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01|回复: 97

[原创文字] 金庸对“侠”的现代性追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8 17: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如果说24史展现了官方历史的现代性追求,那么,金庸的15本小说则从民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反官方——江湖的现代性追求。但不论是官方还是官方,两者都是一种社会权威的体现,统一在相似的价值观的主导下,即前现代性的封建思想,其具体表现方式主要为儒法释道等传统思想的此消彼长。

一、一种整体性视角:“外儒内武,齐之以道”

官方的政治哲学用历史术语定义即“外儒内法,齐之以道”,侠的——非官方的政治哲学基本框架同样如此。稍有不同的是,非官方的“法”跟官方的或者说法家的“法”略有不同,它不像官方权威的典刑法制,以程序为重要特征,并深涵理性精神;毋宁是民间的江湖规矩,以朴素的对等报复的自然思想为指导,充满感性色彩。当然,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以强制力为保障。只不过,对于江湖规矩来,由于其更具时效性和感性,因此其带给人们的阅读体验,也远比官方法制来得猛烈、来得快意恩仇,这跟西方小说中的决斗故事如出一辙。同时,这种非理性,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通过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给囿于现代形式主义的理性牢笼里的异化的人们,提供了充满刺激和慰藉的传统智识资源,从而使现代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强烈快感。当然,这种江湖规矩一旦滥用,后果自然也是血雨腥风,这也是其非理性破坏力的最大表现,并注定了其最终的被遗弃总之,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武侠提供了与法制相对的一条社会进化或者说治理之路,这也是15说宏大叙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学意义。正是“法”与“武”的对立,厘定了官方与非官方、朝廷社稷与绿林江湖的政治哲学区分。如果对侠的政治哲学进行具体界定的话,不妨套用称之为“外儒内武,齐之以道”。

历史的发展总是螺旋上升,金庸小说的思想也同样如此。如果不局限于写作顺序的排列可行的话,那么,通过对金庸15,或者对主要小说的微调排列和大致解读,可以约略体会金庸在现代性的牵引下,对侠的意义探寻的理想、追求、希望和破灭。不管怎么说,作为现代人的现代作品,15说应该无法避免打上深深的现代性烙印。大致从《书剑恩仇录》开始,经《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沿着封建王朝的发展进行反向建构,直到《天龙八部》与正向发展的儒家思想高峰叠加形成波峰,并以萧峰之死臻于极点,宣布理想达致的时刻也是偶像破灭的时刻,然后部分地放弃还原主义叙事,重新在儒家思想和封建王朝的正向发展中进行解构性反思,经《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不断探寻重构,直至《鹿鼎记》另辟蹊径转型完结。时间上来讲,这开头是一个积极主动往回看的过程,但这结局却是一个不得不继续向前走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清朝,回溯至明、元、北宋,然后又经南宋、元、明,终结于清朝。

二、还原主义的建构: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

15说起于清朝,大约是个偶然,但从15说的总体框架来看,却又是必然。从现代性的探寻角度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种还原主义的叙事,它要从形式理性的压制中还原正当理性,这个起点放在清朝再合适不过。清朝作为古代专制主义的最后阶段,相对也自然是江湖武林最受压抑的阶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奄奄一息的星火,或者是覆灭前摇曳的最后挣扎,或者就是反思性的起点,因为这点点星火,包含了曾经的蓬勃、荣光、炽烈和煎熬,它是富有沧桑感和意义余烬的历史星火。何况,清朝作为外来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易于在江湖武林中寻找感召资源。这种感召力,在古代存在,在近现代,特别是在以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为先驱的现代性运动中,不仅没被削弱,反而在被加强,并明显体现在今天的黄岩岛、钓鱼岛等诸多事件中。所以,清朝这个起点,不仅是最易进行反思还原的起点,也是最易为现代读者接受的起点。

