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子非鱼

[语 言 学] 釆与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寒凝在2010-7-16 23:48:24的发言: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商品价值先于交换而存在。也就是屋师所说的“商人心思集中在如何让手中制作的产品更好用更美丽,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的产品才配得起交换”(这太美好了!)。西方经济学说,交换也可以产生价值,这一点,金融市场尤其明显。

屋师说的“价值先于交换”,我想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价值支撑。“实至名归”,“实”在前。我猜想的,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谢谢寒凝!幸亏昨天你的“扫盲课”,否则我还停留在很久以前学过的那丁点儿政治经济学:“金融危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不得不感慨,隔行真是如隔山啊。起点搞错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日月光华在2010-7-17 13:52:20的发言:
QUOTE:

呵呵,光华正在步入语言文字学的大门,会有越来越多的体会的。

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融会贯通,不只是不同方向之间的贯通,更重要的是你所有生活经历体验的贯通。比如,我前面提到“语言是人说的,文字是人写的”,你练过书法,那么在看文字时就不能只是了解文字学的那些条框理论,而是要将你自己写字的真实体会融入到对文字的理解中去,那样才能真正明白前人总结的理论,也才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发明。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一个问题,可能也是你在学习语言文字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之道可能就是“不器”。

对,子非鱼老实说的太对了,多谢指点。我以前练字时只是一味地去模仿,然后看自己写的与字帖的像不像,从来没有助于过从字体本身的结构上上去考虑,去融会贯通。自从那次之后,才逐渐有了一些感悟。一点边练字一边分析字,这才是将我所学与所用串联起来,融会贯通。

开始不要边写边想结构。更重要的是体会书写对于汉字的影响,要在点画的衔接勾连中感受普通书写者对字的理解要求,这时不要把“字”看成语言文字学意义上的“字”,甚至可以先将它看作是“画”。

你先试着体会体会,等有感觉了,再回到汉字笔画、结构上去思考。

此外,注意你回帖中我描红的字词。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样的失误,只要不是赶时间,写完任何东西之后最好都再读一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8 22:53:4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2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7-18 22:40:43的发言:

谢谢寒凝!幸亏昨天你的“扫盲课”,否则我还停留在很久以前学过的那丁点儿政治经济学:“金融危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不得不感慨,隔行真是如隔山啊。起点搞错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呢

不敢不敢,一直觉得经济学是门挺玄的学问,我也只是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而已。我们老师反复说,经济就是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对每个人来说,时间是最有限的资源。所以我想,如何学会生活,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2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7-15 15:24:13的发言:

语言文字在被创造的时候,在抒写本民族思想文化情感的时候,都已经带上深深的印记,这些印记是永生的,它们会被丰富,但决不会消亡,所以一个在历史上似乎已经死去的词儿、字儿,在被唤醒后依然还能带着它的印记继续舞动生命。我们能在千年后感受祖先的思想情感,能继续将我们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后代,都是因为那些词儿、字儿里面有一代一代、一个一个使用者的思想情感。在组织中、在关系中、在传递中,意义在流动,字词的生命在凝聚和释放。字词从来都不是工具书中呆若木鸡的符号,没有不在使用着的字词,除非它在某个时代暂时被封存了。只要在使用,它就在行走、成长,它就有活泼泼的生命力。那么深刻的思想,那么美好的情感,之所以能被记录、被理解,是因为每一字每一词都有一个生命,它们组合在一起,会创造出一种力和境,将那具有深刻思想美好情感的灵魂呈现出来。这些词语的生命、那些文字的气韵令我欣喜着迷,也让我渴望与我的学生们分享。

想起《虫师》第一集里那个小男孩,赋予每一个符号独特的生命,汉字“鸟”扑啦啦地飞起来,章鱼拉成一个圈边唱边舞……还有《笔之海》里的淡幽小姐,把一行行字写出来、收回去、刻进心里。

有些生命只有通过心灵才能感觉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9:55 , Processed in 0.0441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