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1|回复: 2

[文 学] 类矾与苦病 -- 摘自《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4 14: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西小说家保罗·柯艾略借他虚构出的精神病医生伊戈尔之口,阐述了类矾与苦病这两个虚构的心理学概念。自然下面这段文字不符合标准的学术规范,但却精确地令人发指,仿佛句句见血。)
  伊戈尔医生是个天性浪漫的人,他救活了这个几乎被大家遗忘的名字,用它给他诊断出的精神疾病命名。这个发现会震惊世界。
  奇怪的是,没有人说过类矾会致人死命,尽管大多数染毒者可以辨认出它的味道,他们说中毒的过程就像苦病发作。所有人的身体中都有苦病存在,只是分量不同而已,正如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结核杆菌一样。不过当人脆弱时,这两种病才会发作。当人害怕所谓的“现实”时,苦病的发作便有了土壤。
  有些人一心想建立一个外部威胁进入不了的世界,因此严防死守外部的一切,比如陌生的地方或不同的体验,而内心却不设防。这样,苦病从里面开始作恶,直至沉疴难起。
  苦病(或类矾,伊戈尔医生更喜欢这个名字)的侵袭对象是意志。被病魔击倒的人渐渐失去了渴望,不出几年便再也不肯走出自己的世界,因为他们费了千辛万苦才构筑了心灵的堡垒,那里有他希望的现实。
  为了不受外界打击,他们还限制着内心的成长。他们依然上班、看电视、抱怨交通、生儿育女,但却机械地做着这一切,内心激不起半点涟漪,因为这一切都在控制下。
  苦病的最大问题在于所有的感情,恨也好,爱也好,绝望也罢,激动也罢,好奇也罢,都再不会表现出来。过上一段时间,苦病患者将不会有任何渴望。他们既不想活,也不想死。这便是问题所在。

  因此,对于苦病患者来说,英雄与疯子同样迷人:他们对生或死都不感到恐惧。面对危险,无论是英雄还是疯子都表现得毫不在乎,他们不管旁人如何评说,一心勇往直前。疯子自杀了,英雄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这两类人死去了,而很多夜晚、很多白日,苦病患者却可以去评说这两种人的荒谬或荣耀。这是唯一的瞬间,苦病患者有了力量,跳上了自卫的堡垒,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一会儿,他的腿累了,手乏了,便又回到了日复一日地生活中。
  慢性苦病患者每星期只有一次机会能发现自己的病,那就是在周日的下午。那天,他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杂事来舒缓病症,他开始察觉有样东西不太对头,因为那天下午太平静了,就像地狱一般,时间仿佛停滞不前,而他却愤懑莫名,随时都可能爆发。
  但周一来临。苦病患者马上就把病症忘得一干二净,尽管他咒骂说自己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抱怨说周末过得太快。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这个病的唯一优点在于它已经变成了规则,因此无需入院治疗,当然已经开始影响其他人的重症患者除外。大部分的苦病患者可以留在外面,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为他们自己周围构筑的堡垒让他们完全与世隔绝,尽管表面看来,他们正积极地参与社会。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医生发现了力比多,找到了治疗有它大致的病症的方法,并因此发明了心理分析。伊戈尔医生发现了类矾的存在,但他还需证明,类矾的治疗也是可能的。他也想青史留名,尽管从不去想为了这个理念他将要面对多少困难,因为“正常人”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有病,而“病人”却兴旺了疯人院、实验室、研讨会,等等。
发表于 2014-7-4 19: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自杀了,英雄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这两类人死去了,而很多夜晚、很多白日,苦病患者却可以去评说这两种人的荒谬或荣耀。” 很喜欢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2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社会的角度来个病的唯一点在于它已经变成了规则,因此无需入院治,当然已开始影响其他人的重症患者除外。大部分的苦病患者可以留在外面,不会社会造成危害,因自己周构筑的堡垒让完全与世隔,尽管表面看来,他极地参与社会。”

      想到了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叙述(虽然桑塔格在此文中实际是批判了种种社会因素影响下由疾病演绎出的隐喻):

“一种特别现代的偏好是疾病行心理方面的解,恰如它偏爱对其他任何西行心理解。心理学解似乎那些人上控制不了或几乎控制不了的和事件(如染重疾)提供了控制方法。心理学解瓦解了疾病的“”。人须对现行解(它其意味着什么,或,它是什么什么的象征,或,它必如此如此解)。”

“只要‘生理’疾病被看作‘心理’疾病,那它就变得不那么真实了——不过,作为补偿,它变得更有趣了。在整个现代历史中,有关疾病的思考都倾向于不断扩大心理疾病的范畴。事实上,当代文化中对死亡的否弃,部分是因为这种疾病范畴的极大扩展所致。 疾病范畴的扩展,依靠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每一种对社会常规的偏离都可被看作一种疾病。这样,如果犯罪行为可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的话,那么,罪犯就不应该遭谴责或惩罚。而是被理解(像医生理解病人那样)、被诊断、被治疗。第二种假说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可从心理上予以看待。大致来说,疾病被解释为一个心理事件,好让患者相信他们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们(无意识的)想患病,而他们可以通过动员自己的意志力来治病;他们可以选择不死于疾病。这两种假说互为补充。第一种假说似乎在消除内疚感,而第二种假说又恢复了内疚感。有关疾病的诸种心理学理论全都成了一种把责任置于患者身上的有力手段。患者被告示是他们自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自己的疾病,这样好让他们感到自己活该得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33 , Processed in 0.0515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