《书剑恩仇录》揭开了侠之大者的现代性反思,即追寻侠的终极意义,过程性地阐释什么是侠。红花会以武起家,满怀儒家似的家国情怀,希冀借助陈家洛和乾隆的身世反满复汉。然而,红花会没有杀乾隆,乾隆却也没让红花会如意。在儒家也不得不用天命理论消解现实的无奈时,作为文人的金圣叹们注定随风而去,作为侠们的陈家洛们又如何诠释自己?陈家洛拒绝了乾隆的邀约,为义气援手回部大战朝廷。本来,侠的形象渐趋丰满。但当乾隆背弃盟约、香香魂化青烟,他们却灰心丧气集体而归。他们的追求太过悬于一线甚至显得有些天真,既不是建立在武的基础上自力更生,也不是向着儒的目标不懈奋斗,毋宁是把侠的展示更多地寄托在非侠身上,这种对非侠的追求越热烈、过程越艰辛,侠自身的儒与武的主体性相应也越都被消解。终于,陈家洛们在问题没有得到丝毫解决中离场,道不是作为补充手段和过程性选择,而是作为优先于儒、武的结果性选择黯然登场。显然,《书剑恩仇录》的结局比其他金庸小说的结局要单薄很多,爱情、亲情成了模糊纠结的背景,而小说也成功地用民族主义的冲突遮蔽了儒与武的冲突,并用乾隆的出身问题和个性问题转移了对陈家洛侠的问题的探寻。《书剑恩仇录》作为一次匆匆忙忙的尝试,甫一出场便在迷雾中败下阵来,但作为15说的起点,它拉开了对侠意义追寻的试错大幕。

《雪山飞狐》向前还原了一个拉长的时代,在闯王四大部下及其后人合力保护财宝的背景中,胡斐继承了儒家的忠义传统,他在守护中展示侠的角色。很多读者评论说,《雪山飞狐》是金庸现实性最强的一部小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评论,多半要归因于这部小说本质上可能是个寻宝小说,凸现了财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的想象性渴望。如果拿好莱坞的观影体验作一对比的话,或许也可以说,《雪山飞狐》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老调重弹的一部作品,它重复了众多寻宝故事里的守护、复仇、毁灭和逃离。但在中国讳言利的儒家话语环境里,《雪山飞狐》倒并不显得多么老掉牙,它通过长篇叙事集中展现了儒侠的义利观。可是,重义轻利只是侠之大者的底线,《雪山飞狐》在刻画了侠的底线的同时,也就忽视了侠在守护传统忠义中的地位,即它更多地突出了武,忽略了儒。胡斐和苗若兰逃离了崩塌的雪山和财宝,也同时消解了守护本身赋予侠的意义,对侠的本原意义上更高层次的追寻也随之崩塌。

金庸的侠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绿林好汉,不仅也不能只是帮派团伙的头目首领抑或历史失败者的将相家臣,他们需要天命观,他们需要兼济天下。于是,跟陈家洛不同,当靖康之耻并没有危及南宋的天命时,《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在武的支持下,借助民族主义的大旗,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法与武的调和,实际上也就是栖身军队的保护之中。套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军队作为世俗社会纪律的最早最大集中地,暂时掩盖了武在官方与非官方世界中的对峙,使儒获致了最大限度的合法性。儒通过军队的纪律性,驯服了郭靖的武侠,所以,这也在另一个角度佐证,从一开始,丐帮帮主就不是郭靖。郭靖游走在侠与儒的中间,他的儒性越强,越受到世人和读者的尊重,他也就离侠越远,离丐帮帮主的位置越远。可是,在江湖中,丐帮是受压迫最深最重的阶层,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如果侠离丐帮太远,那侠还是侠么?何况,郭靖是降龙十八掌的传人,这本来是丐帮帮主能力和合法性的证明,现在却寄附在一个有点“迂”或者起码说不够灵活的外来人身上,这实在是郭大侠的无奈,更是丐帮的无奈。于是,丐帮帮主能力和合法性的另一半证明——打狗棒法,也只能传给郭靖的另一半——聪慧的黄蓉身上。很明显,这跟武则天称帝一样,明示的只是男人的不堪。所以,吊诡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郭大侠跟许多大侠不一样,他是只独行侠,在偌大的江湖里,他并非小侠的首领而毋宁只是名誉首领——武林盟主,而且他也缺乏领导某帮某派的能力,他的儒家品性使他更契合军队的纪律性。所以,在成吉思汗帐下,他立过赫赫战功;在襄阳城,他又抗敌数年。他儒家似的家国情怀让侠的光芒闪闪发光,然而,这可能更多地是一种误读,这把对官方儒家的想象性解读,错位在了一个江湖出身的军队首领上面。实际上,郭靖的祖先是被招安的军官,他同样也是被招安的军官。不仅儒家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侠恐怕也无法借助女人的势力来弥补男人的硬伤,浪漫主义的爱情关怀作为点缀可以,如果喧宾夺主,那么带来的则是大侠存在的本体论危机。郭靖在成功通往侠之宏愿的道路中,渐渐实现了去侠化,却由于外强中干的资质所限,并没有实现儒家理性的完成。作为一个半吊子的大侠,他只能以青年人的踏实形象和弯弓射雕的潇洒外形打动读者,当襄阳保卫战的决战时刻来临,《神雕侠侣》里的郭靖人到中年却暮气尽显,他能够留下的只能是殉国军官的一片丹心照汗青。

