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85|回复: 2

[教学相关] [原创] 世说新语 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21: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真人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汉人,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点评:

        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也没有动作语言的描写,却把古代的礼节和高尚道德情操表现的淋漓尽致。儿子们分工明确且符合常理实际,陈太丘的安排大儿子赶车,后面还有二儿子手持节杖;家境贫穷却更能突显人物的高尚道德,贫穷却不失礼节更刻画了这种内在、纯天然的情操。荀淑也是接待有佳:有门口迎接的,有敬酒的,有上菜的……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却能让我们想象出当时的场景和礼节之道。最后的太史奏起了画龙点睛之效,揭晓了故事的主题。

        现在,虽然我们很少这种正式的拜访,但最起码的尊重应该是有的。即使是很熟悉的人、长串门的人,没有必要向对待客人一样弄得很拘谨,可以很随意,但主人不能爱搭不理的,串门的人不能过分当成自己家中随意乱晃……如果是比较正式不常来的客人就必须显示热情,办的周到些。客人最起码穿戴整洁,主人最起码家里收拾的有条理,适当接待。

        礼节和待人接物时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丢的。

                                                                                                                                                        

                                                                                                      200906303    商院营销1班    蔡恒培

[此贴子已经被抱香斋于2010-1-18 23:12:44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2-8 2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1: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韩国工作过两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种礼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这里已经失落了,礼失而求诸野,不意这种儒家的真精神于东国尚有所存留。你能从这则并不太被人关注的小故事里读出这种意味,很好,只是“荀淑也是接待有佳”一句还需再做推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6:58 , Processed in 0.0729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