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12|回复: 14

[文 学] 转载:做无望的事(作者不详,来源豆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14: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波士顿念书的时候,有个冬天的冷冽清晨,我走过学校小山的石阶,看见一只大眼睛松鼠如石雕般面对着我,我的脚步也没惊动到它。我停下来,蹲下来,跟它对视。它想要做什么呢?作为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类,我闪过一个念头,手里有块面包就好了。现在,我只能跟它对视,无法表达我的“好意”。(表达“好意”很重要吗?)

接着我又闪过一个更愚蠢的念头,如果它是一个人呢?一个乞丐?也许我会叮当响的扔钱(不好意思扔面包),然后像鸽子遇风一样扑棱棱的惊走。(这我都不好意思说是在表达“好意”。----表达“好意”很难,或者说心里有个“好意”很难,除非你觉得这很容易。)

我站起身,从石雕般的松鼠边静悄悄的经过,没有找到任何机会留下属于我的痕迹。(人很想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是不是?)

看到动物狼吞虎咽吃人喂它的东西时,人会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不知你见没见过一群孩子争先恐后喂笼子里的兔子吃东西的热忱,哪怕一眼就能看出那只兔子已经严重超重。做爹娘的,为了让他们高兴,得先掏钱买一份,比较受欢迎的胡萝卜丝儿要比生菜叶子贵一点。等你胡萝卜丝儿塞进去的时候,兔子就不理生菜叶子了,所以最好还是买胡萝卜丝儿。

对人类来说,便宜的生产良好自我感觉的方式,似乎跟食物差不多重要。看孩子喂动物的热忱(甚至虔诚),你就明白了。当然,我喜欢孩子。我喜欢孩子,是因为他们无厘头。他们不会为自己的无厘头寻找理由,或者还不善于寻找理由。(是谁布置了喂兔子的机会?)

当人把多余的食物塞给人的时候,大凡不会有啥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人会避免这种情形,而去喂动物。同时成人会避免让孩子离乞讨的人太近。所以我觉得我们经常在“剥削”动物,让它们生产人类的必需品,不太容易从同类身上获得的。不是牛奶鸡蛋那一类东西。

捐钱让机构做(或捐税让机构做)要好很多----你必须要避免那种人跟人的直接接触,才能让那堆多余的什么东西更高效的生产出良好的自我感觉。“不接触”允许你过滤掉所有的PM2.5,你又可以呼吸让你健康长寿的纯净空气了。

但通过动物来生产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不那么容易,除非你认为这很容易。如果你给一个拯救动物基金会捐一大笔钱,你可能会在远望中充满良好的自我感觉。在你脑海里会隐隐约约出现许多只流浪狗终于过上安逸生活的图像。可你不太会有勇气去收养一只经历了太多沧桑的流浪狗或笼养狗,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能一辈子都会对人不信任,躲避,甚至有不可”矫正”的行为问题比如撒尿或者吠叫。就算你再“关心”他再“宽容”他,可能也无法再“感化”他。(人都希望“感化”别人对不对?)你为他做了很多事情,你期待他的感激,你期待他像别的“正常”狗一样对你亲热,可他却对你冷漠。(人都希望别人“感激”他对不对?)你会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个念头----“你这不知好歹的东西”,“你这没有希望的东西”。你压抑下去,那个念头还会冒出来,你压抑下去,那个念头还会冒出来。所以还是不要开始的好。

这就是“不接触”和“直接接触”的区别。

你不可能“直接接触群众”或“直接接触人民”,你只能“直接接触”一个狗生或人生。你“直接接触”一个狗生或人生的时候,你也是在作为一个“动物生”或“人生”被“直接接触”的。

不以“感化”那条狗作为目的,只是无厘头的说,好吧,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帮他继续生活下去。做好准备,忍受他无穷无尽的躲避和不信任。这就是我所想的,做无望的事。

其实也不只是收养流浪动物的问题,养宠物也是如此。你要给一条狗一个生活框架,让它仰赖你的给予和关注生活----你根本不知道你做的是不是一件“好事”。你知道那条狗有很多”不幸福“的时候,你知道你并没有让他特别“幸福”,你不是什么完美主人,或者“主人”注定不是个什么好角色。“养了就是养了呗,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理由养”。它成为了你的镜子,时时照到你的样子。

“直接接触”总能让美好的东西变成一地鸡毛,包括自己。做无望的事,就是在“直接接触”的状态下做事。

我之前说过“杨柳风”这本童书,很温暖的动物小说,爸爸讲给因病失明的儿子听的。但我一直忍着没说的是,据介绍说,他儿子在十八岁的时候还是离开了爸爸,而且是自杀。那位爸爸所有做过的事情,那本书,那些故事,那些在一起的时间,是不是失败了呢?是不是一定要有“效用”----能“有效”的保持孩子“心理健康”才不算失败呢?(所有的家教秘诀早教秘诀不就是为了“有效”吗?)也许是的。对那位爸爸来说,他一定会承认这个”失败“,这个对他人生意义产生威胁的”失败”。他不会说,“失败”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他不会说,不论如何失败,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意义“很重要吗?对良好的自我感觉来说是的。)他做事情的时候,是不考虑”人生意义“的。不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让他的故事更温暖。不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让任何故事更温暖。写故事也是在做一件无望的事。

