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9|回复: 7

[原创文字] 一步之遥:事实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9 0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将是一部和《大话西游》一样将被喜欢和反复研讨的标志性电影,只是“将”会需要很多时间来填充当下的不理解。《大话西游》是一种结构和建构的过程,将电影中叙述的地位从幕后提升到与故事同等重要的地位,虽然故事本身已经不再那么独一无二的重要,但注重叙事地位的《大话西游》还是游走在故事的皮肤之上。

而《一步之遥》通过故事的道路,以各种叙事角度钻破皮肤走入了人的意识。

这是一部意识流电影。

《尤利西斯》、《喧哗与浮躁》、《城堡》、《走向灯塔》……

观影过程中,上述的小说不断在脑海逡巡。如果你看过以上的小说,并且对于文学上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有一定了解,那么《一步之遥》的140分钟,你会觉得怎么那么漫长的短暂。

看完之后,这个电影题目真是一个好题目,“一步之遥”,我觉得潜台词是,我们离事实到底有多远?

之所以选择用“事实”而非“真相”一词,理由有两个

——事实,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词语,它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换的,而真相恰好相反。电影《罗生门》无疑是个很好的注脚。《一步之遥》的电影结构,我以为是侦探式的,那么侦探寻找的应该是客观的存在,所以“事实”似乎更适合一些。

——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延伸到了新一届诺奖得主,莫迪亚诺的演讲中对于“碎片化”的担忧。这种历史以及文学上的思考,具体到电影《一步之遥》上,勾勒出整部电影头上的达摩斯之剑:电影中每个人叙述的故事中,哪些才是事实?这点也看出姜文导演和廖一梅编剧的高明之处,他们在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中,让你看到电影中故事的所有可能的面貌,但当你接受到的碎片又多,你将越加无法分辨出哪些才是客观的事实,而哪些是叙述者自认为的“真相”。波茨曼的《娱乐至死》中对于赫胥黎《美丽世界》表现的担忧,就这样被电影生动表现了出来。但是,不要忘记在《娱乐至死》中还有另外一种担忧,那就是奥威尔《1984》,掌权者不给任何碎片只给结果的遮掩事实方法。这也许是此部电影喧闹灯光下阴影的暗示。所以,故事的最重要经历者,一个带着微笑死去了,一个无法记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进行描述事实可能性的人,无疑是掌权者。

那么,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到底离事实有多远呢?

一步之遥?

这一步将有多大呀!

就像电影中被喜剧式引用的名句“选美届的一小步,全世界的一大步”。

细心的观众,肯定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是根据民国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所谓历史里的事件,就那么真实吗?《一步之遥》让我们反思,也许历史中的将比电影中上演的还要戏剧化。只是,我们没有那么幸运,有机会全视角的去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

那么到底怎么来理解这部电影呢?

我想这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各个领域(文学,电影,历史等)的研究批评者来共同完成。就像电影中的杀人事件被各方神圣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一遍一样。这是这个分工越加细化的时代的幸运,我们可以每个角度都研究的很深入,知道的可能越多。但这也可能是这个越发缺乏通才的时代的悲哀,过多分析得出的碎片让我们茫然无措,不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或明或暗的关系。

那么,就请容许我从影视文学的角度再加一些碎片吧,既然故事已经上演,而事实终将掩盖。

一, 电影中的语言
电影无疑最重要的是画面,从电影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最早的“拉洋片”和黑白默片等过程。很少有电影像《一步之遥》这样,对于语言的重视,也许和编剧是廖一梅女士有关,看看她擅长的舞台剧本就可以推算一二。

这部电影何以看出对语言的重视呢?
(一) 人物语言的种类,官话(中国的上海,普通话;上海法租界,法语;大帅所在区是民国军阀,还是租界占领者的代言人,暂无判断,但是吃饭时候使用日语,推测是日本扶植的傀儡军阀,所以所谓官话应该是日本即将在侵华战争的沦陷区推行的,日语),方言(人物家乡话,用偏远地区的话来表达内心感情而不用担心别人听懂,这个逻辑下项飞田的说的越南话也算方言),国际交流语(英语)

为什么这么划分呢?