[ 本帖最后由 木耳 于 2013-12-22 15:11 编辑 ]
发表于 2013-12-18 1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你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1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18 19:43 发表 這是你寫的?
构思了大半夜,然后只写了三分之一,突然感觉写文学史还真不容易。最近很忙,剩下三分之二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写完鸟。。。

话说昨晚在宾馆看电视,正好看到《新白娘子传奇》第20集水漫金山,发现这部传奇真是分析儒释道思想的佳剧,估计很多人对此都有精妙的评述吧,只是没读过,深以为憾,不知道何时能看看相关评述。而且,从法律与文学的角度来看,比照自然法与实证法在传统智识资源中的对立与解决,这部剧也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很深的维度,对此,学界研究的还真是很少很少几近于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20: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意识到这篇是你的原创,现在才加精。“构思了大半夜写出三分之一”,你的创作速度够快的。抓紧时间写吧,看能不能争取新年到来之前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2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原创,应该归到“原创文字”类里。近来比较忙,转的东西顾不上看,原创还是尽量看一看。但是这几天事情实在太多了,真还得等几天才能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週休假前看了一遍,由於當時狀態奇差,連木耳菌的文字都認不出來,不過主要原因在於你。
       今天又認真看了遍,確實是木耳菌碼的,有的句子我還有點點眼熟。
       比如: “金庸的侠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绿林好汉,不仅也不能只是帮派团伙的头目首领抑或历史失败者的将相家臣,他们需要天命观,他们需要兼济天下。”以前貌似在哪兒見過,不是做夢吧?

        陳家洛和胡斐也是俺不喜歡的角色,沒深究原因,就是看著看著會讓人沒力量,對這種人失去興趣。但凡這類,很快就會被其他英雄取代,名垂青史,肯定不配。郭靖年輕時可愛些,但沒黃蓉撐著,和木頭差別不是太大。中年時郭靖魅力大減,其中他反對楊過和小龍女在一起的事又體現出封建保守家長制,遜了黃藥師洪七公這等高級前輩的瀟灑氣度,俺對他好感度也一個勁下降。黃蓉跟著他,老氣了不是一點點,當然,也可能黃蓉把智商傳給郭襄,自己從140調降到120水平了。
        
       另:“大致从《书剑恩仇录》开始,经《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沿着封建王朝的发展进行反向建构,直到《天龙八部》与正向发展的儒家思想高峰叠加形成波峰,并以萧峰之死臻于极点,宣布理想达致的时刻也是偶像破灭的时刻,然后部分地放弃还原主义叙事,重新在儒家思想和封建王朝的正向发展中进行解构性反思,经《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不断探寻重构,直至《鹿鼎记》另辟蹊径转型完结。时间上来讲,这开头是一个积极主动往回看的过程,但这结局却是一个不得不继续向前走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清朝,回溯至明、元、北宋,然后又经南宋、元、明,终结于清朝。”
    這一段是很不錯的旋律,很喜歡,我回頭找首宏大的交響樂來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2: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26 12:30 发表        上週休假前看了一遍,由於當時狀態奇差,連木耳菌的文字都認不出來,不過主要原因在於你。       今天又認真看了遍,確實是木耳菌碼的,有的句子我還有點點眼熟。&n ...

