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12-24 22:13:20的发言: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可是在通往人类认为的幸福之路上,人类并不吝于扔掉那些“包袱”,语言的、文化的,甚至更深的。 就像小即在上周四讨论张承志时候不断追问的:只有这样的路吗?这是唯一的路吗? 有时会忍不住理想一下,如果每个族群都能按照自己习惯的、喜欢的方式在世界上共存,并没有必然的优劣标准,也没有强制的发展,是不是人类会幸福一些?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的欲望可不可能少一点一点? 我对小即上次说到的内部殖民问题深有体会,学术研究同样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比如,女书的问题,十年前去的时候,那里还未开发,民风淳朴,女书的研究火了,江永的旅游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各类造假铺天盖地。04、05年时导师带学生去浙江一个特偏远的村子——珊瑚村,回来后,导师写了篇随笔《珊瑚的月亮》,被很多人转载,结果现在那里也开始搞起来旅游业。这些地方我第一次去时都很开心,第二次再去核准时就很沮丧,经济的开发已经摧毁了它们在我心中的“纯洁”,我们到底是在保存其文化资料呢,还是在加速它的异化(或说被同化)?就像你说的,我有时会想,我们凭什么认为它们一定会消亡呢,难道我们不去记录它们就留不下痕迹了吗?让其独立发展有时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