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3|回复: 9

[原创文字] 论朱紫相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22: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朱紫相夺


        朱紫相夺: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朱为正色,紫为他色。如使二色各就其所宜之物,那物之色正,万物处于有序之中。先时孔夫子奔走列国,游说宫室,也是为了这正色之礼。而春秋时色之杂糅已入膏肓,夫子欲以一己之力为药膏,于混沌中辨析诸色,穷其一生,也只是空余“甚矣,吾久不梦周公之叹。”如使夫子略重小技,通理化一二,或可析诸色于一室之内。然而夫子是弘毅的,也是骄傲的。故天下之大,竟无一处可见朱紫想离。


        当朱紫各就其位时,天下是有法度和礼仪的。就如前日报道的四川猴子。在雪满山路,猴群饥寒交加时,有爱惜猴子之人前来赠食。众猴子腹中雷声呼啸,口中雨滴倾盆,也仍是猴王在高陂进食,周围还部着岗哨。想那警卫猴如果嘴张开,应有黄河泛滥之险了。而三只警卫猴只是挺立于猴王致飨图中,而不湿其画卷。这便是朱紫各居其位之功了。


        然而朱紫正位,也不见得只是独好。倘使朱紫终始相离,何来紫红色呢?一画中只得几正色,色之棱角固然分明,而与实景一比,则近于赝品了。这也是为什么小姑娘戴的假珠宝会有邪气吧。又如美国,白为正色,黑为他色,倘使二色始终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则置奥巴马于何境地呢?


        色正则无乱臣贼子,但亦无枭雄奇谋了。反观中国历史,最吸引中国人的,似乎并不是各就其位的盛世赞歌,而是群雄迭起,诸怪纷呈的乱世。这也是偶像剧流行不衰的秘诀吧,跨越贫富,飞跃常规,比起可预测性极强的生活,无聊时还是值得期待一二的。


         古人虽终生以正序为业,其实骨子里还是恋着他色的。以古诗词为例,情激愤而呼号,意高亢而大笑者,总为多数。戏曲小说中也是以离奇之事取胜。只有中国的水墨画,惟其黑白二色,互嵌互补而分明,无着黑之白,亦无染白之黑,而却浑融无间。这便也是水墨画特有的了。


         读论语这一句,偶得一点小感想,在此和诸君一起分享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1-1-31 10:00:4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30 2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写的不错。只是用文言写作,最好多做做减法,写完后多打磨几遍,将多余的字去掉。如:

 

“朱为正色,紫为他色。如使二色各就其所宜之物,那物之色正,万物处于有序之中。”

 

似可作:

 

“朱为正色,紫为他色。如使二色各就其所宜,则物色正,万物有序。”

 

最后两个短句中出现了两个“物”字,还应打磨,但文字应向洗练一路用功,这总没错,你再体会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1 1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联想力很丰富。偶像剧也想到了,光看题目,我就想不到偶像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1 1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 1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enjun481在2011-1-31 15:37:35的发言:
“反观中国历史,最吸引中国人的,似乎并不是各就其位的盛世赞歌,而是群雄迭起,诸怪纷呈的乱世。这也是偶像剧流行不衰的秘诀吧,跨越贫富,飞跃常规,比起可预测性极强的生活,无聊时还是值得期待一二的。”看到了这句

 

原句中的“中国人”,其实应该分而论之的。大要言之,文人往往向往乱世,乱世可以“飞跃常规”,多姿多彩,唐人有诗云:“重义轻生一剑知,长虹贯日报仇归。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但对草民来说,恐怕还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纵观国史,每经一次大的战乱,人口都要十停去了六七停,英雄辈出、豪杰云起的诗意背后,是千里无人烟白骨蔽于野的残酷,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文言文就不知觉乱用起了之乎者也。

    嗯,自己也觉得先时写的很多拖沓了些,努力简洁之吧。

    

    最近慢慢发现,其实,并不是方方面面的修饰就可以说尽意思,简洁的文字才会有蕴藉。反而更深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3: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觉得处于太平盛世的老百姓,不喜欢听教条道义,更喜欢乱世离奇的故事,传奇的人生。自己是稀松平常的人生,只好以戏来领略传奇了。 红楼梦开篇就有,“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功夫看那理治之书?"  而常态的中国人,应该也是更喜欢打破常态的东西。当然,是戏如人生的打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 23: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暮云在2011-2-1 23:11:38的发言:
      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觉得处于太平盛世的老百姓,不喜欢听教条道义,更喜欢乱世离奇的故事,传奇的人生。自己是稀松平常的人生,只好以戏来领略传奇了。 红楼梦开篇就有,“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功夫看那理治之书?"  而常态的中国人,应该也是更喜欢打破常态的东西。当然,是戏如人生的打破。

 

如果是从欣赏对象的选择这一角度来立论,那么你说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时候也没仔细想。确实是欣赏对象,呵呵。

 

     就中国人而言,还是王粲的七哀为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1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夫子要是等到唐朝的话,不知会不会后悔说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7 05:17 , Processed in 0.0657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