42 发表 忽然想到,平时有时会用“天气可暖和了”表达“天气终于暖和了”类似的意思。不知大家会不会这么说?这样的话,类似的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两重意思了?

 

在口头交际环境中,不会引起歧义,因为至少还可以借助重读音来强调语意重心。如同样是“天气可暖和了”这一句,强调“我知你不知”时,“可”字重读、拖长,强调终于暖和了时,“可”字轻读,“暖”字重读、拖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1:09 , Processed in 0.058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