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49|回复: 7

[文 学] 转:对自尊的启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16: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了一篇评论,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觉得写的很好,这里转一份——

 

 

     书的开头,孙少平是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的农村学生;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从头至尾,孙少平都没有能够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可是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孙少平这个平凡的人,这个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颜。
  
  初中时在读者上面看到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父亲对这句话无限感慨,认为它概括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轨迹。我却被这文章中记录的作者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各种准备工作所吸引。头一次知道,原来为了写一本长篇小说,要在一个荒郊野外独居数年;要通读十年间的报纸,记录各种事件(后来知道,这也就是所谓的“doing research”),翻阅报纸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细血管。这些听起来艰苦以至于荒谬的事情,对我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种被王小波描述为“反熵过程”的,人对于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执著,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
  
  高中时终于读了这本书。
  
  坦率的说,这本书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地方:作者强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贬之辞;书中没有一段善终的感情;孙少平和田晓霞好的莫名其妙;田晓霞的死和孙少平的尿失禁;外星人;等等。甚至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能找到不讨我喜欢的性格。
  
  可是这本书却最终吸引着我,也改变了我。这是因为它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更重要的是,它教我认识了一个平凡人的自尊。
  
  孙少平在物质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田晓霞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但我从来没有在生活中见到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些年来,我莫名奇妙的来到一个高尚的地方,作着深奥的学问,身边充满着各种或者聪明、或者自命不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偶尔回到故乡的亲人中,短暂的享受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莫名的崇敬和优越感,似乎自己很有成就。但一想起孙少平,就如梦醒一样惊悟到自己精神家园的荒芜和贫乏。
  
  我心中的孙少平,是个“讲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丝不苟。和他相比,那些盛气凌人的“成功人士”们却大多活得像个动物。
  儒家讲“慎独”,是在没有监督时的道德自律。而孙少平的精神追求,也是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的个人的选择。他的周围不是一个能够欣赏和奖励他的这种追求的环境;他也没有如许多“爱书之人”那样如孔雀般陶醉于自己的才情,展示自己的品味;他甚至不是因为专业上的纯粹的热爱而去学习。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作为一个高贵的人,来由衷地尊敬和爱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个动物,潦草的对待;或者当成某个社会角色:“白领”、“x总”,从这些角色中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成就感。
  
  这样的态度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这样一个高贵的普通人比任何社会角色都更令人诚服。社会上流行着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来判断他的质量;我身边也不乏动辄对他人的“成就”或“品味”作褒贬之辞的朋友。我总觉得我无法与他们为伍,无法接受这样的价值,因为我见识了孙少平这样的人,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高贵的人。
  
  
  我对自己的种种一直都不甚满意。但《平凡的世界》教给我的,是为数不多让我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地方。《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我愿意让我以后的孩子读的书。不是为了让我的孩子更像他爸爸(我不是古人,不觉得“不肖”有什么不好),而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让我由衷钦佩的人。

发表于 2012-12-13 18: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挺有道理,希望现在还能有孙少平这样的人存在,不过,现在可不是路遥写的那个时代了,现在的拜金气氛,在整个社会可说无孔不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5 04: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高贵的人。”自己得看得起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5 04: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我看完《平凡的世界》,总觉得田晓霞没死,总觉得还有第四部。。。真是怨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6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高贵的人。” 这样的人越来越少,才显得难能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02: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尊的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是对的。

       我认为这很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十年前,我应该还是个像小溪一样的人(这并不是说我现在就是大海),我喜欢的东西很简单,判断事物很轻易,日子也很轻捷快意。那时候除了七八个同事,其他的人都比我年长。而实际年龄比我小的那一个,早就走南闯北、阅人无数,她的犀利一旦碰上就使我无法招架,她却只是淡淡地看着我的窘态。

       今天想起来,这帮人其实是我生命中的财富,另类又有着统一的个性。他们的行为标准并不高雅,世故甚至低俗,彼此心照不宣。只有一个人和大家不一样。这个人只比我大三岁,当时我弄不清楚他,一年之后我发现这个人比我超出一大截,到了今天就更加望尘莫及了。

       我只记得他十年前的样子,身材清瘦,白衬衫配西装马甲,在大厅里路过,有时看一眼大家打乒乓球、下午跳健美操,眼神清清淡淡。我当时觉出他对周围的男男女女都不感兴趣,至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已经丝毫瞧不上。我那时很想知道他看重什么,那个他所看重的一定是很不一般的。我们算是朋友,但我还没有随意到可以问他这样的问题。

       一定是我有了这样的潜意识,有一次我专门点了他起来回答问题,这件事他在几年之后还提出来,不得其解。其实这个人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我长年累月看他的文章,想知道他在想什么。而事实上他想的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很隔膜。我无法认同更别提做到。从前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我知道他生过一场大病,病好之后他有了一些完全不同的想法。我就想如果我生一场大病就好了,从此我就变了,可以一下想明白很多事。但对于一个没有悟性的人来说,多少磨难可能都是没有用的。

       我们很少对话,因为尽管只隔三岁却从不在一个层次上。我隔几个月就看一下他的博客,最打动我的是那些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祖孙之间的家庭生活照。他果真是一个幸福、安详的人。作为男人,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饭菜和家务都做得很好;作为儿子,他给父母洗脚,每逢过年和妻子一起给老人跪拜;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脸上的平和与幸福,在老人中是难得一见的。今晚又看到他写他儿子的一篇文章,这个人是彻彻底底地赢了。他确实深信他这些年宣扬的那些生命哲学,他的儿子甚至比他做得更好。

       很多人和他一样获奖、和他一样出书、四处演讲,但他们的父母肯定没有他的父母幸福(这是一定的,像他那样去爱、去体贴父母的儿女,我只见过这一个);那些名人、小名人的子女,也不会有人像他儿子这样有着博大的善良、聪慧和深厚的教养。

[ 本帖最后由 峰回路转 于 2012-12-17 02: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2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睡下了,但反复睡不着,一直想这个帖。 看了对孙少平“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个高贵的人”,看了晓峰兄提到的那位兄台的境界,令我辗转反侧,羞愧难当。 当我们不断寻找理由为自己的堕落辩护时,或许是由于我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高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22: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四下學期看了這部小說,它真誠的態度和精神讓我特別感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1:26 , Processed in 0.0764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