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69|回复: 14

[原创文字] 关于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4 17: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仔细想想,世上存在“交流”这种事物,还真算得上是个奇迹。人与人生而不同,意识又被分隔开来,各自独立地存在着。隔阂本是自然,彼此无法知晓对方的想法,感觉对方的感受,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曾试着去细数一次成功沟通成立的前提条件,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因为这些条件太过繁杂和细微,又太被我们看作理所当然。“正难则反易”,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总是这样说,或许我应该尝试一下反证法,瞧瞧哪根积木一旦被抽去了,玩具大厦便会轰然倒塌。 
  设想一位天生的盲人,如果命我向他描述“红色”,我该怎么说,我又能怎么说呢?或许我会跟他讲,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玫瑰的颜色,是“前方危险”警示牌的颜色。红色让人联想到激情,它会让你躁动不安,想要让某件事情马上实现。红色让你觉得危险,仿佛再迈进一步,那颜色变会成为你自己喷洒而出的灵魂。红色就像摇滚乐,像热恋...... 我还可以为他举出成百上千的描述和比喻,他也会因此而了解越来越多“关于”红色的信息。但我永远无法让他亲身感受到,究竟,什么是“红色”本身。因为他的感官,我永远也无法代替。在这件事上,一切沟通的企图都显得相当滑稽。实际上,只要他没问我颜色究竟是什么东西,我都觉得谢天谢地了。  
  好吧,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感官正常,没有缺失的不是?总有一些感觉是可以用来交流的,毕竟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世界,对不对?那好,现在来设想另外一个情境。有这样一个病人,他的视觉系统先天性地存在罕见的错乱,在他眼中,天是红的,血是蓝的,小草是黄的,蜜蜂是绿的——可见光谱中的一切颜色在他的眼中都均匀并且无缝地颠倒过来了。作为一名医生,你想要治疗他的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其知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忘记交待了,这位病人的脾气如此倔强,以至于在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他压根不会有一点承认自己是病人的想法。那么,医生,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使他认清真相呢?或许你会说,听着,天空是蓝色的,不是红色的,血液才是红的,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搞反了。他一定会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你说,我知道天是蓝的,这我三岁就知道,你是打算再教我一遍吗?你忙解释道,不,不,你说的蓝色跟我们说的蓝色不一样,因为你的色觉是反转的,跟正常人不同,所以天空就变成红色了,这样的景象太恐怖了,难道你就一直没有发觉吗?此时他看你的眼神变得更加惊异了,仿佛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刚跑出来的疯子:天是红的?你没事吧老兄......所有人都会说天是蓝的,到底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啊?你还想辩解,却发现越辩越乱。最后,你终于放弃了说服他的努力,因为你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逻辑到他那里都是反过来的,没错,他把红色看成了蓝色,但他也把蓝色叫成和听成了红色。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自洽的,天衣无缝。 其实笔者在这里使了个坏,因为这样的一个“病人”,你压根就没有可能发现他。仔细想想,不是这样吗?在生活的所有方面,他都会表现得完全正常。除非钻进他的大脑里,否则你永远都没有机会知晓“原来他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啊”。再进一步说,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病人”,而你对此还一直浑然不觉,毕竟你一直表现正常,也没人能发现你。如果继续说下去,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病人”,而且还各自患着各自版本的“病”,天空在我眼中是红的,在你眼中是黄的,在他眼中就变成绿的的,就算这样,我们还以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呢。  
  想象一下这幅画面,还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呢。不过再想想,其实也没什么,毕竟红绿灯不会因此而失去了效用,画家的作品也不耽误继续被人欣赏和称赞。只是“红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请读者不要认为以上的一切只是思想实验,跟现实毫无关系。实际上,医学已经发现,人类经由眼部神经输入大脑的图像本就是上下颠倒的,只是大脑在内部又将图像进行了处理,使其重新倒转过来,我们才看到了正常的图像。据此有人推测,婴儿眼中的世界很可能就是上下颠倒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大脑逐渐将其修正了过来。而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一个人长期保持倒立的姿势,那么他的大脑就会适应那种颠倒的世界图景,等他恢复正常的站立姿势时,他会看到眼前的一切反而都倒转过来了。对此笔者很久以来就幻想着能够体验一次,可惜每次没等到大脑发生变化,脖子就已经罢工了。 
  笔者讲述这些,都是为了表明一个观点:不同个体间的交流确实存在,但是交流能够到达的深度和层次却存在着一个极限。至于这个限度有多远,到底在哪里,还望坛中各位各抒高见了。
[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邦兄 于 2014-4-4 18:03 编辑 ]
发表于 2014-4-4 18: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我挺有同感的

那个颜色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 我也一直奇怪 人们何以确定自己看到的颜色和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
但是呢 我觉得我这么怀疑是小觑了科学

