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12|回复: 10

[原创文字] 城市牢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2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牢笼

 

一月,动车开往哈尔滨。进入东北平原后,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为细细白雪覆盖,间或漏出成条状的黑土。越往北开,雪层越厚,露出的黑土越少,终至满眼望去,山坡起伏间,白皑皑一片,可谓“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后,映着掉光了叶发黑的树,和偶尔出现的村庄,动车继续向前,雪少了,平原没了,路越来越多,等摩天大楼一幢一幢闯进视野,就到了哈尔滨。


IMG_4031.JPG

小时候看《东北一家人》,只记住了哈尔滨的冷和那个小饭馆;等到了哈尔滨,理所当然的十分陌生,又觉得出奇的冷。朋友接我,从哈尔滨西站打的去宾馆。宽广的马路旁边,很多高高的在建住宅楼盘,都在三十多层左右。经过一所大学,主楼宏伟壮丽,仿佛夜幕下的巨人,感觉自己是小矮人,不小心进了巨人国。再经过一所大学,又是如此。及至后来看得麻木了,等到了宾馆,就觉得七层来高的小楼,分外亲切。


第二天下午,朋友陪我去逛中央大街等哈尔滨著名景点。事先只从文字上了解过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等,不曾见过图片。想象中,所谓中央大街,必然街道宽广,人来人往,两旁商厦林立,大街在冰雕、夜灯中辉煌绚丽。我们先坐公交到防洪纪念塔广场,走了一段路,进地下通道,逛了一会儿地下商场。出来后,我问朋友,“中央大街呢?”朋友说,“回头看,后面就是。但咱们先去松花江看看,回头再来”。我答应着,略微转头看了看,很多人往那头去,一条很普通的街,阳光被大楼挡住了,街道远看起来黑乎乎的。我想,中央大街大概就在这条街后面吧。


松花江,千里冰封,许多冰上娱乐场所开设其上。游客、哈尔滨人,在打冰陀螺,在玩爬犁,拍照、溜冰,坐狗拉雪橇,玩冰滑梯,或者闲逛,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远处,几辆小汽车在冰上奔驰而过。实在蔚为壮观。南方冬天池塘里能结冰,就已经很不错了。再拿北京后海冰场比来看,真是大巫见小巫,可笑服务、设施都那么差,在北京竟还是个宝——哪有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得惊心动魄。实在太爱这千里冰封了,恨不得上去打两个滚——貌似这还是东北有名的“滚冰”习俗,寓意“滚病”。


离开松花江,登上防洪纪念塔广场,沿江堤走了一段。原想去看看没有娱乐设施的江面是如何壮观,可惜走了好久,发现哪儿哪儿都是各类冰上场所——还看到出租雪狐抱着拍照的——只能作罢,期望之后登上跨江大桥再看。又往回走,江堤对面,一街之隔,一排排商厦大楼挡了阳光,把影子投在江堤上。我们急速走过,因为阴影里的江堤阴寒刺骨,冷得扛不住。等到了开阔处,阳光一照,又不觉得那么冷了。


终于要去中央大街了。我们冲着来时的反方向走去。才走进那条我觉得黑乎乎的街,朋友说:“这就是中央大街了,不错吧。”


“额,好吧。没有我想的那么‘中央’啊”,我在心里瞎嘀咕。抬眼望去,两旁商厦林立,冰雕也有,人潮也算汹涌,虽然夜灯还未上,但是,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宽广。大街两旁多是旧式建筑,也许因为年代久远,所以街道有些狭窄。我抬头向前、向上望,四处可见摩天大楼,灰蒙蒙的天空下,十分的压抑,便又觉得这中央大街不是那么的中央大街了,有些失落,不过更多的是压抑——这大街像是被周边大楼裹了起来,连着我也是,透不过气。


