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18|回复: 16

[文 学] 《夷坚志》二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7 21: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夷坚甲志卷一 刘厢使妻  

    金国兴中.府有刘厢使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余.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赀建孤老院.缘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铁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许.方举刀断其筋?.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俨然.如是者三.流血被体.众人力劝而止.明日举杓间.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复如故.精明异常.众皆骇而怜之.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时金国皇统元年.即绍兴十年庚申也.



夷坚甲志卷四 陈五鳅报  

       秀州人好以鳅为干.谓于水族中性最暖.虽孕妇病者皆可食.陈五者.所货最佳.人竞往市.其徒多端伺其术.不肯言.后得疾.踯躅床上.才著席.即呼謈.掖之使起.痛愈甚.旬日死.遍体溃烂.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鳅为盐所蜇.不胜痛.宛转奔突.皮为屑所伤.盐味徐徐入之.故特美.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时云.


4月28日编辑:

夷坚甲志卷一   刘厢使妻  

        金国兴中,府有刘厢使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余,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赀,建孤老院,缘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铁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许,方举刀断其筋,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俨然。如是者三。流血被体,众人力劝而止。明日,举杓间,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复如故,精明异常。众皆骇而怜之,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时金国皇统元年,即绍兴十年庚申也。



夷坚甲志卷四   陈五鳅报  

       秀州人好以鳅为干,谓于水族中性最暖,虽孕妇病者皆可食。陈五者,所货最佳。人竞往市。其徒多端伺其术,不肯言。后得疾,踯躅床上,才著席,即呼謈,掖之使起,痛愈甚。旬日,死,遍体溃烂。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鳅为盐所蜇,不胜痛,宛转奔突,皮为屑所伤,盐味徐徐入之,故特美。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时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2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中文学院毕业生论文答辩,两个同学写《夷坚志》,读了一些他们列出的材料,对这部书比较感兴趣。商贸习俗也好,因果报应也好,简练生动,令人爱读。陈五不肯泄露他的商业机密,被论文作者认为已经初具专利保护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0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争施金帛院宇遂成"当断句为“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才便于理解一些。 2.“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或“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很有意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前者我便理解为一天之内完成“尽散其奴婢”这件事,后者便是:有一天,尽散其奴婢。 3.“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当断句为“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 4.“奴婢数辈”,原来“辈”可用为量词啊,也算增长知识啦。《新唐书·崔戎传》:“至兖州,鉏灭奸吏十余辈,民大喜。”“辈”是指“个、位”,“奴婢数辈”就是奴婢数人。 5.“所货最佳,人竞往市”,语言真是丰富,“货”和“市”都同时具有买和卖的意思,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义则单一化、具体化了,还显得用词有变化。甚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0 高质量回帖
白水 + 10 赞高质量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1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日月光华 于 2015-4-28 09:44 发表 1."争施金帛院宇遂成"当断句为“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才便于理解一些。 2.“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或“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很有意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前者我便理解为一天之内完成“尽散其奴婢”这件事,后 ...

哈哈,光华兄是不出手则已,出手必有光华:)现在的古籍校点,句读很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3: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日月光华 的帖子

光华君好兴致啊,看得这么细,说得很对!我转帖时随手找了一个网址,没有跟别的电子版对比,也没有找纸质版《夷坚志》对照,标点比较混乱,句号还是英文的句号,影响了大家阅读,这就来重新编辑一下。把今天手里的10两黄金都加给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4: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日月光华 的帖子

1."争施金帛院宇遂成"当断句为“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才便于理解一些。 2.“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或“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很有意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前者我便理解为一天之内完成“尽散其奴婢”这件事,后者便是:有一天,尽散其奴婢。 3.“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当断句为“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 4.“奴婢数辈”,原来“辈”可用为量词啊,也算增长知识啦。《新唐书·崔戎传》:“至兖州,鉏灭奸吏十余辈,民大喜。”“辈”是指“个、位”,“奴婢数辈”就是奴婢数人。 5.“所货最佳,人竞往市”,语言真是丰富,“货”和“市”都同时具有买和卖的意思,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义则单一化、具体化了,还显得用词有变化。甚好! 
1 “争施金帛院宇遂成”之间应该加个逗号,这里停顿一下很自然。
2 第二种理解好一些,花一天之间遣散佣人有些不符合实际吧。
3 “外”字应该归前句,下句有“复”衔接后句。
4 现代汉语里 “辈”有量词的用法吧,比如“好几辈人”。
5 具体语境把词义给限定、明确了。
6 看了网上三个电子版本,“即呼謈”两处都作“即呼”,有机会看看纸版再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14: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木兰晓芙 的帖子

