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词条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怎样的一个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说:许多城市供热存在‘抽条’现象。”我说: “好像是供热达不到规定标准,‘抽条’是‘打折扣’的意思吧?这样吧,我上网查一下,然后再告诉你。” 我在“百度”搜索中键入“抽条”这个词,一下子出现了四万多个检索结果。我仔细阅读那些例句,发现“抽条”大致有三个义项:1,树木抽芽。 2,织物抽丝。3,以降低标准之手段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第三个义项是从第二个义项中引申过来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个织物加工的过程,而后者则与织物加工毫无关联,而与“质量问题”关系甚密。 我把以上的解释告诉那个同学,并对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造出许多新词,同时会对旧词赋予新义,“抽条”就属于后者。因为新词或新义产生的速度快于词典更新的速度,词典的编撰者们来不及把它们编进词典,所以你就不可能在词典里查到它的义项。 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了。 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我简直天天都会在心里复习“抽条”这个词,不是我对它情有独钟,实在是因为它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相当的广度、深度和密度! 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班,课程设置摆在那里,培训方却偏偏不照章去做,有些重要的内容索性压根儿就不涉及。我们气愤至极,相约去跟老总理论,要求退回部分学费,但老总以“反正是国家给你们出钱”为由,拒绝退款。 去购物,遭遇“分量抽条”;去旅游,遭遇“景点抽条”;买件衣服,所钉纽扣均被“抽条”;买份快餐,洗菜环节明显被“抽条”。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生活质量被“抽条”,我们的人生价值被“抽条”,我们的快乐感被“抽条”,我们的美满度被“抽条”…… 我们就是这样被“抽条”层层包围着! 我们怎能不生发出“人生何处不抽条”的感慨! 汪中求说:“中国人的智慧并不差,问题是我们非常不严谨,每个人都搞小聪明,每个人都去改规则。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任,就不需要考虑别人对不对了。如果每个人都死板一些,这个社会就会发展较快。” 真的,我们怎么就没学会“死板”地做事呢? 看看那些“死板”做事的人究竟是怎么做的吧——在“麦当劳”,仅仅是一个烤牛肉的工序就有20多页的文字表述,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书上所写的去做,决不能“抽条”;在英国“POLO”皮具公司,皮包缝制有一条硬性规定:“一英寸之内必须缝够八针”,决不能“抽条”;在日本,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决不能“抽条”…… 我不知道第一个巧妙地借用“抽条”这个词的人是谁,我佩服他(她)用这样一种生动的表达说尽了耍着小聪明、小伎俩、小把戏,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丑陋行径。可悲的“抽条”,抽塌了大厦,抽垮了桥梁,抽黄了企业,抽凉了人心。 让我们一起向“抽条”宣战,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着我们的后人能够说:“抽条”一词,现在已经废止……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我原来理解的抽条就是“长个儿”。我妈经常说,小孩子不要吃太胖,要先抽条,否则就不长个了。
是啊,这个常用义“长个儿”是自从“抽条”第一个义项“植物抽芽”引申出来的,现在还常用;词语含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改变很快呀,不断淘汰更新。
这几个义项可以组成引申义列呢,辐射式加链条式:“植物抽芽”引申出两个方向:“织物抽丝”和“长个儿”,“织物抽丝”再往下引申出“以降低标准之手段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可惜画不了图)
刚看这个帖子时,觉得好像应当放到其他版块,既然木兰往家搬了,我也就让它更加名副其实点儿吧
非鱼老师三句话不离本行啊!哈哈!
看到语言学版块沉寂已久,俺就把这篇文章帖到这里了。
树木抽条、长个儿是在生长,里面还是满的,织物抽了丝剩下了“虚”,于是有了“以降低标准之手段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是否死板还要看能够满足需要吧,不然“回”字的四种写法岂不是要进入高考?
往家搬……(挠头又搓手)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3:46 , Processed in 0.0687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