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5|回复: 13

[历 史] 波士顿爆炸案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8 23: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三联的报道,copy不了,链过来分享:
          欢迎补充。美国在反恐上的决心和行动很鼓舞人心,今早看了讲述美国总统专机被劫的《空军一号》,看得我激动不已!当然,波士顿案是真实案例,看完还是很交错的。
发表于 2013-4-29 0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不睡觉,老大像远风。明天再补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9 12: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4-29 00:07 发表 晚上不睡觉,老大像远风。明天再补充吧。
回帖能再损一点儿吗?不过可以考虑加入水云版规以省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喂,楼上两只嘴JIAN的,难得本灵儿第一次发正经的【历史】帖,不给面子也就算了,直接把我这儿当泳池啊?各位管理员请忍耐,要么直接移到水区,不用通知本灵儿。脱水还是别了啊,反正这两朵奇葩生命力极其旺盛,长哪儿都自动浇水发芽。应该秉承的是人JIAN人爱,花JIAN花开的信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维基上的记录: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是一件发生于2013年4月15日北美东部时间下午2时50分的爆炸事件,发生地点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有两枚炸弹分别于终点线附近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引爆。[4][5]此次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伤,17人情况危急。[6][7][3]第一个炸弹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时49分12秒引爆。爆炸案发生前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发出警告,发生后也未有人或组织声称对这次爆炸负责。

案件调查由联邦调查局主导,初步指向恐怖攻击,但不清楚是国外或国内组织所为。4月18日警方发布了由马拉松赛事沿途摄影机截录下来的嫌疑犯照片,其中包括嫌疑犯正面的清晰影像,并根据目击者的指认,宣布嫌疑犯为26岁的塔米尔南·沙尼耶夫(Тамерлан ЦарнаевTamerlan Tsarnaev)和19岁的乔卡·沙尼耶夫Джохар ЦарнаевDzhokhar A. Tsarnaev)兄弟档。当天晚上随即在麻省理工学院发生了枪击案,一名校警殉职,追捕行动展开,并确认枪击案主嫌同为沙尼耶夫兄弟。两人在附近街道劫持车辆逃逸,途中向追逐的警方投掷了数项爆裂物,最后4月19日凌晨在水镇(Watertown)与警方发生枪战,塔米尔南·沙尼耶夫在过程受重伤经送医不治,乔卡·沙尼耶夫趁乱逃脱。马萨诸塞州州长宣布波士顿地区公共运输系统停驶,并建议居民留在家中,以协助追捕嫌犯。19日晚间水镇一名居民向警方报案,发现有血迹通往家里后院。在与警方对峙数小时后乔卡·沙尼耶夫投降遭捕,追捕行动结束。

       

爆炸事件

以下均为美国东部夏令时间UTC-4

美国波士顿于4月15日举行第117届波士顿马拉松大赛,在下午2时50分突然发生2起爆炸,两个装满钢珠金属碎片的炸弹分别于费尔蒙科普利广场酒店终点线观礼台附近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爆炸,二者相隔距离只有100米,在终点线附近的录像显示,两起爆炸相互间隔了12秒。后于3时55分亦发生第三次爆炸,爆炸案发生迄今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183人受伤,其中有多达30人因爆炸而必须于现场紧急医疗站或医院截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急诊医学主任Alisdair Conn 表示,死亡3人中包括一名8岁男童马汀·理查(Martin Richard)以及29岁的克莉丝托·坎贝尔(Krystle Campbell[8][9][10][3]。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核实另一名死者是中国公民[11],经凤凰卫视记者查证与波士顿大学的公告,罹难的中国公民为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的中国女生吕令子[12][13][14][3][15]警方随后再于爆炸区域附近找到3处放置炸弹之热点,并已当场进行爆破拆除,而美国麻州缅因州等州为了纪念1775年4月19日引发美国独立战争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而将每年4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爱国日,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当日,刚好也是美国满第238年的爱国日,因此波士顿当地警方不排除有心人士是利用这天作案。


死难者

事件共有三名遇难者。来自于波士顿大学中国沈阳籍女留学生吕令子在此次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遇难前在波士顿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事发时与同学一道在马拉松比赛终点观看比赛。[16]而另外两名遇难者是来自于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德的餐厅经理Krystle Campbell[17]和一位本地的8岁儿童Martin Richard。该8岁儿童的父亲为此次比赛的选手,当时他与妹妹、妈妈一起在终点线迎接父亲,不幸遇上死劫,妹妹身受重伤,被炸断了一条腿,妈妈也正在急救中。 [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续反应