多谢木兰老师啦!现代汉语里“辈”可以用作量词,在古代汉语里我还是今天一读感觉比较新奇,于是查了一下。“即呼謈”确实应如此作,由于”謈“字比较生僻,可能网络上有时候不能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1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4-27 21:15 发表  夷坚甲志卷一 刘厢使妻  

    金国兴中.府有刘厢使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余.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赀建孤老院.缘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铁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许.方举刀断其筋?.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俨然.如是者三.流血被体.众人力劝而止.明日举杓间.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复如故.精明异常.众皆骇而怜之.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时金国皇统元年.即绍兴十年庚申也.



夷坚甲志卷四 陈五鳅报  

       秀州人好以鳅为干.谓于水族中性最暖.虽孕妇病者皆可食.陈五者.所货最佳.人竞往市.其徒多端伺其术.不肯言.后得疾.踯躅床上.才著席.即呼謈.掖之使起.痛愈甚.旬日死.遍体溃烂.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鳅为盐所蜇.不胜痛.宛转奔突.皮为屑所伤.盐味徐徐入之.故特美.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时云.


4月28日编辑:

夷坚甲志卷一   刘厢使妻  

        金国兴中,府有刘厢使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余,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赀,建孤老院,缘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铁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许,方举刀断其筋,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俨然。如是者三。流血被体,众人力劝而止。明日,举杓间,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复如故,精明异常。众皆骇而怜之,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时金国皇统元年,即绍兴十年庚申也。



夷坚甲志卷四   陈五鳅报  

       秀州人好以鳅为干,谓于水族中性最暖,虽孕妇病者皆可食。陈五者,所货最佳。人竞往市。其徒多端伺其术,不肯言。后得疾,踯躅床上,才著席,即呼謈,掖之使起,痛愈甚。旬日,死,遍体溃烂。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鳅为盐所蜇,不胜痛,宛转奔突,皮为屑所伤,盐味徐徐入之,故特美。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时云。 

呵呵,木兰君本可以将旧帖直接编辑掉了事,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保留旧帖原貌,补入编辑后的正确内容,真坦荡人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2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日月光华 于 2015-4-28 09:44 发表  .“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当断句为“其妻方言:夫存时,每得鳅,置器内,如常法用灰盐外,复多拾陶器屑满其中。” 

其实这还不算最难看的句读错误,正式出版物上,比这难看的有得是,如某古籍整理本中有这样几句:

“此如人之看山小,山近而大,山远则未必不以小山为高。此无他,人身短故。如使人长如山,必不然。”

句读全错,结合上下文义,当点作:“此如人之看山,小山近而大山远,则未必不以小山为高。”

又如,该书中还有这样几句:“乃知海东山海之气,元数无多,虽方外之士不过如斯耳。彼之《高峰禅要》、《大慧书状》亦如此,中有《心经附注》,朱书节要也。

如此句读,诚不可思议。《高峰禅要》为元代临济宗名僧原妙所撰,《大慧书状》则是宋代名僧宗杲指导弟子学佛参禅的书信集,而《心经附注》乃明代理学家程敏政据宋代理学家真德秀所撰《心经》补辑而成,《心经》和《心经附注》传入朝鲜后,对朝鲜朱子学代表人物李滉影响很大,下文所言“《朱书节要》”又称《朱子书节要》,即李滉所撰。因此,上引原文这一句,句读应作:“彼之《高峰禅要》、《大慧书状》,亦如此中有《心经附注》、《朱书节要》也。

这还是某年获了全国古籍整理大奖的出版物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0 高质量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2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白水 的帖子

如果重新编辑,三层光华君的意见就成了无本之木,大家读帖子时没法子对照很不方便,所以保留了最初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7:48 , Processed in 0.0651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