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60|回复: 12

[原创文字] 里尔克:与青年诗人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 1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信一

 

尊敬的先生:

 

数日以前,我才刚收到你的来信。感谢你信中深切而诚挚的信赖。此外我能做的很少。恕我不能细论你的诗艺,因为任何批评意图,都离我远之又远。批评文字最是与艺术作品隔膜的了:结果总是或多或少恰巧的误解。可不是通常教我们相信的那样,事物皆易于理解,可以言说大多事情莫可名状,发生在言语不曾涉足的空间里。而艺术作品,这神秘莫测的存在,较之一切更是不可言喻。我们的生命不再了,它仍久长。

 

话虽这样说,可容我直言,你的诗歌尚没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暗中潜藏有个性发展的迹象。最明显是在末一首诗《我的灵魂》里。那语辞和韵律都有些独特之处。在《致莱奥帕尔迪》那篇优美的诗里,同那位孤独的巨子,也依约见出一种冥契。尽管如此,这些诗歌却并无自我,亦不独立,即使末一首诗与《致莱奥帕尔迪》也一样。这些缺憾,我只是在读诗的时候有所觉察,未能具体道出。是你亲切的附信,恰好向我说明。

 

信里你问,你的诗可好。你问我。从前也问过旁人。你把诗歌寄给杂志。同别的诗歌比较。一旦某些编辑部退回你的习作,你便忧虑不安。那么,(因你许我告劝),请你,放弃这一切吧。朝外界看,这是你眼下最不应当做的事。没人能告劝你,没人能帮助你。只有惟一一个法子:走向内心。探寻你写作的初衷,检视那根须是否舒展在你心的深处。坦白承认,倘若无法写作,你是否宁愿去死。首要是,在更深夜静时自问:我必须写作吗?去深掘自身的答案。如果答案肯定,如果你能以一声简单果决的“我必须”,来回答这个严肃的问题,那么,就依照这一必须去构建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必要成为这种渴望的象征,纵然在最为卑琐无谓的时刻。然后,返璞归真。就如同远古初民那样,去诉说你的所见与所历,所爱与所失。但是,别写爱情诗。题材过于普通流行,起初就应避开。那最难。在佳作无数,甚而明星璀璨的传统里,想要独出心裁,必得有成熟深厚的功力才可。因此,你须躲开普遍素材,转向个人生活呈现的种种。描绘你的哀愁与祈愿,转瞬即逝的思绪,对某种美的信仰——以深挚谦默的真诚来描绘这一切。至于命辞遣意,就可运用你周围的物事,梦中的情景,以及回忆的对象。可若你觉得日常生活贫乏不堪,别埋怨生活本身,该埋怨你自己。怨你还不足以成为诗人,召来生活的宝藏。对创作者而言,没有枯窘之境,没有贫瘠之地。即使你身在监狱,高墙阻隔,难闻半分尘世声响,你不仍然拥有童年,那珍贵的财富,回忆的宝库?往这方面凝神用心吧。试去打捞久已沉没的往事。如此,个性会稳固,孤独将延展,直至成为幽暗的屋宇,旁人的喧扰只是遥遥而过。——一旦转向内心,沉入自我世界,这样写出诗来,你就不会想去问人,那是否好诗,也不会试图引起杂志的兴趣:因为在作品里你会看到珍贵的天然财产,你生活的音声片段。艺术作品出自内心需要,即是好的。评断就在于根源的性质,此外无他。所以,尊敬的先生,我别无建议,惟有一条:走向内心,省察生命源起之渊。是否必写作不可,在那源头,你将会找到答案。答案如何,都去接受,不必解释。或许答案表明,你确有艺术家的使命。那么,肩起命运,担起重负与伟大,别去关心外界的酬报。创作者必须自成世界,在自身及相关的自然里,得到一切。

 

又或许深入孤独,探问自我以后,你不得不舍弃诗人之愿。(那也足够,诚如前面所说,若觉得不写作也能活下去,那完全可以不写。)即便如此,我请你默思内省,也并不徒然。不管怎样,从此你会找到自己的生活道路。但愿那美好,丰富,阔大。祝福尽在不言中。

 

我还该说什么呢?一切都本其自然。最后我也只能这样建议,在发展中静穆成长。最妨碍成长的莫过于朝外界看,期待答案。要知道那些答案,只有你的真心实感在清寂静谧之时,或许才能给出。

 

我很高兴,在信中见到荷拉捷克教授的名字。对于这位可亲的学者,我多年来满怀敬意,感激不已。劳你替我向他致意。他至今还念起我,真正难得。

 

至于你盛意寄给我的诗,现奉还。再次感谢你深挚的信赖。素未谋面,只能冀望这封真诚尽心的回信,能稍作报答。

 

致以全部忠诚与关怀。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1903217日,巴黎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4-1-2 14: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8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8 洗练雅致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6: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知道就不瞎说翻译了。白白姿态摆那样高,到自己译作时,就脸红。要是不记得“羞”字怎么写,就好了。

不过新年嘛,总得有个原创帖,算是新气象。我这是拚将脸皮豁出去了。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有老辈译人的风范。行香一定要坚持下去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2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把这种文风贯彻下去,也能自成一家译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4-1-2 17:44 发表 文笔有老辈译人的风范。行香一定要坚持下去呀。
谢谢屋子老师的鼓励。敬仰前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4-1-2 21:58 发表 很好,把这种文风贯彻下去,也能自成一家译本。
谢谢小即老师先前给的诸多建议。只希望现在好好努力,把德语学好,日后能够读透里尔克,将他的风格更为自然地化作汉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 1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4-1-2 13:52 发表         唉,德语虐我千百遍,我待德语如初恋。没办法。     ..
这是楼主在“九马画山”帖下的发言,我在这里回复更合适:小香对里尔克的诗文如此有感情有研究有心得,真应该受邀来参加几年前在咖啡馆里进行的、小即主持的那次“里尔克读书会”啊。以后有类似的活动定会叫上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1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1-3 19:36 发表 这是楼主在“九马画山”帖下的发言,我在这里回复更合适:小香对里尔克的诗文如此有感情有研究有心得,真应该受邀来参加几年前在咖啡馆里进行的、小即主持的那次“里尔克读书会”啊。以后有类似的活动定会叫上你。

木兰老师过誉了,哪有什么研究心得,实在惭愧。其实我也该感谢小即老师,是他带来了里尔克。那些时候不愿学德语,我就告诉自己,为了有一天能翻译里尔克,一定要加油把德语学好。现在也还这么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4 14: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文笔好楼上已经有几位称赞过了,只是这样的东西称赞文笔好,不如称赞译笔好,可惜,我又不懂德文。不过,我还是建议,以后水云间贴出翻译作品时,最好能同时贴出原文。即使几个常来的朋友不懂,保不齐潜水的人里就有人懂,忍不住上来说几句,加入讨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14: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4 14:03 发表 呵呵,文笔好楼上已经有几位称赞过了,只是这样的东西称赞文笔好,不如称赞译笔好,可惜,我又不懂德文。不过,我还是建议,以后水云间贴出翻译作品时,最好能同时贴出原文。即使几个常来的朋友不懂,保不齐潜水的人 ...
老师说得是。只是我是对着德文书翻译的,不知网上能否找到德文稿。若找到,一定贴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7:51 , Processed in 0.0769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