还有就是那个颠倒的
我记得这个不是高中学过么。
不过自动调整这个说法倒是第一次听说呢。很难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1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设想一位天生的盲人,如果命我向他描述“红色”,我该怎么说,我又能怎么说呢?或许我会跟他讲,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玫瑰的颜色,是“前方危险”警示牌的颜色。红色让人联想到激情,它会让你躁动不安,想要让某件事情马上实现。红色让你觉得危险,仿佛再迈进一步,那颜色变会成为你自己喷洒而出的灵魂。红色就像摇滚乐,像热恋...... 我还可以为他举出成百上千的描述和比喻,他也会因此而了解越来越多“关于”红色的信息。但我永远无法让他亲身感受到,究竟,什么是“红色”本身。因为他的感官,我永远也无法代替。在这件事上,一切沟通的企图都显得相当滑稽。实际上,只要他没问我颜色究竟是什么东西,我都觉得谢天谢地了。
   天生的盲人开始学习时,头脑中一片混沌,是不应该从“颜色”或者“某种具体颜色”开始起步的,难度太大,不啻于建设空中楼阁。想起我小时候通过广播听的长篇小说《海伦凯勒》,安妮老师刚开始教小海伦知识时也是艰辛异常,海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安妮发脾气暴怒,因为不知道这个老师为什么忽然藏起她的布娃娃——其实老师是想教她学习一个单词。直到有一天,安妮把她的一只手拉到水龙头下面,自来水流到她的手上,同时在另一只手上反复写water,那一刻,海伦觉得自己的头脑忽然被一束光照亮了,明白了老师在干什么,老是想让她干什么。 小海伦与安妮的交流、与世界的交流,种种有意识的交流,就此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1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沉默的邦兄 的帖子

欢迎楼主就交流话题继续发表连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19: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不来的人,不是必要的话,一般都避免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08: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默的邦兄 于 2014-4-4 17:57 发表   那好,现在来设想另外一个情境。有这样一个病人,他的视觉系统先天性地存在罕见的错乱,在他眼中,天是红的,血是蓝的,小草是黄的,蜜蜂是绿的——可见光谱中的一切颜色在他的眼中都均匀并且无缝地颠倒过来了。作为一名医生,你想要治疗他的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其知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忘记交待了,这位病人的脾气如此倔强,以至于在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他压根不会有一点承认自己是病人的想法。那么,医生,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使他认清真相呢?或许你会说,听着,天空是蓝色的,不是红色的,血液才是红的,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搞反了。他一定会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你说,我知道天是蓝的,这我三岁就知道,你是打算再教我一遍吗?你忙解释道,不,不,你说的蓝色跟我们说的蓝色不一样,因为你的色觉是反转的,跟正常人不同,所以天空就变成红色了,这样的景象太恐怖了,难道你就一直没有发觉吗?此时他看你的眼神变得更加惊异了,仿佛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刚跑出来的疯子:天是红的?你没事吧老兄......所有人都会说天是蓝的,到底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啊?你还想辩解,却发现越辩越乱。最后,你终于放弃了说服他的努力,因为你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逻辑到他那里都是反过来的,没错,他把红色看成了蓝色,但他也把蓝色叫成和听成了红色。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自洽的,天衣无缝。 其实笔者在这里使了个坏,因为这样的一个“病人”,你压根就没有可能发现他。仔细想想,不是这样吗?在生活的所有方面,他都会表现得完全正常。除非钻进他的大脑里,否则你永远都没有机会知晓“原来他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啊”。再进一步说,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病人”,而你对此还一直浑然不觉,毕竟你一直表现正常,也没人能发现你。如果继续说下去,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病人”,而且还各自患着各自版本的“病”,天空在我眼中是红的,在你眼中是黄的,在他眼中就变成绿的的,就算这样,我们还以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呢。  

 

细一想,确实如此。至于交流何以可能,这涉及的问题很复杂,不妨读一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0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默的邦兄 于 2014-4-4 17:57 发表   笔者讲述这些,都是为了表明一个观点:不同个体间的交流确实存在,但是交流能够到达的深度和层次却存在着一个极限。至于这个限度有多远,到底在哪里,还望坛中各位各抒高见了。

 

“存在着一个极限”,是指所有的交流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量化或描述的极限,现在是要把它找出来?我倒是觉得,极限确实存在,但它只存在于每一次交流中,而每一次的交流成效都受制于各种复杂因素,因此每一次交流的极限也是这些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与其抽象地探讨这个抽象的限度到底在哪里,不如探讨决定每一次交流极限的,是哪些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白水 的帖子

已搜。我现在正需要这样的指点,多谢白水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0: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的个体差异确实存在,但同一物种由于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必然具有经验的共同性。尤其对作者所举的关于色觉的例子。视网膜细胞正常的人对波长为450,525,555纳米的光的经验都是一致的,即区分为蓝绿红三种颜色,至于为什么管这三种经验叫蓝绿红,从语言源头上,是随机无理由的选择,作为后来人,则是社会化的结果,游戏规则,想玩就得遵守。 作者可能过于执着于经验的个体差异,并忽略了人必须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09: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文字是指月的手”,每次想起张乾的这句高论,我都能回忆起他穿着黑色风衣的微佝的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12 , Processed in 0.065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