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85|回复: 10

[文 学] [转]《金锁记》片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7 2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然而风声吹到了七巧耳朵里。七巧背着长安吩咐长白下帖子请童世舫吃便饭。世舫猜着姜家是要警告他一声,不准他和他们小姐藕断丝连,可是他同长白在那阴森高敞的餐室里吃了两盅酒,说了一回话,天气,时局,风土人情,并没有一个字沾到长安身上,冷盘撤了下去,长白突然手按着桌子站了起来。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长白介绍道:“这就是家母。”世舫挪开椅子站起来,鞠了一躬。七巧将手搭在一个佣妇的胳膊上,款款走了进来,客套了几句,坐下来便敬酒让菜。
        长白道:“妹妹呢?来了客,也不帮着张罗张罗。”
        七巧道:“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世舫吃了一惊,睁眼望着她。
        七巧忙解释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
        世舫不由得变了色。
        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她知道,一不留心,人们就会用嘲笑的,不信任的眼光截断了她的话锋,她已经习惯了那种痛苦。她怕话说多了要被人看穿了。因此及早止住了自己,忙着添酒布菜。隔了些时,再提起长安的时候,她还是轻描淡写的把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七巧道:“长白你陪童先生多喝两杯,我先上去了。”
        佣人端上一品锅来,又换上了新烫的竹叶青。一个丫头慌里慌张站在门口将席上伺候的小厮唤了出去,嘀咕了一会,那小厮又进来向长白附耳说了几句,长白仓皇起身,向世舫连连道歉,说:“暂且失陪,我去去就来。”三脚两步也上楼去了,只剩下世舫一人独酌。那小厮也觉过意不去,低低地告诉了他:“我们绢姑娘要生了。”
       世舫道:“绢姑娘是谁?”小厮道:“是少爷的姨奶奶。”
       世舫拿上饭来胡乱吃了两口,不便放下碗来就走,只得坐在花梨炕上等着,酒酣耳热。忽然觉得异常的委顿,便躺了下来。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就是他所怀念着的古中国……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他坐了起来,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
       他取了帽子出门,向那小厮道:“待会儿请你对上头说一声,改天我再面谢罢!”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的雏菊。她两手交握着,脸上现出稀有的柔和。
       世舫回过身来道:“姜小姐……‘
       她隔得远远的站定了,只是垂着头。
       世舫微微鞠了一躬,转身就走了。
       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帐子吊起了一半。不分昼夜,她不让他们给她放下帐子来。

       她怕。外面传进来说绢姑娘生了个小少爷。丫头丢下了热气腾腾的药罐子跑出去凑热闹了,敞着房门,一阵风吹了进来,帐钩豁朗朗乱摇,帐子自动地放了下来,然而芝寿不再抗议了。她的头向右一歪,滚到枕头外面去。
       她并没有死——又挨了半个月光景才死的。
       绢姑娘扶了正,做了芝寿的替身。扶了正不上一年就吞了生鸦片自杀了。
      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
       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
       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七巧过世以后,长安和长白分了家搬出来住。七巧的女儿是不难解决她自己的问题的。谣言说她和一个男子在街上一同走,停在摊子跟前,他为她买了一双吊袜带。也许她用的是她自己的钱,可是无论如何是由男子的袋里掏出来的。……当然这不过是谣言。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2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1995年9月8日,那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她的美国公寓,至今整整二十年。周围很多朋友都说张爱玲所有作品中最喜欢她的《金锁记》,转载一部分,表达对张爱玲女士的尊敬与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0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读张爱玲,总是记得《金锁记》里的月亮,和《倾城之恋》的胡琴。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在微信上看到一篇纪念张爱玲逝世的文章《她用皮肤取暖,用衣服索爱》(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EwMzA5NTcyMQ==&mid=212009226&idx=1&sn=73b464480c2755f2339649f45c7c0342&scene=0#rd),想到《更衣记》。喜欢那些对衣饰的描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7: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清和 的帖子

想起黄碧云的《双城月》,算是对《金锁记》的戏仿吧。小说里的主角名字都没变,只是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全然不同了。也是以一段对月亮的描写开头:“圆圆的,高高的,明明亮亮的,血一样的故乡的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张爱玲时摘录

 "本来我想写一篇文章关于几个古美人,总是写不好。里面提到杨贵妃。杨贵妃一直到她死,三十八岁的时候,唐明皇的爱她,没有一点倦意。我想她决不是单靠着口才和一点狡智;也不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具有肉体美的女人,还是因为她的为人的亲热,热闹。有了钱就有热闹,这是很普遍的一个错误的观念。帝王家的富贵,天宝年间的灯节,火树银花,唐明皇与妃嫔坐在楼上像神仙,百姓人山人海在楼下参拜;皇亲国戚攒珠嵌宝的车子,路人向里窥探了一下,身上沾的香气经月不散;生活在那样迷离惝恍的戏台上的辉煌里,越是需要一个着实的亲人。所以唐明皇喜欢杨贵妃,因为她于他是一个妻而不是“臣妾”。我们看杨妃梅妃争宠的经过,杨妃几次和皇帝吵翻了,被逐,回到娘家去,简直是“本埠新闻”里的故事,与历史官闱的阴谋,诡秘森惨的,大不相同。也就是这种地方,使他们亲近人生,使我们千载之下还能够亲近他们。
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苏青却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光,听得见哗栗剥落的爆炸,可是比较难伺候,添煤添柴,烟气呛人。我又想起胡金人的一幅画,画着个老女仆,伸手向火。惨淡的隆冬的色调,灰褐,紫褐。她弯腰坐着,庞大的人把小小的火炉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围裙底下,她身上各处都发出凄凄的冷气,就像要把火炉吹灭了。由此我想到苏青。整个的社会到苏青那里去取暖,拥上前来,扑出一阵阵的冷风——真是寒冷的天气呀,从来,从来没这么冷过! "(张爱玲《我看苏青》)

"生命是像我从前的老女仆,我叫她找一样东西,她总是要慢条斯理地从大抽屉里取出一个花格子小手巾包,去掉了别针,打开来轻轻掀着看了一遍,照旧包好,放还原处,又拿出个白竹布包,用一条元色旧鞋口滚条捆上的,打开来看过没有,又收起来;把所有的包裹都检点一过,她自己也皱起了眉毛说"咦?"然而,若不是有我在旁边着急,她绝不会不耐烦的,她对这些东西是这样的亲切——全是她收的,她找不到谁都不要想找得到。" (张爱玲《异乡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0: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清和 的帖子

她笔下的月亮和咿咿呀呀的胡琴应该是最为熟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5-9-8 17:27 发表 也在微信上看到一篇纪念张爱玲逝世的文章《她用皮肤取暖,用衣服索爱》(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EwMzA5NTcyMQ==&mid=212009226&idx=1&sn=73b464480c2755f2339649f45c7c0342&scene=0#rd),想到《更衣记》 ...

踏雪老师对张爱玲笔下的服饰描写很有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8: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间以张爱玲为主题,搞过一次读书夜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还有当年我荣誉课上的一名学生以张爱玲为主题写的作业,这个学生好像也是英院的,几个月前还通过邮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7:45 , Processed in 0.0601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