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发一波诗竟然已经是2010年了……
没有各位老师的评点和支持,我不可能相信我能写诗。还记得在那一波诗里,屋子老师独独拈出“兀木生天地,一叶飘飞无”那首,说写的好,白水老师说同意。那是我第一次对什么是好诗有了一点微妙而朦胧的认识。
自从2013年支教回来,白水老师就嘱咐说回来看看,我也觉得应该把支教期间写的诗发上来,继续供大家欣赏和批评。可是,先是考研,然后又是适应紧张的学习,始终没出现适当的心情来发。于是一直拖到了现在,拖的过程中又写的诗的数量都超过支教两年的了……汗颜。
不过有些诗回头一看真是不能看……这里只发能看的,哈哈。
欢迎各位老师继续批评,发出来就是给大家批评的  。
夜车 20130714 碧水凝云聚欢已,大山飘雨入夜怀。 山路高低阴不见,一线车灯空中来。
支教的时候,一所学校就几个支教老师,多的5个,少的就1个,没朋友是个大问题。所以每次能和朋友聚上都特别开心。云南到处都是山路,这个大家都知道。从我支教的学校到县城,轿车半小时,面包45分钟,放在北京其实还没出朝阳。就是全是山路。一般很少天黑才回来,如果天黑,那天再加上下雨,山路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成都之行 20130816~17 重来秘境蜀国中,山植水盛江水浓。 詹茅像外钢流线,红素锅前雾凝空。 地铁穿城一刻路,天肥改壤四年功。 云中不显千层嶂,大河裁陆自回东。
我支教的地方有一个一年一度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上一届支教老师2011年夏天开始办的,我们这拨人办了第2届,然后就一直延续下去了,到今年都第6届了。就是让学生选一个主题做调查, 可以是环境或社会问题啊,或者是当地物产文化,或者是职业规划、创业之类的。最后的结果用书面报告和海报、现场演示等方式展示出来。我们就负责给孩子做培训,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做调研,如何查资料,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如何写报告,如何想海报,如何做演示,等等。还可能围绕相关的主题组织一些讲座,有当地人实干的、做学问的,也有从云南走出去事业做得很好的。6周,那个县的几所有咱们支教项目老师的学校一起办,跟在学校做社团活动或者创业规划似的,又累又爽。最后做的最好的小组,我们就募款带他们去城市里转一圈。这首诗出来是我下一届老师办第3届的时候,也就是我支教的第2年,带这批孩子去的是成都。我个人是第二次去成都了。8月初去的,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就让我这个没什么事的“老人”带队了。这是我支教的最后一件事了,当时连我们这届支教老师的“毕业典礼”都开完了。当时有一名学生的家长正好在西南交大工作,组织了几名学校的讲解志愿者参观了一下这所大学,看到了詹天佑茅以升的像,还有一个动车组的车头。之后几位大学生和咱们的中小学生又聊了聊大学生活。出来的吃的火锅。嗯,雅俗共赏。那几天还去了四川省博物馆、武侯祠、杜甫草堂,还联系到在郫县安龙村做有机农业的高大哥。这一站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随团去的本校老师没什么兴趣,觉得我们平时也这样啊。可能更重要的是精神吧。啊,还坐了地铁,孩子们都没坐过。哈哈。火车来回,火车在四川的山和峡谷之间穿行的感觉,真是特别的好。然后我就结束了支教生涯,回到贸大,继续读大四。
老子 20131018 大块飘风厚,老子骑青牛。 旬月安不语,欢喜见周流。 百代轮作复,一字到心头。 混沌焉有窍,恢恢任西游。
读余世存《老子传》开卷有感,如泪将涌,遂有此诗。
沈阳站别 20140421 不见东三省,黑土沃粱红。 大河慢淌乳,细轨轻落龙。 神凉钢凌顶,客语絮回穹。 白空失蒸汽,车启向前程。
我去支教,我爸我妈老大不乐意了,觉得我浪费两年时间。支教回来,就开始抓我,当时的方针是让我出国。我老大不乐意了……最后的结果是我说考研考北大,他俩觉得这个还行,你要考就考上。结果第一年没考上。我要考第二年,我爸我妈就愁。一愁就给我压力。哎呀妈呀。我看这诗的时间是4月,可能是我当时回了趟家吧。嗯,可能当时面谈了一下。不管怎样回家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沈阳的火车站,特别敞亮,钢的棚顶,老高了,又宽又长。总之一进去就是进火车站的感觉。当时我好像还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进这个新修的沈阳站。当时进去就是诗里写的那个感觉。当时的感觉就是第二年应该能考上。后来就是,不疯狂看书了,该看的都看了,就听听课,放放羊,抓抓精神,然后第二年的确考上了。后面2015年4起的诗,就都是录取之后的诗了。
赠柳凝 20140622 天轻风凝柳,山静雪化河。 身停玉龙偃,念转丹凤活。 夭夭神堪友,铿铿气不折。 盛世多歧路,澹者自观荷。
朋友姓何,所以第一句,嗯。啊,那是一个干啥事不极致就不痛快的练武的北京姑娘……没见过这样的,所以赠了首诗。
凌晨 20140626 玫瑰初潮沁远空,广厦惺忪立青红。 落落行人谁扬首,一声清笛去无踪。
可能那段时间跟武协出早操比较多……早晨的感觉真好啊。下学期要搬到北大校本部去住了。北大公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希望可以恢复出早操的好习惯。 我相信哪里都可以有诗,城市就应该写城市的诗。
伴游 20150621 忆彼小街整,树过似乐行。 夜上灯如水,河淡云出星。 旧车回哑语,旷衢远事情。 暗中数人走,或有大工程?