官话具有权威性,代表着说话者的身份,以被说话者当做生存和显耀的资本。
这就不难判断,为什么在商量严肃话题的时候,都是用的官话。
1, 法租界老大,项飞田,武六,武七在一起商量怎么将武六拍摄,项飞田讲述的《枪毙马走日》圆过去的时候,用的是法语和普通话,在项飞田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对这法租界的老大他需要讲法语,向主子献媚的同时向武六武七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老二的权力。而有趣的是,戏量较少的法租界老大说话法语和普通话相互转化,也是值得体会一番的。除了项飞田的显示身份和权力之外,多了一种向所在国家的讨好(一棍子一个萝卜那种)和灰色的调侃(说着你的话,但讲得内容是不正经的)。
2, 武六和大帅,武七和大帅之间的对话,说普通话的时候涉及到利害关系。而变成家乡方言就是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流露了。这种情感的流露有时候是相互血缘纽带的提醒,比如武六向她爹大帅撒娇提要求的时候,有时候是一种装傻卖萌讨得好感的时候,武七向老爷子大帅献上可以成就自己的计策的时候,有时候是为了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目的,武七老妈齐老师劝武七不要为马走日动心时候一开始说上海话。
3, 大帅的势力到底怎样?电影没有交代,但是通过他们饭桌上进餐前说日语,吗,可以推算一二,前文已有,不再赘述。可见,语言的对于角色塑造很重要,对于故事和故事背景也很重要。

方言,相对于官话来说,是种弱势语言。但是这种弱势是种矛盾的综合体
1, 一方面,我们对说相同方言的人具有好感,历史上关于通过乡音而攀附关系的公案不胜枚举。这种好感,在家人身上尤为明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帅一家说方言的时候,往往是电影中的温馨和喜悦的地方。在不设防的时候,幽默才会在安逸中产生。
2,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说着不同方言的人有距离感,甚至有看不起的情绪。这既解释了,在项飞田面前为何痞子式武七从不讲方言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项飞田动怒的时候说起越南话来。

国际交流语,英语的交叉使用一方面交代了上海当时的国际背景,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国际化”就要来了,眼前的繁荣只不过是战争苍凉前的肆意放纵。可以参考一下历史文献上对于上海孤岛时期的描述。另一方面,是不是在姜文导演在暗示着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上海的个案,也是全世界的一种缩影?我是有这种感觉的,马走日事件不光光是在电影中发生过,现实中早就上演了一遍,而在全世界这样的事件还将继续,诡异,荒诞,而又真实得无以复加。


(二) 以舞台剧常用的场外话,即马走日的旁白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熟悉姜文作品的人可以知道,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场外话的这种方式就已经被运用了。我觉得这样的好处在于,让观众容易明白叙事者的逻辑,并且尽可能的把握故事的关键点,而且也是情节发展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显现出导演的害怕,担心我们可能迷失在电影中,不知所云。
(三) 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台词。
我是个对于台词很敏感的人,觉得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有精彩的台词的。可以借鉴王国维对于词评价的表述:境界有了,妙句自出。比如先前提到的《大话西游》,下线不久的《后会无期》台词也有很多不错,不过“境界”难说。而中国做到非常好的,可能是王家卫的一些电影了,而我首推《东邪西毒》,某种程度上说,《东邪西毒》就是靠着台词撑起情节。

二, 电影中的角色身份及其叙述视角
电影中角色的身份,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暗背景”,隐藏了很多信息。在分析之前,先说一下,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经历了事件,并且给事件增添着新的细节,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事件被制造出来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受控于人物的意志,典型处,就是大帅引渡马走日之后,武六的一石多鸟之计,计计不中。从这点上说,事实已经在人的能力和视线自我繁衍着,那么我们离事实到底能不能接近呢?电影中,表现两年中马走日的东走西藏的黑白侦探图片扫描让人产生悲观的想法。

每个人的身份不一样,他们的立场就不同,而看待事实的眼光就不一样。王阳明早就说过,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色。所以,在每个人的视角里,相同的事件以不相同的方式上演着。这个电影《罗生门》无疑做得非常好。

