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69|回复: 30

[原创文字] 《智取威虎山》,经典时尚化的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0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林海雪原》,知道的可能是有岁数的人,而根据其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却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一同坐在了电影院。虽然背景不同,却对于一直被诟病的“主流文化” ,可能有了一定的认同,并且《林》,这样特殊年代的经典,有了时尚化的希望。

徐克的联想词,我猜就是武侠了。这样的思路,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智》虽是战争片,到是有着武侠片的结构和意味。刀光剑影的慢镜特写换成了,子弹火药的神奇演义。大众可能感觉这是徐克的特色,不过看过《林》的朋友,会觉得徐克只是拍出了应有的模式。

那么就要交代一下《林》的背景与特色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价值30分的专业大题,就涉及到《林》的分析,并且延伸到当代中国“通俗小说”的特点分析。这虽然与北大当代文学领域代表人物,李杨先生的研究方向有关。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研究重镇的北大出此题目,是否有某种象征意味呢?比如,主流评论者们试图纠正眼下通俗小说,城乡结合处集市脏乱的现状(尤其是网络作家富豪榜出来之后,网上小白文泥沙俱下的可怕景象),而借鉴《林》这类经典的模式就是一种可能?这当另表一枝。

《林》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新政权寻求其合法性,并试图建立想象共同体,在文学上的尝试。让大众在喜闻乐见的革命故事中,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所做之事的合法地位。当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最为大众接受的民国武侠,唐传奇,魏晋志怪等一类文学作品成为毒草之后,这一类文学作品积累下来的势能还是影响到了,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以延安讲话为指导的文学作品。

这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显现出当时为沦为政治附属工具的文学时,书写作品的写作者们的背景和写作能力的凄凉状况。根据洪子诚先生提供的资料,可以惊讶的发现,大多数此时的作家是小学学历,即使有些是大学背景,不过那大学的含义却是值得思量的。

说了那么多,无非感叹下,当经典如《林》被人遗忘,而样板戏似《智取威虎山》的,早已避而不谈的状况下,我们似乎在这部时尚化大片中看到了某种希望,只是这希望透着危险。

好似在黑路上走惯了,突然迎面来了光亮,第一反应自然是闭眼,暂时失明中感到光的好处,不过当睁开眼睛,适应明亮之后,却开始害怕起鬼影重重的黑影来。而那未照亮的地方,更是透漏出不可知的可拍出来。

这是幸事,还是我们的不幸呢?

在习惯的黑暗里我们感到安心,在突然的光明中却畏惧起来。

不过,想必有所畏惧总是好的,如果一直这么黑着走下去,在安然中也许就掉到下一步的断崖深渊了。当看到这断崖深渊后,虽然一时茫然无所起来,但这光亮似乎范围会大起来,并让我们最终找到出路。

似乎有这样的定律,当困难被认识到,那么离解决问题,然后出现转机的时刻也就不远了。

就像电影《智》中,杨子荣发出的信息,从鹰嘴崖偷袭威虎山。收到任务的人民解放军虽然也苦于其路难,难于上青天。但坦克还是说了,他这么说,是相信我能找到上山的路。

电影里的传奇们自然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几十人的一小撮最终还是在切豆腐的爽快中完成胜利的狂欢。

现实中的我们应该是会在这危险的希望中,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来。小岔分径的路途,可能相逢,不过,就此离别的人们,请相互珍重。

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任需”保重”!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0: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美团学校附近爱琴海电影院,《智取威虎山3D》,19.8元。

看后有些感触,凌乱不成形。索性记录下来,好让各位帮我改改。

水云间,发下《一步之遥》的影评之后,我开始涉及到影评的书写。这是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在完全没有经验的基础上,仗着读了些文学作品和相关评论的胆子,做起这个事情。

一方面,觉得水云间是俺家,就大胆一些。一方面,觉得文学和其他方面都是相通的,好比武侠中打通任督二脉,那么各家武功招式只是外在的好看而已。

当然当然,我现在任督二脉还是堵塞阶段,好在,水云间就有高手,甚至不世出的强人。就不点名道姓的溜须拍马了。

希望大家可以拍砖,提出意见,小子如我,打算今后凡是电影,音乐,自然还有书籍,看了有感触,就胡言乱语写上来。

白水君,麻烦您粗略把关,我一开始都发在此间的《原创文字》,但如果您觉得这是个人牢骚,博得一时痛快的闲言碎语,就帮我重新划分到水区,先行谢过。

相信,每次划分过去,都将是对我的勉励。也说明,我已经有了进步,将有新的高标准。

所谓,发乎上,取乎中,想必如此。

如果,电影方面的高手,不为君和剩翼君,可以不吝言辞的批评教育一番,那么感激不尽。

想起,香子,应该是香子吧,发起的读书活动,就是很好的事情。那么,我也号召大家,不妨和我一样厚一点脸皮,如果平时有什么感触,也写写,然后大家一起聊聊。

我想,这样水云间会有更大的意义。当然,现在已经有这样的状态了,在此,我只是庸人赘语一番,权当小孩撒娇,想博君一笑而。

是为记,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即兄,记得批评我写的小诗,不知道那些能不能称为诗呀,谁让我脸皮厚,暂且这么命名那些只言片语。有劳有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5: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贝惑 于 2015-1-2 00:50 发表  相信,每次划分过去,都将是对我的勉励。也说明,我已经有了进步,将有新的高标准。