女朋友家里出点事,后来证明没有实质问题,那天晚上去颐和园外面溜达了一圈。当时我在西苑桥旁边租了一个搭起来的像施工队住的那样的房子,不知道叫啥。老便宜了……最后一句是那天晚上开的玩笑哈。
忆别鹤庆 20150701 鸟鸣晨桉隐,车缓雾路长。 雾开山抱县,天远日浮梁。 依稀似昨日,连点缀宅墙。 此去心遐往,难偃味陈肠。
这是我始终想写始终没写出来的诗,等写出来都两年之后了,所以叫“忆”别鹤庆。鹤庆就是我支教的地方,在大理和丽江中间。不要误会啊,农村就是农村。嗯。真的离开的时候,其实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这是无法控制的。支教还是挺苦逼的。走的时候,挺向往未来的生活。大学,社团,考研。但是,两年沉淀下来的人情世故,泛起来的五味杂陈,也是无法控制的。就是这样。啊,还有,这首诗不全是实写,不都是走的那天的情景,我走的那天好像根本就不是早上,也没有晨雾……这是多少次周末、假期进县城,还有几次去县城旁边山下的大气的县火车站,留下的总体印象。是的,我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了…… PS:桉树是那边特别常见的一种树,又瘦又高,有时候还打点弯。我都在想这么瘦的树是怎么长这么高的……但是有一种奇怪的仙境感。
东海神回 20150725 十年疏况意,一朝梦外音。 阁昂岩树茂,天阔大海平。 风远形长浪,气涌窍鸥声。 谁养空灵性?且与地裂崩!
应该是十年没去海边游泳了,早晨起床梦见大海了……最后一句放厥词了哈,大家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站台 20151007 敢问何处是他乡?黄灯绿皮夜色钢。 一夜嚣嚣尘土气,清晨广场唱东方。
这是刚开学不久,十一去绍兴参加一个朋友(上一届支教老师,一个姐姐,对我们可好了,给整个单元做炒饭吃,那个单元是教工宿舍里面的单身宿舍,实际住的大部分都是支教老师)的婚礼回来时写的。其实我也没回北京站,听不见东方红,但感觉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感觉。
无题 20151103 举目无光尽埃尘,何日脱通大雪沦? 茫茫荡荡天清远,闻诗无处觅行人。
应该是那天雾霾比较重。
渔家傲·恤寒 20151123 大雪漫落红光地。铺叶未矜成彩泥。人车穆行嘘蒸汽。茫夜底。浆流滚滚何曾毕。 欲将圣贤来自立。固知真雄望夷希。自得舟中两三粒。盍去彼。无他无我皆史意。
这可能是我写的最抑郁的诗。天哪,当时写完我自己都不想读。诗句有时候是自己对上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哪个词和哪个词能对上,只能多试几个词。这首诗就属于,对上了之后发现,怎么比我预期的还抑郁啊。想稀释一下,就稍微稀释一点点,没稀释出来。回想一下,当晚的感觉可能就是那么抑郁,只不过后来回想起来受不了而已。这首诗的平仄可能完全不对,因为我也没看。写词我基础还是太薄。抑郁的原因……当时可能想得比较多吧,刚入门,学中国哲学,老师上课反思的意识特别强,这可比知识难了不少,我当时有点找不着道路的感觉。
雪 20160205 首日 天如海落白沙散,树为巨藻墨线延。 平野未茫地色隐,风拂左右现斑斓。 次日 东方未明雪又至,迟迟漠漠厚冬枝。 荧荧点点观不尽,四野青芒未破时。 三日 日复一日今非往,雪上加雪煦作寒。 欲知北人金革意,先历百丝刮骨盐。 四日 人生三万六千日,野空散去一丝云。 不知天地何假我,大雪化尽雪心存。
这是参加了个国学冬令营(相当于小支教)之后写的。今年的冬天那个冷啊……14个老师病倒了一大半。诗最开始是给某天的日志写的简介,原文是“天如海落白沙漫,友似燕来几岁欢。童声朗朗回昨日,书读新新正此间。”除了第一句都是叙事了。后来我觉得这场雪每天的感觉都不一样,给我的感触太深了,决定专门写雪。其实还是不满意,跟当时的感觉相比……差的还远。如果说那首自己比较满意,第二首吧。最后一首也尚可。第一首第一句好,整组诗就是因为它才有的,但是后面接不上。想入画的太多,还是没找到平衡。
断思 20160409 至情或可安死生?损尽史思复一明? 长街夜上灯千树,车接云汉一腔风。
前两句又放厥词了……这首主要是后两句给大家欣赏一下……