第三天,在哈尔滨又到处转了转,那股在中央大街缠上我的压抑感越来越强。这城市的高楼太多了,又高,建筑风格又崇尚宏大——也许“高、大、上”只突出了“高、大”,没有“上”的领悟。北京的高楼与之相比,显得更为低调,比你高,但风格简洁、清爽,窗户开得小,或者就全是玻璃外墙,通透明亮。但哈尔滨的不是,多以实打实的黄褐色外墙为主,窗户开得长,直插天穹,像压抑、厚重的塔——忍不住让人想起香港那杀气十足像把剑的中银大厦。百度百科说,哈尔滨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我以为,现代的哈尔滨已经给自己建起了城墙,不信,无论身处城市何处,你抬头看看四周的高楼——这墙高的像《进击的巨人》里的高墙,又像《中国长城建造时》里的重重宫殿,像牢笼,不知道人们能不能突破重围。而据说,这些楼都是在近几年内建起来的。


abbr_e514154d7421d40ff50666c6fcc800c7.jpg

(网络图片)

我问学医的朋友:“哈尔滨是不是很多人有抑郁症啊?”

“对啊,可多了。因为太冷了。”

“呵呵。”


离开哈尔滨后,去了长春。车上,白雪平原又回到视野里,哈尔滨的压抑感慢慢散去。


去东北的初衷,是想暂时离开灰蒙蒙的北京,去看冬天的雪。在长春赶上一场小雪,非常兴奋。雪落下时,走在外面,感觉天地都清净了,心里非常舒服。


IMG_4037 (1).JPG


后来又去了沈阳。去之前,大家都告诉我,沈阳是大都市。一出火车站,果不其然,迎面而来的太原街,繁华热闹,人声鼎沸。逛过沈阳故宫后,去了附近著名的中街,之后又去了金融中心那边,感觉和北京差不多,一样的高楼大厦,就是中街多了些旧式建筑。


沈阳太原街

沈阳太原街

(沈阳太原街)


所以,益发觉得大都市,就像一座座城市牢笼,把自然锁在了外面,把人困在了里面。我们慢慢丧失离开城市的勇气,因为依赖很多东西——但还好,我们现在还在向往自然——假如有一天,人类历史发展到了某种地步,比如阿西莫夫《钢穴》里描写的那样,人类把自己固定在“大城”里面,享受一切人造的群居的生活,而开始畏惧自然,那才真是悲哀。


城市应该更多一些自然气息,把自然和人居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才应该更美丽,更让人向往——听说南方有很多这样的城市。所以,从东北回来后,我决定离开北京,开始鼓起勇气突围,从城市牢笼突围,从心理牢笼突围——人要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回归自然,与自然同化,才不失为一种突围,起码离自然天性更近了些。

[ 本帖最后由 南卓 于 2015-1-16 23:12 编辑 ]
发表于 2015-1-17 1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要离开北京了,南卓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也有不少相对自然、质朴的地方。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市内市郊还有很多。哪怕身在大城市,只要愿意走近大自然,途径也还是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默的邦兄 于 2015-1-17 11:01 发表 真的要离开北京了,南卓兄?

北京几个说好的offer因为各种原因算是黄了,所以准备来年去南方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2: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1-17 11:10 发表 北京也有不少相对自然、质朴的地方。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市内市郊还有很多。哪怕身在大城市,只要愿意走近大自然,途径也还是很多的。

对,其实还是心态问题,陶渊明还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不过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20: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南卓 的帖子

大丈夫志在四方,趁年轻四海闯荡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现在人们出门远行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愿意耐心地用文字记下点点滴滴的越来越少,多数都是拿数码相机或手机一拍了事。而文字,和图片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16: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南方吧,深圳就不错。离开霾都,你现在离开沉没成本还不高。在南方也可以大展拳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1-19 20:53 发表 大丈夫志在四方,趁年轻四海闯荡是好事。
哈哈,我也这么想的,不问前程,先去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1-19 21:39 发表 写的好。现在人们出门远行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愿意耐心地用文字记下点点滴滴的越来越少,多数都是拿数码相机或手机一拍了事。而文字,和图片是不一样的。
谢老师夸奖。我出去玩,一般都去有朋友的城市,也很少去景点,就看看城市,和自己见过的、看过的做做对比,这样瞎想的就比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1:03 , Processed in 0.0695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