所谓,发乎上,取乎中,想必如此。

如果,电影方面的高手,不为君和剩翼君,可以不吝言辞的批评教育一番,那么感激不尽。

呵呵,那我就先挑几个毛病。首先,那句古文的原文是“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很多人也习惯说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说的是学习模仿要取法最高明者,因为即使取法最高明者,最后因主客观因素七扣八扣,结果也就能达到中等。说的是这个意思。呵呵,要是想你写的这样,“取乎中”,那还搞个什么劲呢?:)

再有,“君”这个字,一般是平辈间尊称或对晚辈表示客气时用,你用来称不为和剩翼这两位就不太合适,不为是老师,剩翼是高年学长,你称“不为师和剩翼兄”才是正办。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要是真的上了北大,到那边跟老师和高年级学长也开口君闭口君的,轻则人家嘴上不说心里鄙视,鄙视你不文无礼,重则脾气大的骂你一顿,你也得受着。所以,想了一想,虽然咱们这个论坛是个很宽松的地方,可以不太讲究这些,但这个事儿我还是应该提醒你,毕竟,你以后要打交道的可并不全是这个论坛上的人:)

至于,你的文字是放在水区还是放在这里的原创文字类里,这个由你自己来掌握就可以。如果你觉得只是随手写的,写出来主要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那么放在水区即沧浪亭里更合适一些;如果你觉得写出来的文字在形式上比较用心或主要是为了交流思想,那就放在书院这里的“原创文字”类好了,这点由你自己来掌握,管理员一般不干预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5: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右边是剩翼兄和不为君谈电影的一个帖子,不妨一看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782&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5: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主楼西贝兄的帖子正文。《智取》这个电影我还没看,但我恰好属于西贝兄说的对于《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有记忆的一代人,所以对这个话题有一定兴趣。关于徐克拍的这部《智取》,在微信朋友圈里已看到了好几篇评论文章,褒贬都有,这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一篇文章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g1NjA2NA==&mid=203456736&idx=1&sn=a5b9a3843a24144d6271ef59010279e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这其中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这一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旋律小说大批涌现,林海雪原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它读来更像武侠小说而不是革命史诗。曲波没有受过规范的写作训练,他自幼酷爱《说岳全传》 《水浒传》等古典小说,能像说评书一样给人绘声绘色讲出来,甚至能大段背诵,无师自通形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写作风格。”

事实上,我少年时代通过收音机收听到的抗日题材、革命战争题材的评书或小说连播,有很多都带有这种特色,我称它们为“准绿林小说”,它们在美学特征上都跟《水浒传》有相通之处。而徐克又恰是拍武侠电影的大师,因此,他选中《智取威虎山》这部红色经典来改编,也许跟这部小说本就具有“更像武侠小说”的特色,不无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8: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标题中的“经典时尚化”这种提法还可以再推敲。《林海雪原》或《智取威虎山》算“经典”吗?这就要看经典这个词如何来界定了。如果要说经典,也是某种特殊意义上的经典,这类作品,现在似乎更习惯于 用“红色经典”来指称,愚以为,大文标题里用“红色经典时尚化”这种提法,可能更准确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谢白水师。在帮柳兄改词编谱的间隙,看到老师详细的分析,感动受教。我电脑上再容我胡言几句。这里现说谢谢。希望大家有时间多批评我,这里我即当作家,也盼望可以成长。多谢白水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23: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4-1-2015 15:18 发表  呵呵,那我就先挑几个毛病。首先,那句古文的原文是“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很多人也习惯说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说的是学习模仿要取法最高明者,因为即使取法最高明者,最后因主客观因素七扣八扣,结果也就能 ...

1,我说的,发乎上,取乎中。想表达的是,如果目标是上等,那么也去会有中等的收获。那么言下之意是,如果发乎中,那么只有地下的收获。也即,立志要高远,即使虽不能至,也心向往之。并且往往会有不错的收获。



2,自己虽然嘻嘻哈哈,其实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比较重感情。只和谈得来的人天高海阔一番,南卓兄可能了解。

所以一向不知道怎么互相称呼,尤其是尊称谦辞之类的,每每涉及,头也痛。老实说,很担心,以后怎么给小孩子介绍亲朋好友,我自己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那些有时突然出现的亲戚,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亲人尚且如此,可想对于社会交往,我是多么差劲。所以宁愿躲在小楼成一统,看看书弹弹琴,混个逍遥,也就脱离了社会人群。所以交往起来,要不不说话,呆木头,要么胡言乱语,酒后更是发起大水。希望各位不要生气,如果有时犯了口忌。也会努力修改,望白水师可以指点一二。

3,白水师,这么说我就明白一二了,水云间我是新手,有时想要说东道西,又怕扰了已有的沉淀,所以不停地说,这里如何,我又如何,其实是为自己壮胆开拓。好在大家真的没有生气,而且寒凝姐,南卓兄等等,私下也好心帮助。以后,还会想到就来,难免言辞举止唐突一些,望海涵指正。谢谢!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2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4-1-2015 15:23 发表 右边是剩翼兄和不为君谈电影的一个帖子,不妨一看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782&page=1

已经拜读,觉得我和前辈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这是前进的空间与希望。那么,加油吧,西贝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1:15 , Processed in 0.0713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