峰征 20160423 夜色穆高峰,万古忘人征。 幽蓝天一壑,暖黄帐几篷。 月圆白晕广,山方墨点衝。 无晨无昏里,红日红旗升。
这首是看见地铁里的一个广告,照片拍的特别有感觉。颔联就是写那幅照片的。我还想起了小时候学的登珠峰的课文。
三行情书 20160515 汝,器也。 何器也? 蜜罐也。
这个,也可以算诗吧? 严格说这应该不算是写出来的,就是走在路上,觉得如果三行情书这样写,应该会很萌。感觉像是我看别人写的,觉得写的挺好。 这首诗诚挚地欢迎大家加上各种颜文字……
端午 20160610
云明波暗蝠游乱。 车飞影溅,路长人短。 树与楼齐夜虹盏。
几行歌声忽来远。 陌事阡人,肠结肺挽。 何命不免动涉川。
故交业海,错首失肩, 午月申年,聚语江畔, 始卒谁辨无悲欢。 随乡奉夏正此时, 离经叛道水呓酣。
要思考很多东西,思考不出来。人在他乡。很多地方的晚上都是很容易见到蝙蝠的,只是一般人都不仔细看,认成了鸟。这是我爸告诉我的。时间证明,说的对。朋友家里出了点事,是比较麻烦的事。晚上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毕业游唱小视频。啊,从虹远楼上听起来原来这么有感觉啊,在底下唱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头皮发麻。午月申年,就是猴年马月,今年我们都过了个猴年马月。各种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发生了,比如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中国文化是个整体,回到语境,看到真相,通观真相,主流就在那里了。离经叛道,干的就是这个。
长春桥上 一 20160624 楼高连云月,水远共车流。 街灯代星盏,漫天伴子游。 二 20160625 桥起长月下,水静远山缭。 明灭微楼吐,翕张弱海谣。
末句:车声。
车中偶成 20160624 暑来树碧天益蓝,白云三两中空悬。 不由随他奔万野,直究东海化风岚。
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丝清凉。
躁夜思 20160703 每至浓夜思绪结,浮暑固处冷冰裂。 星辰入碰熔焰扫,纱绸敷展飞烟灭。 叶绿荣枯血红走,地上水火天上月。 何能枕藉舟中远,谁来洒扫此世界。
有时候晚上真的是思绪很多很深,很苦。这时的诗感觉就是语言的狂欢。真的,有时写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就是爱咋咋地,痛快一下。 大家看过这样的帖子吗,叶绿素和血红素结构惊人相似……一个加镁一个加铁而已。
无名思 20160722 旷野见火明,孤树听蝉声。 穷茫凝月绽,褪色淀山形。 太白恒坚固,张子动鬼神。 遥来霜感臂,此夜更何人?
和爸妈去陕西关中游了一圈,才发现张载的横渠镇就在太白山底下,抬眼就是太白山……“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张载哲学无与伦比的气魄,看来有几分是从这里来的吧。
就这些了。下面说点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自己写的诗,五律居多,其次是七绝。韵脚是按现代汉语来的,我觉得没必要按古代的来。平仄有的时候也不对,我觉得,严格的格律诗我既然已经能写出来,现在就要注意有比语法更重要的东西。当然也是没时间没心思每次都打磨得那么严整了。五律多可能还是受老杜的影响比较深,一写就写到律诗上了。不过老杜厉害是七律,我却写不出来。试过,但是感觉七律,叙事还好,有内容,不然,要写得凝练,就要承载比七个字更多的内容,我的思绪还没丰富到那个程度。感觉很丰富的意境,一写,五个字就写光了。或者写成七个字,感觉水,又砍成五个字。写不出歌行体也是这个原因。还是看的少,琢磨的少。像《端午》那首,其实是写的时候不成诗,才成了这样的七四言混杂诗。 老师和朋友们说说吧,觉得哪里比较赏心悦目,哪里比较不满意,谢谢大家啦! 也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 本帖最后由 兰谷 于 2016-8-6 05:2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