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6|回复: 3

[文 学] 我来发一篇小说~~~方方的《奔跑的火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23: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单介绍一下吧:

铁凝在她以后的创作中,似乎已经不再关注“香雪’与“凤娇们”的命运了,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作家的笔也不会停止。

方方200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就可以看作是以另一种形式对《哦,香雪》做出的回应。在这篇小说中,不是“香雪”与“风娇们”踏上去远方的火车奔向城市,而是城市以无可抵挡之势侵人乡村的内部,邀请英芝—小说的主人公—搭上“幸福快车”。只是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英芝生活的“凤凰烷”早已不是“台儿沟”了,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个闭塞、贫穷却明亮、充满诗意的“台儿沟”,与之相对的是《奔跑的火光》中那个世俗、浮躁和功利的“凤凰坑”:村子离县城不远,村里人守着不穷也不富的日子,也似乎很自在,年轻人好逸恶劳,出门打工:“下广州上东北,皮都掉了三层,回来时跟出门时一样穷。其中一个还闹下了花柳病。”最后又回到了麻将桌上.英芝就是夹在这个奇特的空间里开始了她高中毕业后的生活。作为女孩,在农村能够念到“高中”是相当幸运的,因此可以把她看
   

作是“爱读书”的“香雪”的“精神姊妹”.但英芝没有考上大学,也就不能彻底摆脱“农民”的身份,在这个意义上,她又和“凤娇们”更接近。她的第一份工作:在村子里一个草台班子里唱歌。班子是原来唱戏哭丧的歌师的儿子三伙组织的,“时代变了,老把戏没市场”,他便淘汰了原来的人马,买来了卡拉OK,喇叭,请上几个歌手唱港台的流行歌曲,包场、点歌、献花……从内容到形式,一切都在尽力模仿着城市消费的那一套,当然是一种劣质的“模仿”。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如果说在台儿沟,“香雪”和“凤娇们”们每天在新奇与欢欣中迎接那列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所带来的,那么,英芝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做好了迎接自己歌星生涯的到来。她第一次唱歌,歌单上的歌差不多都会,举手投足之间所有的要领也已谙熟于心,与舞台相得益彭的知识和技能,则在学校门口有卖衣服的店铺“成天敞粉喇叭放歌”,电视机里有衣着“很露”的女明星的环境中“自然习得”。从外面世界的“火车”到从城里的“二手红地毯”,城市已携带着那一整套生产、消费机制以畴形、次等的形态在支离破碎的凤凰烷“显形”了,当英芝和她的身体被摆到这一位里时,留给她的空间容许她唱哪一首歌呢?这是“英芝”故事的起点,同时也是90年代以来,在城市经济和文化对农村进行强大的逆向化倾销过程中,处于城乡之间“女性”的故事如何被讲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透过“风景之发现”而形成的“个人意识”,只能借助“身体”表现出来。

以上评介来自  罗岗、刘丽 《历史开裂处的个人叙述——城乡间的女性与当代文学中个人意识的悖论》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评论之一了~~~

 

 

 

52jrFJWZ.txt (60.55 KB, 下载次数: 258)
发表于 2010-7-18 22: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下载下来看看。

很喜欢《哦,香雪》这个题目,不像是小说,更像是一首诗的名字。

我见过的小站上,提篮贩卖的多是大叔大妈,真还没见过像香雪和她的伙伴们那么大的小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2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7-18 22:34:32的发言:

很喜欢《哦,香雪》这个题目,不像是小说,更像是一首诗的名字。

诗呀,嗯。。。为什么我想到的是冰激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2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下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9:48 , Processed in 0.088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