爆炸后十秒钟的混乱人群

受到波士顿爆炸案影响,且担心仍有其他炸弹,原订美国时间4月16日在波士顿进行的NBA波士顿凯尔特人印第安纳步行者之战亦暂时停赛,波士顿交响乐团也取消了原定于周一晚上的交响乐演出。爆炸现场上空已经设立禁飞区。联邦调查机构和其他法律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离境航班的检查。为了安全考量,波士顿市区进行管制,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暂时停止了飞机的降落。其他几个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也提高了警戒。但白宫仍然正常对游客开放。将来周日举行的伦敦马拉松也将如期举行,并提高加强他们所有的保安状况。[19]而先前传出所谓第3起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爆炸案部分,最后证实仅是场火警,与前2次在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的爆炸案,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据美国媒体报道,有官员指出,当时断讯是为了防止歹徒利用手机摇控爆炸。不过,当地2大电信业者威讯Sprint Nextel表示,爆炸案发生后,确实有发生短暂断讯现象,“不过那是因为顿时间通讯流量过大所造成”,并表示目前波士顿地区的通信一切正常。

事件爆发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对该事件予以默哀[20],美国全国各地民众也对该事件予以默哀。


其它爆炸物

爆炸案发生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立即着手调查。联邦调查局已在三个波士顿地铁站发现可疑的包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调查部门4月16日表示,至少有1枚炸弹的制造材料是日常就可购得的压力锅改造而成,推测可能是国内恐怖份子所为,而嫌犯与动机都不清楚,目前仍在初步调查阶段。联邦调查局也表示,根据炸弹分析结果,炸弹并非使用军规TNT黄色炸药,因此不会破坏建筑物、或是产生弹坑。使用的炸弹是以火药、电话板、钉子、弹头与滚珠轴组装,塞进压力锅而制成,利用定时器引爆,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炸案可见。[21][22]波士顿警方拆弹小组在波尔斯顿街上对其中一个包裹进行了定点爆炸[23]

被定点爆炸的背包

[编辑]应急措施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爆炸案发表声明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东时间15日15时10分就波士顿爆炸事件发表全国声明。奥巴马说,爆炸发生后,美国将全国安保措施升级,虽然目前仍不清楚此次爆炸的肇事者,但奥巴马誓言会追究责任。并誓言,无论是谁,都会面对正义的制裁。奥巴马还表示,目前政府提升美国安保措施,并表示“美国人民会为波士顿祈祷”。[24]

波士顿田径协会于晚上20时20分声明表示,比赛结束后,目前许多寄物袋仍无人认领,大会将比赛证明领取处设置在波士顿的伯克利街(Berkeley Street)。大会对于每一位受到影响的参赛者深表歉意,大会将继续与联邦执法单位合作,揪出嫌犯。再次感谢世界各地支持与协助波士顿马拉松的所有人。

爆炸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服务
现场工作中的救援人员和警察
现场附近的危险物品与生物危害工作人员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反应

