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2|回复: 1

[历 史] 转:隔座送钩春酒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2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隔座送钩春酒暖

聂鑫森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七律《无题》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送钩”和“射覆”,分别为两种酒宴游艺项目。“送钩”,又名藏钩。“‘藏钩’的基本游戏规则是将藏钩游戏的人分成两队,一队藏,另一队猜,以能否猜中来分胜负。游戏开始时,藏钩之人中手拉手,运用各种虚假动作,或故作某种表情,以迷惑猜钩之人”(吕建文《藏钩》)。或者是在酒宴上,隔座而坐的两个人,一人藏,另一人猜,这就是“隔座送钩春酒暖”的生动描写。

藏钩所用的器具,是一枚小小的钩子,或金或银或铜或玉所制。藏者,将钩子藏于左右两手的任何一只手中,让对方猜是哪一只手;或规定只藏于某一只手中,猜“空”(未藏)与“实”(藏了),输者罚酒。这种简单的游戏,旨在增添酒宴的欢乐气氛,在古代十分盛行。

藏钩据说源于汉代。汉武帝的宠妾钩弋夫人,天生丽质,只是自出生时双手握拳,无法伸开。汉武帝遇到她后,在她手上轻轻一拂,她的手竟神奇般伸展开来,原来手中藏着一枚小巧的金钩,遂名之曰钩弋夫人。后来,民间便有了藏钩这种游戏(见《汉武故事》)。而且所用之物件,不再拘束于钩,就地取材,都是酒宴茶桌上的小巧东西,如莲子、松子、瓜子、花生。唐诗人有句云:“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博拳握松子。”元人姚文奂在《竹枝词》中,写了女性的藏钩游戏,十分生动传神:“剥将莲子猜拳子,玉手双开不赌空。”

这种藏钩游戏,玩法有几种。其一,猜出手中藏的何物;其二,猜手中所藏东西的数目;其三,猜是单数还是双数。

清人朱彝尊在《钗头凤·藏钩》中写道:“华筵半,银灯灿,玉钩纤手陈书案。传言快,分曹待,暗将心事,把秋波卖,在,在,在。番番换,低低唤,个侬翻被人偷算。三杯外,含娇态,不应输与,笑拈衣带,再,再,再。”一对青年男女,在藏钩游戏中,眉目传情,传达出很细腻很微妙的心理状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今天的酒宴上,仍然遗存着古代藏钩游戏的余风流韵。以“一分”、“两分”和“五分”的硬币为道具,规则有:猜握于手中的硬币数目;猜单数和双数;猜面值多少。既简单易行,又速度快,有很密集的频率,酒水哗哗地很快就饮啜一空。还有稍复杂的,把三枚硬币,分握两只手中,随意出一拳,先让对方猜单双,再猜几枚,再猜总币值。这种玩法,和古代的“五子三猜,两手不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五子三猜,两手不空”,是将三颗瓜子、两颗花生分握两拳中,任意出一拳让对方猜,先猜单双,后猜几颗,继而猜红白(瓜子为白,花生为红)。猜者因是三次猜,全错了,罚三杯酒;猜中一次,错两次,罚两杯;猜中两次,错一次,则罚一杯。而藏者,因对方猜中三次或两次或一次,会各罚酒三杯两杯或一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8 0:38:45编辑过]
发表于 2010-6-27 2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曹射覆蜡灯红”:

记得《红楼梦》中有过玩射覆的游戏吧,古法好像难度很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9:48 , Processed in 0.0672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