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8|回复: 2

[文 学] [作业]---读《孔子传》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9 19: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读《孔子传》有感

       翻开历史的黄页,用挑剔的眼光扫视着这任人翻阅的历史。眼前是一条历史的足迹,沿着千人的脚步走去,目睹的是英雄的脚步,耳闻是历史的跫音……
也许有人会欣赏《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他们是那么的胆识过人,那么的英勇善战,那么为兄弟义不容辞、肝胆相照……
       也许有人会佩服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还会有人钦佩秦皇汉武的英姿飒爽、恒定天下……然而我却对那“周游列国心不悔”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感觉。不知是敬佩,崇敬,还是……
       曾有人用正襟危坐、沉思不予、不卑不亢、谨受礼仪的君子风范来评价孔子。的确如此,但对于孔子来说虽说学识渊博者可谓鸿儒,经观事务者可谓宰臣,心胸宽广者可谓君子,世人都称他为圣人、夫子,然而他总是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总很谦虚,记得有一次,颜回赞赏孔子说:“人们常以学富五车称赞知识渊博者,夫子之书,怕是十车也装载不了。”但每每如此,孔子总说:“多则多矣,然则却显不足,吾正为此而苦恼呢。”使我印象深的是,孔子为了向仲孙大夫求教民间的“诗”“乐”“礼”“书”“易”,特地冒雨在曲阜城鲁国高级馆舍前等候多时;他为学习周乐之精义,亲自到襄师家登门拜访,经过十多年的日研月磨,不停操练,各种乐器无不炉火纯青。也许在众多人看来,孔子有着非常人的智力,然而在我看来他所拥有的现在这般成就与他付出有着紧密的关系。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在历史的书籍中阅读了那么多,在列国的周游中抱揽了那么多,它的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怎能得不到“黄金屋”“颜如玉”呢……
       在整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片断:在河边的林子里,有一位伛侣老人一手持竹竿,一手提口袋,哼着小曲,沿路用竹竿粘蝉,只要竹竿到处,便是一个,无一逃亡。正当此时,孔子惊异地赞叹:“丈人粘蝉的技巧真高,莫非你掌握什么诀窍吗?”伛侣老人回答说:“每年五六月间,我于林中取蝉,开始时,粘三只飞两只,渐渐的粘三只飞一只,到后来便一只也不再飞走,像从树上取下来往口袋里装一样。我的身体好比是树株,我的手臂好比是枝叶,天地虽大,万物众多,但均于我无关,我的心目中只有蝉翼。如此而已。”也许他的意思是:凡事用心专一,能通与神。

见解肤浅,敬请指教。

李喆 金融工程 200742012

发表于 2008-1-10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敢问楼主读的是谁写的《孔子传》啊?若是钱穆写的,要慎重对待啊。

若问孔子的真精神,在“礼、义、仁”三字。还是建议楼主配合着一本思想史读读《论语》吧。

另,谈孔子就别用“黄金屋”、“颜如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2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文拜读。

正如二楼晓声同学所问的那样,你读的是哪一本《孔子传》,能不能先说明一下?因为现在可以见到的《孔子传》,不只一种,作者也是中日都有,所以,可否补充说明一下你读的是哪一本?

刚检索了一下,你看的应该是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的《孔子传》吧?刚刚粗看了一眼,这本传记的题材来源很杂,有《孔子家语》里的,甚至还有《庄子》里的寓言故事,比如,你在文中说到的孔子遇丈人粘蝉,这个故事就出自《庄子》。《庄子》里讲的跟孔子有关的故事,十有八九都是虚构,所以,如果严格地来说,《孔子传》里加入这类故事,不太严谨。不过,我看了下这本书的目录,大致脉络不差,文笔也比较通俗,生动,很适合爱好者阅读。作为金工专业的学生,愿意拿出时间读《孔子传》,愿意去领略古圣先贤的风采,很难得。

你的作业开头两段很好,第三段以后,语句的组织略显凌乱,最后一段搬用原文太多,收的也略为潦草。另外,正像二楼晓声说的那样,用“黄金屋”、“颜如玉”来说孔子读书,不大恰当,只怕是因你对那两句俗语的本意有误解。

领略了圣贤立身行事的风采,希望这些能对你的立身行事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一道见贤思齐吧。

分数:

李喆  7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3 18:54 , Processed in 0.0670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