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抱香斋

[推荐书目] 抱香斋荐书(20111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1-2-5 20:01:53的发言:

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回答可能有些言不及义,不过还是尝试着来回答一下。

爱美与尚武,即“菊与刀”的问题,其实是三个问题。首先是爱美,这是由风土决定的(和辻哲郎《风土》)。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敏锐细腻的感受力,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会引发人的美感,不过火山、地震、台风、海啸也是时时潜在的威胁,因此生命的无常意识深深渗透到日本人的心里,当然也与佛教的影响有关。其次是尚武,这是因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武士统治的社会,形成了武士道文化(新渡户稻造《武士道》),这种文化的形成也很复杂,有儒教、佛教的影响。武士道的核心是“忠君”,当然也包括轻死,武士的职责决定了他们看轻别人的生命也看轻自己的生命,武士道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三是这两者的矛盾性。加藤周一试图从社会结构这个角度来分析,他认为日本民族本质上是一个“村落共同体”,要知道古代有一种“村八分”的制度,即有人破坏了村里的规矩,别的村民在除了火灾和葬礼的其它八件事情上都会与他绝交,这是很厉害的,这决定了日本人内部的高度统一,即只要集体决定的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的质疑,否则被集体抛弃会让人生不如死;而土居健郎从精神心理的角度认为日本人集体无意识里有一种“娇宠”心理,即依赖别人,这决定了任何事都不会让个人来负责,如果有人站出来负责那是由于对集体的名誉造成了伤害,这也是所谓的耻感文化。

回过头来看自杀的问题,首先日本人不认为死是可怕的,死是解脱,死甚至是一种浪漫。这可以解释很多“心中”(情死)的问题,另外死是负责任,对自己交代(有时是信诺、名誉等问题),也对别人交代,不给别人造成负担,这也是耻感文化的体现。《蝴蝶夫人》里巧巧桑的自杀大概所有人都认为是“殉情”,可我觉得不能忽略了“她”是武士的女儿这一背景。所以,现在抗抑郁的药物可以控制抑郁症让我们觉得好像这是不是个生理问题不过我认为日本的自杀率高还是一个文化基因的问题。

 

 

 

      小言的问题好,斋主老师回答得也好!让读者很受益。想起了卢武铉,不光是日本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文化基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5 2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1-2-4 21:52:24的发言:

木兰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确实,我认为日本的民族性就在普通民居院子里种植的那些花花草草上。

推荐李冬君的《落花一瞬》,文字非常诗意优美,也很好地解释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感谢推荐!看这书名就很具美感。《向上看,花瓣》,作者伊尹,是徐州的一位自由撰稿人,详情不知。

(擅自修改了斋主老师帖子的几个字,不知道领会得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1-2-5 20:17:16的发言:

 

 

      想起了卢武铉,不光是日本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文化基因吧。

 

 

 

卢武铉,可能还是一个个案,因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已经无法找到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1-2-5 20:24:47的发言:

 

(擅自修改了斋主老师帖子的几个字,不知道领会得对不对?

你改得也对,但“美意识”这个词好像也很常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6 0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抱香斋)以下是引用小言在2011-2-4 21:19:41的...

谢谢解答。

有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说到印度的自杀率特别高。欧洲,尤其北欧的自杀率也比较高。现代很多国家好像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包括中国。是现代社会压力太大?还是古代也一样,只是那时没有那么多的统计数字和比较,让我们觉得现在更严重?

有朋友说,一个人既然不想活了,死亡对他可能是更好的解脱,不必要去劝说挽救。我总觉得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可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说到美,世界上很多地方,在古代,都是很美很美的,看中国的古诗文,会知道我们也曾经很美丽。像日本那样一直保持美感传统的民族好像不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6 0:23: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6 1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1-2-5 21:44:49的发言:

你改得也对,但“美意识”这个词好像也很常用。

 

 

    谢谢!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7 05:42 , Processed in 0.0664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