三, 电影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大帅家庭是个很有意思的范本,尤其关于夫妻俩关于婚姻爱情的论述让人拍手称快。虽然看起来是闹剧,但不是深刻反映了当下的悲剧吗?这个商业意识力量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夫妻俩的对于爱情婚姻衡量的标准让人在笑得同时有深的忧虑。

完颜英和马走日的爱情,武六和马走日的爱情,基本上演了爱情里的各种可能。而这些可能最终都引向悲剧,这是姜文的高明,也是爱情美丽的原因。电影末尾处,马走日说“女人找男人不是为了去死,女人找男人是为了好好活”,男人找女人亦是如此。而这也可以当做这部电影里有关爱情所有的解释,当然也包括大帅的,齐老师的、

马走日和项飞田的朋友关系。最好的朋友的反面,就是最可怕的敌人。项飞田对于马走日的枪毙的执着始于马走日对他的救助。

马走日和武六武七等人的相互利用关系,项飞田和法租界老大关系,主角们和小士兵的关系,这些都是可以做出有趣的分析。


四, 电影中重要的意象以及象征猜想
月亮


女人的大腿

军装

那些反复出现,又鲜明突出的事物总会含有特殊的意义。就像经典的说法,电影中出现的枪总是会响的。

而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象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是托词,而是我觉得这些意象书写出来,就可以成为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怎么好对诗歌做具体的评述?诗歌,往往给人的是一种情感的暗示引动作用。而我看电影的时候,这些意象出现的时候,确实有各种情感被唤醒了。


五, 电影中的电影及其作用猜想
电影中出现了几次黑白影片的形式,作用我猜想有两大类

——莫言小说《蛙》中,小说带剧本的那种作用。一方面,将纷杂的故事以明晰的线路演义一遍,另一方面提供多种视角的可能,以便引导观者自己的想法。

——黑白影片,可能是象征着人的意识的作用,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赞叹这是一部意识流电影的原因。彩色的时候,演义的是生活;黑白的时候,演义的是人们的潜意识。这涉及到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意识,无意识的概念。不做赘述。
六, 电影中雅俗艺术以及象征
电影中出现歌剧这样的阳春白雪,也有选秀这样的下里巴人,两者的对比很有意思。

终极问题是,电影中的故事到底有几个,或者说,同一个故事到底以多少种方式上演了多少遍?

这也许就是要跨出的那一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0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接发草稿 未完版本,希望有机会再写

先说抱歉,发了未完的版本,但是想到以后可能不去写了,就觉得应该像和家人聊聊天样,发一下。

今天忍不住,还是去看了电影。

推荐大家美团购票,去附近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去看,很便宜。19.8

期待大家的观后感哟。如果你也看了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9 1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评论电影,这里不为君剩翼兄是高手,你呼唤一下这两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0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为君和剩翼兄

两位大虾,小弟在此等待精彩影评哟,\(^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0 2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兄和西贝兄弟喊我,本来应该马上答到,可是这两年自打有了小孩,就没去影院看过电影,还是等网上视频出来我看过在谈吧。另外,写影评的话,感觉还是看电脑比看银幕好,暂停和快进快退是必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3: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2014 23:16 发表 白水兄和西贝兄弟喊我,本来应该马上答到,可是这两年自打有了小孩,就没去影院看过电影,还是等网上视频出来我看过在谈吧。另外,写影评的话,感觉还是看电脑比看银幕好,暂停和快进快退是必须的。

期待期待\(^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1 13: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评论:陈凯歌可以拍《无极》,张艺谋可以拍《三枪》,冯小刚可以拍《私人定制》,姜文为什么就不能拍《一步之遥》?我要说,在大师的败笔里边,《一步之遥》是最有水准的。只不过他没有按照大部分观众期待的方式和审美“好好拍”而已。看电影的时候,我居然想到了昆汀·塔伦蒂诺讲故事的一些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0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柳下翚 的帖子

看到论坛上你分析电影的老帖子,虽然没有修改版本,但是原始版本就比我这个好多了,有机会的话,可以就这《一步之遥》谈一谈哟,不为和剩翼两位论坛资深可是已被召唤了\(^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3:58 , Processed in 0.0744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