这两天,我的脑子里一直执拗的盘绕着甘地的话:人生是一场实验。这意味着什么?我忽然发现,实验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呀。人生是一场实验,意味着最终人生是可能失败的,而自己只是一个教训。不用说什么我在某些方面是失败的,而在”人生意义“上是成功的。

最近关于“波士顿”的那个争论,好多是关于学雷锋做好事的。看上去好像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的模式就是比我们搞得大,铺得开,有“效用”。我来讲一点不同的模式吧。也有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比如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去一个全纳学校做助教至少几年(不是几个月,而且没有限期),每天跟一个接近成年人那么大的自闭症少年(长得比他还高)朝九晚三生活在一起。当然他的收入是可以的,能获得一份“正常”生活,甚至过得还不错。但他每天的工作很少有什么让他激动的地方。我敢说没有多少人能耐得住这么“枯燥”的工作----估计不比流水线好玩。如果一个3岁的自闭症孩子,你天天教他/她,还会梦想着有一天出现什么奇迹,他/她“正常”了,他/她甚至“超常”了。对于一个15岁的严重自闭症少年来说,你已经很难在他身上保持梦想了。更多的,你是在和他相处,在陪伴他。一天一天,他看到你会高兴,会在放学回家的时候忽然给你一个紧紧--太紧--的拥抱(本来只给妈妈的),会跟你形成交流的“小暗号”,别人不知道的。但你不能再期待他按部就班的在语言或认知上“发育”到另一个水平,你会担心他离开了你,或者不再上这个学校以后该怎么办,你会担心他妈妈先走了该怎么办。你每天的日子会过得极其重复而没有新奇,你的语言大部分失效。如果讲求“效用”,那么你应该去教许多小朋友语文,跟他们分享英国文学和哈姆雷特的魅力。或者去参加创业团队嘛。

这是一份”直接接触“的工作,再直接没有了。这是一件无望的事,再无望没有了。

那位年轻人还讲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喜欢法国文学。那他为什么会选择一份让美丽的语言失效的工作呢?我觉得最傻的事情就是当记者的人跑上去问他一句,“请问你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答案重要吗?答案重要吗?----除了回答“我要寻找人生的意义”,你还能想像别的答案吗?既然你知道了你为什么还要问?)

你就不能隐形的旁观,记下他一天做的所有的事,以及他一天说过的所有的话吗?(其实他每天还是说很多话的,对他的自闭症学生----许多都是在自问自答。)

甘地喜欢工作。但他在跟病人产生关系的时候,做的事情是”护理”而不是”治疗”。“护理”是在无望的时候还陪着。那个人已经无力对你表示感激了,只能对你发泄他/她的痛苦。

我知道自己很少用这种“不太好”的态度跟人说话,不够温暖,不够圆润。我不该传达这种“负能量”的。大概我也急了吧。

能不能留块空位子在心里最高的地方,别用“意义”和“理论”去填满呢?占了那块位子,才是最重的暴力,不管是体制的还是个人的。
发表于 2014-3-13 2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态度,接近禅宗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是有境界的和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3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此文为我而转的感觉。我就是老爱想“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概是比较偏。我倒没有被许多“意义”占去思绪,最触动我的一句是:他在跟病人产生关系的时候,做的事情是”护理”而不是”治疗”。“护理”是在无望的时候还陪着。那个人已经无力对你表示感激了,只能对你发泄他/她的痛苦。
PS解释下为什么来源豆瓣还作者不详的问题。这篇是我的一个同学在QQ里转载的,她并没有注明作者,但是注明是转载。而我从一句“最近豆瓣提到某某词就敏感”,知道此文多半来自豆瓣。但是,由于我和转载者并不相熟,也并不确定她本人是否上豆瓣,追问她作者是谁,近乎无礼。如果水云间有人上豆瓣,应该可以查到作者(我的豆瓣账号已注销多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0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正文呢,先看了回帖,然后搜到了这篇文章,直接选一段百度一下就好啦。豆瓣阅读权限是开放的,并不是要有账号才能看。

晚点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08: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萃玉 的帖子

豆瓣帐号注销了,不可惜?曾经靠着它,遇到了小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0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萃玉 的帖子

谢谢萃玉君转载。这篇总让我想到修女特雷莎、歌手丛飞。转来几句特雷莎修女的只言片语吧。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欧阳柳 于 2014-3-14 01:31 发表 没看正文呢,先看了回帖,然后搜到了这篇文章,直接选一段百度一下就好啦。豆瓣阅读权限是开放的,并不是要有账号才能看。作者也在上海呢。http://www.douban.com/note/325340424/晚点看。
借柳柳的福气看了作者写的其它文,还是觉得此文最佳。
柳柳晚点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3-14 08:36 发表 谢谢萃玉君转载。这篇总让我想到修女特雷莎、歌手丛飞。转来几句特雷莎修女的只言片语吧。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 ...
我觉得丛飞的例子不典型,因为他做的事并不是“无望”的,相比之下卢安克是否更恰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3-14 08:33 发表 豆瓣帐号注销了,不可惜?曾经靠着它,遇到了小柳呢。
不可惜,我不喜欢网络。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2 明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24 , Processed in 0.0574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