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紫琥珀

[原创文字] [原创]梦回红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09: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楼主的文章有趣,看白水的点评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白水老师精彩的点评!能把我的文章看得如此之细,让我深受感动,中肯的点评,又让我受益匪浅。最初写这篇文章时,只是参观完大观园后,在自己的日志上随性而作的,所以文字上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经过白水老师的这样一番修改后,文字的确流畅、优美而有力了很多。看来我以后要在文字上多下些功夫了,才能不辜负老师对一个标点符号都给予我们斟酌建议之苦心啊!再次感谢您~~~非常认同您的修改[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5-12 0:19:29的发言:

接下来我想说说楼主的文字。

写得很用心,难得。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已经相当不错的基础上,能否再加打磨?

譬如,我们一起来看看开头几段:

  “重温红楼梦,就不会不想亲临大观园幸运的是在北京宣武区有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仿书中之描绘建造的大观园。更幸运的是,2009年的金秋我有机会踏进了这座清代贵族园林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这都是电视剧里故事发生的场所嘛!所有那些可爱的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以及他们举行宴会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如建在水中的藕香榭、以雪景著称的芦雪庭、建在高处贾母率众人中秋赏月的凸碧山庄、建在低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

拙见,第一段第二个逗号不妨改作句号,改了以后,语句会在平和中透出力量。然后,后面那个划线的长句子也不妨再处理一下,变成这样:

“重温红楼梦,就不会不想亲临大观园幸运的是,北京宣武区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仿书中之描绘建造了大观园。更幸运的是,2009年的金秋,我有机会踏进了这座清代贵族园林。”

以某下愚之见看来,如不是特别需要,这种题材的散文应尽量避免长句子,多一些短句,就可能会多一点娓娓道来的纡徐风致。

再看下一段: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这都是电视剧里故事发生的场所嘛!所有那些可爱的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

读这一段时,划线那一句跳了出来,为什么?因为它本不必存在,存在了,这种口气的句子,会有伤文格,你把它删掉,变成: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所有那些可爱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以及他们举行宴会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如建在水中的藕香榭、以雪景著称的芦雪庭、建在高处贾母率众人中秋赏月的凸碧山庄、建在低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这不是很好吗?一句到底,气脉贯通,是不是反而流畅了起来?

再看第三段: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

这里的几个划线句子,也不妨再疏通一下,变作: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去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它又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出黛玉的品格,和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大观园中虽不乏水景,如湖水,溪水,但在某一个居所内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以见出雪芹兄的独特用意。而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了。……”

大意如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句,它们会使你的行文显得比较“赶”,不够从容,如果能稍加打磨,也许会好得多。不知这样说,楼主是否同意?

刍荛之见,见笑了,仅供君参酌。

楼主的文章很好,这样的回帖也很好,这才是版主最该做的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2 12:40: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对香菱结局的说法,我的确应该在文中说明出处,这一点剩翼兄所言极是。都怪我至今没有读过文本,竟忽略了文本中的结局与电视剧及刘心武先生所言不同,所以没有在文中注明,实为愚昧。

    我还有一个疑问想跟大家探讨,那就是:关于香菱、秦可卿等人物在文本中的结局,是在书中前八十回出现的呢?还是在后四十回出现的呢?这个问题关系重大。因为前八十回是雪芹亲笔所书,若是前八十回中所写结局,那一定是雪芹的原笔原意;若是后四十回中所写结局,那是高鄂的续著,至于高兄的续著是否体现了曹雪芹的原意,很多红学家都颇有争议。个人拙见是,曹兄的“判词”应该比高鄂的续著更能反映曹的原意,这也是我对香菱的“被夏金桂折磨而死”这个结局,比较接受的原因罢~~~当然大家可能有更好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2: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琥珀在2010-5-12 12:40:00的发言:

    关于对香菱结局的说法,我的确应该在文中说明出处,这一点剩翼兄所言极是。都怪我至今没有读过文本,竟忽略了文本中的结局与电视剧及刘心武先生所言不同,所以没有在文中注明,实为愚昧。

    我还有一个疑问想跟大家探讨,那就是:关于香菱、秦可卿等人物在文本中的结局,是在书中前八十回出现的呢?还是在后四十回出现的呢?这个问题关系重大。因为前八十回是雪芹亲笔所书,若是前八十回中所写结局,那一定是雪芹的原笔原意;若是后四十回中所写结局,那是高鄂的续著,至于高兄的续著是否体现了曹雪芹的原意,很多红学家都颇有争议。个人拙见是,曹兄的“判词”应该比高鄂的续著更能反映曹的原意,这也是我对香菱的“被夏金桂折磨而死”这个结局,比较接受的原因罢~~~当然大家可能有更好的看法。

秦可卿不是死得挺早的吗?肯定不是高鹗弄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开在2010-5-12 12:43:03的发言:

秦可卿不是死得挺早的吗?肯定不是高鹗弄死的。

那倒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突然傻掉了,秦可卿的结局是在前八十回中有的,若是与判词对不上的话,那么看来判词的确不能作为人物结局的铁证。嗯,就当是我个人认同的一种香菱结局的说法吧,以后会注明出处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8: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琥珀在2010-5-12 12:17:41的发言:
   非常感谢白水老师精彩的点评!能把我的文章看得如此之细,让我深受感动,中肯的点评,又让我受益匪浅。最初写这篇文章时,只是参观完大观园后,在自己的日志上随性而作的,所以文字上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经过白水老师的这样一番修改后,文字的确流畅、优美而有力了很多。看来我以后要在文字上多下些功夫了,才能不辜负老师对一个标点符号都给予我们斟酌建议之苦心啊!再次感谢您~~~非常认同您的修改[em01]

     同感!

     白水老师利用水云间收集到了很多好资料啊;即将开设的论文写作课令人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9:53 , Processed in 0.05753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