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剩翼在2010-6-24 14:53:04的发言: 个人以为楼主行文时尚可更连贯一些,其实第一、二段我看了两三遍才明白:楼主先写为了纪念大唐的女子,这大唐的女子可不只是女诗人女词人,后来就转到了选课上面,“而宋词吸引我的不只是它的 细腻抑或豪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那词的世界中还有那么几朵奇葩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一句的“几朵奇葩”究竟是写女诗人还是诗作本身?听起来似乎更像是在写诗作本身。后面的“这方面”又是一个指代,还是比较模糊,再后面的“成就上一点也不逊色”,使得“这方面”就更模糊了,不是成就方面,看起来好像是数量方面。
当然,要是仔细读也还是能明白作者的意思,不过,还是建议作者能够再安排一下字句,使得表述更加一目了然。毕竟,我不是选课的同学,也不是教课的老师,我读的时候没有心理预期,没有铺垫,所以理解起来不会像别人那样快。
仁兄说的的确在理,在下先行拜谢了。这是给我的诚恳的意见,其实,道理我们都明白,写文章光自己懂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别人也能看懂,但是如仁兄的意思,无论谁一看文章就立即明白了,这样的文章在我看来是失败的。我认为写文章有个大忌就是意思鲜明,使人一目了然。要是有人告诉我读了我的文章读了好几遍才明白,除非我的词语句子真的是晦涩难懂,不然我定会感到欣慰的。而且文章有其模糊性,仁兄难道认为不好?明明白白的文章要不是演讲稿,要不就是新闻稿,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源于文章的模糊性。读者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无论怎么理解都是无可厚非的。 文章有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是仁兄如果能静下心慢慢读,或许就能更加明了一点了。就如仁兄所说“要是仔细读也还是能明白作者的意思”,哪为什么不仔细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