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国庆志愿者的时候碰见一个同院的学姐,我跟她说,很多事情真要去做,从技术层面上讲难度并不大,比如想纹身、想流浪、想梅妻鹤子、想骑行天下等等,甚至这些也并不需要太多的钱。(起码比买套房便宜???其实世界上也不乏边环游世界边打工的人)但是,很多拥有这些想法的人最终没有去做。为什么?顾虑。你顾虑你的长辈、你的朋友,顾虑那个供你稳定成长了近二十年的小世界对你的看法和影响。出于此,你放弃了那个又放弃了这个,最后发现为别人活了这么多年。“我是在为你们而活”,巴金最后的抱怨放在这可能不太合适,但无奈就是无奈。
说的好啊,就是这样,但是怎么办呢?我也一直很困惑。 我觉得最顾虑的是父母或相当于这个程度的家人。在中国这个视子女为一切的传统中,多数父母是不可能不顾虑子女而率性而为的,子女呢,可以为了自己的真性情而完全无视父母期盼的目光吗? 如果终究要有个开始的话,从谁开始呢?父母,还是子女?或许当代已经有一些子女这么做了,但父母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