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3|回复: 9

[文 学] 军人与侠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3 2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人和侠客 

                            ----读《满江红》有感 

                       满 江 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方式。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有版本中“恨”也作“憾”,没有统一的说法。 

【赏析】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以上赏析纯属摘录,若有雷同,算我抄的。)


以下我发表自己读过这首词的看法(高一我曾写了整整一学期的它当字帖)。
  
每次读前三句,一种悲壮之情便不由得升了起来。“怒发冲冠”,历史上,有很多人有过“冲冠一怒”的“壮行”,有的为红颜,有的为鼎中之肉,为各种各样龌龊的私欲……但是,岳飞,一个背负着“精忠报国”信条的将领,他为江山不再而怒,他为苍生而怒,为了昏聩而却又不得不忠的赵构朝廷而怒。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唯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生于北宋末年,正值金女真贵族对北宋发动侵略战争。在亲眼目睹了北宋朝廷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之后,自幼习武枪法出众的岳飞投军报国。之后的20年里,岳飞以他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华和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立下无数战功,带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他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但最终,却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在除夕夜毒死于风波亭,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每当想到岳飞,我总是把他和另一位悲剧人物——林冲(央视版)联系在一起。他俩都是文武并举的全才,也是各自效忠的阶级中的核心力量,但最后都因为服从上级而死。岳飞死于忠,林冲死于义。但他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结局:一个手握兵权,一个身怀绝技;一个振臂一呼就可颠覆高宗,一个提剑入室就能了结冤仇。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一个从民族大义出发慷慨赴死,一个以兄弟情义为重郁郁而终。如果,他们是金庸笔下的大侠,结果肯定不一样:一个绝不理会十二道金牌而帅兵直捣黄龙,一个定不顾及兄弟情面而快意恩仇。但是,他们不是。他们,一个是元帅,一个是马军五虎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终究不是侠客,不能那样洒脱,他们是军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但这不是愚忠,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更高的层次中才会不计个人的安危得失。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超脱了侠的境界。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投资一班  刘洋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2-23 23:17: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23 22: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你还是不大熟悉论坛发帖的操作,将一个主题帖下可以发的内容发成了几个主题帖。但这个责任首先在我,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同学们不是人人都熟悉论坛操作这一情况,我应该先跟大家细说一下如何在论坛发帖。所以,这次我替你编辑了。

大文拜读。写的很好,很用心,也充满了感情。记得在我小学一年级时,评书艺人刘兰芳开始说《岳飞传》,这部评书通过无线电波风靡了全国,那时家家中午都要收听这部书。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这部书中的忠奸斗争主题触动了很多刚经过那黑白颠倒的动荡十年的国人的心怀。那部书也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很多情节片段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满江红》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词,初中时就会背。看了你的赏析,勾起了上述的一些回忆,因而顺便道及。很欣赏你将岳飞和林冲联想到一起后展开的分析,读书原就当如此,要善于将自己所读的东西勾连在一起,并能深入思考。你说的没错,“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终究不是侠客,不能那样洒脱,他们是军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但这不是愚忠,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更高的层次中才会不计个人的安危得失。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超脱了侠的境界。”我很欣赏这句话。

若说白璧微瑕,那就是在分析岳飞的历史命运时,有些说法似乎来自小说一类。如岳飞被毒死在风波亭,即不见于正史。以后再谈这类话题,最好能先查一下正史中的记载,比如,要了解岳飞生平,就可以查《宋史·岳飞传》,这在网络时代是很容易的,一分钟就可以查到。

分数:

投资一班 刘洋  8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3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电脑里还存了一首《满江红》的民乐合奏曲,听来令人热血如沸,刚才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找到链接,看看上课时能不能放一下。如果不能放,可以告诉我你信箱,我发到你信箱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23:18: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3 2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4 23: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宋朝似乎不能说是“被压迫民族”吧?看范文澜的历史,宋朝闭关锁国也是很严厉的,“禁绝边贸,捕杀胡商”。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冲突,汉族也应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23: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孙老师,我的确不是很熟悉论坛的操作,有劳您编辑真是不好意思。对于岳飞的生平,我主要是根据小时候读的《说岳全传》而写,没有去考证其真实性,这是不正确的,今后我会努力改正,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还有就是那首《满江红》,我想应该是非常好听,我的邮箱是……,谢谢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2-31 16:17: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23: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宋朝是否是“被压迫的民族”,我也没有深思过,感谢老师的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5: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07-12-24 23:28:59的发言:

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冲突,汉族也应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的确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6: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青松在2007-12-26 23:40:12的发言:

谢谢孙老师,我的确不是很熟悉论坛的操作,有劳您编辑真是不好意思。对于岳飞的生平,我主要是根据小时候读的《说岳全传》而写,没有去考证其真实性,这是不正确的,今后我会努力改正,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还有就是那首《满江红》,我想应该是非常好听,我的邮箱是……,谢谢老师!

已发到你信箱里,请查收:)

另外,在网上公布电子信箱,很容易招来大量的垃圾邮件,所以你的帖子我替你编辑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9 0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3-12-2007 23:19 发表 岳飞网:http://www.yuefei.net/

还有这个网,有趣的紧。MARK 感谢白水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7:03 , Processed in 0.0626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