  • 各国在爆炸事件发生后都加强了保安措施。[25]
  •  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讲话,对发生在波士顿的爆炸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向受害者及其家人表示哀悼和慰问。他表示,这起冷酷的暴行发生在一个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在体育精神与和谐感召下相聚在一起的这样一个场合尤其令人感到震惊。此时此刻,他的心和波士顿人民在一起。[26]
  •  英国伦敦马拉松的组织单位随后重新检阅了项目的保安措施,虽然并未发现有针对此活动的威胁。[27]
  •  加拿大加拿大总理哈珀说:“在波士顿马拉松这一鼓舞人心的赛事进行之际,发生这样的暴行,这真是悲伤的一天。我们对在这一恐怖事件中受伤或受影响的人致以慰问并为他们祈祷。在这一困难时刻,我们与邻邦美国站在一起。”[28]
  •  意大利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于当地时间16日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致函,严词谴责了这起导致3人遇难的爆炸案,并称之为“懦弱行径”,只能引人蔑视,并留给人们痛苦和恐惧。并表示坚信哪怕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美国也知道如何重申其国家的基本价值观,以应对这次灾难。[29]
  •  俄罗斯: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新闻局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这一野蛮犯罪表示强烈谴责,并认为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加强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普京同时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慰问,并表示俄罗斯愿意协助调查这起事件,称俄方愿意为美国当局的调查提供援助”。[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对波士顿爆炸事件中的罹难人员表示深切哀悼,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高度重视保护海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获悉波士顿发生爆炸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31]
  •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对于事件造成伤亡表示深切同情,并对死伤者的家属致以慰问。[32]
  •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人民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第一时间致上哀悼,并且强烈谴责做出这场暴行的犯案者。外交部紧急开会研议,密切关注整个事件的后续发展。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表示目前中华民国的侨民还有留学生一切平安。[33]
  •  印度印度总理辛格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烈谴责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爆炸案,并表示印度愿同美国一起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称发生在波士顿的爆炸案是一起“愚蠢的、懦夫般”的行为,全印人民都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并对死者家属、伤者以及美国人民表示慰问。辛格还表示,这起悲剧再次提醒人们,恐怖主义仍然困扰着包括美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并且就潜伏在人们生活的城市中间,这警醒人们必须要再次坚定反对恐怖主义的决心,要不屈不挠地和恐怖主义斗争到底。他表示,印度与美国在反恐领域一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印度愿就此案件向美方提供任何可能的帮助。[34]
  •  约旦:约旦的一个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组织的领导人穆罕默德·艾尔·加拉比对波士顿的爆炸事件表示高兴。该人被认定参与了与基地组织相关的针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攻击阴谋。有约旦的安全官员表示在爆炸之后以加强了对位于安曼美国大使馆的警卫。[35]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与纪念

美国民众自发在爆炸案发生地悼念遇难者

美国波士顿大学2013年4月18日宣布,为纪念在爆炸案中遇难的中国女留学生,将以她的名字设立“吕令子奖学金”。[36]

2013年4月20日,在西甲第32轮比赛巴塞罗那主场对阵莱万特比赛前,两队为波士顿爆炸案和雅安地震遇难者默哀。[37]

爆炸案发生后,美国民众在爆炸案发生的街区的警方隔离带外放置鲜花和美国国旗,悼念遇难者。

[编辑]调查与逮捕

案件调查由联邦调查局主导,并由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 (ATF)、缉毒局 (DEA)、国家反恐中心 (NCTC)、和中央情报局 (CIA) 等其他联邦单位协助,初步定位为恐怖攻击,但不确定是国内或国外组织所为。虽然袭击者仍没被找到,而塔利班组织亦表示并未涉入此次之爆炸案。[38][39]在新闻发布会上,波士顿警察局长表示“没有人被拘留”。[40]

4月18日下午5点20分左右,联邦调查局公布了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的两名嫌疑人的照片和录像。[41]当天晚上,麻省理工学院爆发枪击案,年仅26岁的麻省理工学院校警肖恩·柯利尔 (Sean Collier) 身中数枪殉职。[42]

4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警方表示麻省理工学院枪击案嫌疑人也是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嫌疑人,其中一名嫌犯塔米尔南·沙尼耶夫 (Тамерлан ЦарнаевTamerlan Tsarnaev) 在追捕期间被击中身亡,另一名嫌犯麻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学生乔卡·沙尼耶夫 (Джохар ЦарнаевDzhokhar A. Tsarnaev) 仍然在逃,3名执法官员证实了此二人为兄弟。其中一人和嫌犯的叔叔确认了塔梅兰·萨纳耶夫的身份。萨纳耶夫兄弟居住在波士顿附近,已在美国生活了10年,而兄弟二人均来自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附近的一个地区。[43]

4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白天,波士顿全城关闭,所有公共交通系统,停止运营。大批警力和联邦调查局进行搜捕嫌犯的行动。

4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30左右,警方宣布,在逃嫌犯乔卡·沙尼耶夫在波士顿近郊水镇中弹被捕。[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先不帖了,有要考据的再说一声。维基的东西做的真漂亮,但它自己也承认信息来源太多,还可被编辑,虽然发布前都经维基人员查实,但难免人为与事实不符。好坦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9 19: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欧阳柳 于 2013-4-29 12:01 发表 回帖能再损一点儿吗?不过可以考虑加入水云版规以省众人。

这个损么?俺还以为是发自内心的对远风师的同情和忧虑,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大家的关心,远风师会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5:22 , Processed in 0.0770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