哈哈,不要吹捧。现在煮史泛滥,各种探幽索隐语不惊人死不休。前两天看了一篇刘备是杀害张飞的真正凶手的文章,作者真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就这一点来说深感佩服。里面提到一个事情,还真没想明白,比如为什么给关羽报仇伐吴,要等三年以后?

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有什么想法也不妨交流,交流总能产生碰撞,哪怕碰撞出来的不是火花而是水花,合适的角度也能看到彩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26 12:48 发表 哈哈,不要吹捧。现在煮史泛滥,各种探幽索隐语不惊人死不休。前两天看了一篇刘备是杀害张飞的真正凶手的文章,作者真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就这一点来说深感佩服。里面提到一个事情,还真没想明白,比如为什么给关羽 ...
       伴隨氾濫的還有基情,網友們也是極盡能事。不過小李飛刀里真有一對,上官金虹和荊無命。古龍寫他們走路是這樣的,荊無命總是跟在上官金虹身後,兩人步法一致,頻率一致,從前面和後面看是一個人。等他們走過,旁觀者可以發現,後一人的腳步總是踩在前一人的兩步中間,剛剛好。
       你剛說煮史,是不是還分什麽煮歷史、煮文史、煮情史?燒飯也需要功夫的,火候不到家,沒味道或一下糊了就不太好啦。木耳兄還加了味法史,慢慢調哦~
       我看過一丁點人性論的東西,裡面提到統治民眾是領袖們必然會產生的一種情愫。咱不說金正恩這麼變態的80后,就說金庸筆下這些盟主們,他們控製得了自己的心性不膨脹嗎?傻郭靖呢?我印象中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有神性,有癡性,有軟弱性,但少有魔性。而武功練到爐火純青的人,神魔之念僅在一線間,而且必須經過魔性的歷練,才可達到巔峰之境,隨後很自然地走入淡泊名利的純境,以及伴隨而來的孤獨感和大智慧。但金庸筆下的英雄都比較熱鬧,朋友成群,表裡如一,實在讓人有些費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7: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26 16:43 发表     伴隨氾濫的還有基情,網友們也是極盡能事。不過小李飛刀里真有一對,上官金虹和荊無命。古龍寫他們走路是這樣的,荊無命總是跟在上官金虹身後,兩人步法一致,頻率一致,從前面和後面看是一個人。等他們走過,旁觀者可以發現,後一人的腳步總是踩在前一人的兩步中間,剛剛好。

       你剛說煮史,是不是還分什麽煮歷史、煮文史、煮情史?燒飯也需要功夫的,火候不到家,沒味道或一下糊了就不太好啦。木耳兄還加了味法史,慢慢調哦~
       我看過一丁點人性論的東西,裡面提到統治民眾是領袖們必然會產生的一種情愫。咱不說金正恩這麼變態的80后,就說金庸筆下這些盟主們,他們控製得了自己的心性不膨脹嗎?傻郭靖呢?我印象中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有神性,有癡性,有軟弱性,但少有魔性。而武功練到爐火純青的人,神魔之念僅在一線間,而且必須經過魔性的歷練,才可達到巔峰之境,隨後很自然地走入淡泊名利的純境,以及伴隨而來的孤獨感和大智慧。但金庸筆下的英雄都比較熱鬧,朋友成群,表裡如一,實在讓人有些費解。     ...
 
说得有道理,魔性这个概念也很好。金庸笔下的侠确实都少有魔性,他把更多的魔性付诸到对立面或统战面的江湖人士身上了,这也才使得他的侠都有追求的一致性,从而也能够让我完成这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8 22: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中心神把全篇看完了,不太好懂,其实,看到第一句我就有点蒙:到底什么是“现代性追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3:23 , Processed in 0.0728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